王湘湘,张静,成万平
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江苏南京 2115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在当前社会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发生。作为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因年龄的不断增加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如继发性或原发性病变,患者关节边缘形成骨赘,膝关节部位疼痛感相对强烈,甚至出现不同程度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僵硬和跛行等症状。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伴有关节畸形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1-2]。当前西医会选择非甾体抗炎药物、软骨保护剂、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本病患者,短期治疗效果明显,但病情可反复发作,长时间用药也会增加不良反应[3]。中医学历经千年历史,现今不断发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疗法备受关注,常用手段包括针灸、理疗、熏洗、中药内服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膝痹”“痹病”等范畴,以中药熏洗和针灸代表的中医外治疗法可以发挥显著作用,其中中药熏洗热疗疗效明显,对减轻机体疼痛和僵硬症状有效,操作简单。温针灸除具有针灸通调消退作用外,还具有艾条温散作用[4]。为进一步佐证温针灸和中药熏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本文选取2022年1—12月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 例本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实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2 例,女18 例;年龄46~79 岁,平均(60.11±3.72)岁。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5~78 岁,平均(60.04±3.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5]相关诊断标准;影像学和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伴有不同程度膝关节疼痛感;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重度皮肤疾病患者;皮肤感染或肿胀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合并关节结核或关节肿瘤患者;合并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
对照组实行常规针刺疗法。选择梁丘穴、犊鼻穴、内外膝眼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鹤顶穴,使用华佗牌0.30 mm×40 mm 一次性针灸针对患者进行常规针刺操作,得气后平补平泄法操作,直至患者感到酸胀,对患者内外膝眼穴和阿是穴进行电针治疗,连续波2~3 Hz,留针时间0.5 h,局部红外线灯照射处理,1 次/d,连续治疗15 d。
观察组实行温针灸疗法。与对照组针刺取穴相同,常规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泄法,留针期间使用2 cm 艾条套入针柄,在针刺穴位周边放置硬纸片,点燃艾灸进行温针灸治疗,避免患者烫伤,每个穴位灸3 壮,1 次/d,连续治疗15 d。中药熏洗疗法:组方:海桐皮、乳香、没药、透骨草各12 g,当归9 g,川芎、苏木、红花各6 g,白芷、威灵仙、防风和甘草各5 g,花椒15 g,用水煎煮至200 mL 做成1 包,2 包/次混合热水至1500 mL,放入多功能中药熏蒸治疗仪高压蒸汽容器中,等水温适宜,要求患者双膝放于熏蒸治疗仪内,1 次/d,连续熏洗15 d。
1.4.1 疼痛程度 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定,0~10 刻度的尺子背向患者,由患者结合自身疼痛感觉划线标记代表疼痛程度,0 代表无痛,10 代表剧烈疼痛。
1.4.2 膝关节活动度 对患者膝关节屈曲0°~135°、伸直0°~10°进行评定,活动度越高代表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膝关节总活动度是-10°~135°。
1.4.3 JOA 评分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o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判断患者症状状态,分数0~100 分,分数越低即症状越重。
1.4.4 膝关节功能 采用Lyshom 膝部评分系统(Lyshom Knee Rsting System, LKSS)评估膝关节功能状态,如跛行、关节不稳、肿胀、疼痛、上下楼梯困难、下蹲困难,0~100 分,分数越高即膝关节功能越好。
1.4.5 治疗有效性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关节活动度改善,伴有轻微活动障碍,患侧下肢力量达到对侧90%。无效:患者症状严重,无改善,关节活动受到明显限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束和治疗后1 个月,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VAS 评分(分)治疗前5.91±0.28 5.96±0.25 0.730 0.469治疗结束时4.76±0.50 4.41±0.63 2.383 0.020治疗后1 个月4.02±0.24 3.44±0.87 3.520 0.001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109.72±6.78 109.80±6.72 0.046 0.964治疗结束时115.66±6.45 124.57±7.83 4.811<0.001治疗后1 个月124.23±4.57 130.20±10.51 50.645<0.001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1月的JOA 评分和LK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JOA 和LKSS 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JOA 和LKSS 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JOA治疗前68.47±7.20 68.53±7.17 0.032 0.974治疗结束时75.02±6.34 88.20±9.12 6.499<0.001治疗后1 个月78.26±6.71 91.03±10.57 5.587<0.001 LKSS治疗前42.01±6.45 42.07±6.50 0.036 0.972治疗结束时53.27±4.12 57.48±5.11 3.513 0.001治疗后1 个月76.10±8.22 81.20±11.03 2.031 0.047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比较
人体膝关节周围肌肉发生痉挛或萎缩症状,力学平衡失衡,会引起髌骨关节和股胫骨关节处在不平衡状态,一旦受压或活动偏离正常运动轨迹,软骨受到严重压迫,长时间会出现缺血坏死现象[6]。在中医学领域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被纳入“膝痹”“痹病”范畴,本虚(肝肾亏虚)标实(寒邪湿邪血瘀)。《张氏医通》有言:“膝者筋之府……虚则风寒湿气袭之”。显然,筋骨失去濡养,膝关节屈伸动作受限,肝肾亏乏引起膝关节疼痛,邪气易入侵,引起骨质硬大,而寒湿邪气入侵,亦会引起机体气滞血瘀,长久如此,肝肾亏虚、气血失和,膝关节疼痛感和肿胀感更重,关节屈伸受限。此时,中医学者建议以活血化瘀、通络、补肝益肾、祛风散寒、除湿为主要治疗原则。温针灸是在常规针刺基础上使用艾灸的一种外治法,可以实现穴位的双重刺激,更好地发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止痛作用,亦可良好镇痛,在现代药理研究中,证实温针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状态,调节机体炎症因子表达性,尽早帮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恢复软骨细胞正常状态,改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7-8]。温针灸的热力可以直达筋骨,艾条燃烧的热量直达患者膝关节深部,可更好地排泄代谢产物,吸收炎性渗出物,提高治疗效果[9]。而中药熏洗中的相关药材无需患者肝肾和脾胃消化吸收,不具备药物首过效应,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更容易配合[10-11]。本次研究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3.33%优于对照组(P<0.05),在取穴方面,坚持远近取穴、经络辨证论治原则,主穴配合配穴可以更好地发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调和气血作用;联合中药熏洗的热疗作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僵硬症状;另外,中药熏洗方以海桐皮汤为主,此汤剂最早出自《医宗金鉴》,方中海桐皮、威灵仙、川椒、苏木和透骨草配伍,可发挥温经散寒、祛风湿、通络止痛作用;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红花可以活血止痛;防风、甘草、白芷可以祛风消肿;相关药材配伍使用,活血散瘀、通络止痛效果突出,关键是采用熏洗疗法给药,热力对患者肌肉痉挛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进一步减弱患者疼痛感,恢复关节功能,保证整体治疗效果[12]。任玉军等[13]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8.0%高,VAS 评分更低,关节活动度大(P<0.05)”;豆以彪[14]发现“观察组VAS 评分低,JOA 评分高(P<0.05)”;张玲等[9]发现“观察组LKSS 评分优(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温针灸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