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大同 高 巍(通讯作者) 丁一凡
企业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本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必须将建设“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之一。立足源头管控、标本兼治,明确“分类、分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狠抓重点,抓铁有痕”的原则,明确目标、针对问题、注重实效。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重中之重,让管控安全风险放在隐患前面、让隐患排查治理挡在事故前面,也是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和今后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机制。进入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和进步,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须在复杂的安全形势下认清现实,长远规划。
1.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预防体系。(1)划分风险单元,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价。全面辨识企业各类安全风险。依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属地风险单位划分为生产场所、办公场所和设备设施三个风险单元,并对三个风险单元进行细分,明确细分单元责任人,形成《风险单元一览表》。对存在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伤害、导致事故伤害的触发因素和事故伤害发生过程进行辨识,形成原始表单。科学评价各类风险。结合工作实际,对属地《风险辨识一栏表》中的风险逐项进行评价打分。其中生产场所单元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进行评价打分,办公场所和设备设施单元采用风险评价矩阵法(LS法)对辨识出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单元内各类风险的风险等级和单元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度风险共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并形成《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一览表》。
(2)建立《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汇总表》。将重大风险(红区)、较大风险(橙区)、一般风险(黄区)所在风险单元列入隐患排查重点部位。低度风险(蓝区)保持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经常性地跟踪检查。
(3)分区域绘制、悬挂(显示)安全风险“红、橙、黄、蓝”四色分布图和风险告知卡。按照规范要求制定四色分布图样式和风险告知卡的样式,并在现场公开醒目位置悬挂本区域安全风险所在部位的四色分布图,同时要在隐患排查重点部位设置风险告知卡。
(4)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按照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情况,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库。按照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结果,策划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应分为保持现有控制措施、新增控制措施、改进控制措施。对不同等级的风险进行分级管控,进行风险预警,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5)加强风险告知、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置培训。组织风险告知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素养。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与岗位达标相结合,确保各隐患排查重点部位人员掌握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流程。
2.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1)制定事故隐患标准。依据事故隐患判定、分类分级的原则,编制事故隐患标准,确定事故隐患排查的要求、方法和内容。
(2)按单位、部门、岗位分层制定基础管理类/现场管理类事故隐患排查清单。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事故隐患标准,通过采取岗位自查、专项检查、安全标准化自评、专业安全评估、隐患举报等多种方式,综合多种因素,建立部门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部门现场类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和各岗位隐患排查清单。“清单”应事先确定需要排查的内容及相应隐患级别类别、排查方式、频次和排查部门、排查人员等。将隐患排查清单转化为部门和岗位日常检查表,检查表要包含对应隐患排查清单的所有内容。部门和岗位人员按照规定的频次和要求开展安全检查。
(3)隐患登记、整改和验证。排查发现的隐患要分类分级进行登记存档,隐患级别分为重大、一般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后果严重性较大或治理难度较大的一般隐患确定为企业A级一般隐患,其他的一般隐患确定为企业B级一般隐患。对于排查发现的隐患,各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部门)事故隐患的整改,事故隐患能现场整改的要立行立改,难以现场整改的要制定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重大隐患和A级一般隐患由所在部门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按照“五落实”的要求组织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完成后要进行检验关闭,形成闭环管理,保存相关记录。
(4)建立事故隐患通报机制。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及其治理情况,应向员工通报,并接受本单位相关部门的监督。重大和A级一般隐患应及时通报。B级一般隐患至少应每月集中向员工通报一次。应按规定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隐患应按规定及时上报。
(5)隐患治理档案管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资料每年归档形成书面卷宗。应根据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隐患排查治理数据统计,至少每年对隐患发生的趋势进行一次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改进计划,形成分析报告。
3.完善改进阶段。制定完善安全风险清单、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清单和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定期更新制度,制订“双重预防机制”相关文本定期评估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双重预防机制开展情况的评估工作,检验建设效果,及时查找发现问题和偏差,常态化改进,持续提高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效性。
1.全员参与不足,未做到全覆盖。部分企业往往开展风险辨识工作时,机械性地把工作安排给安全管理科室或者几个部门,导致仅仅有几位员工参与风险辨识工作,很难彻底全面,再将风险辨识结果进行简单汇总整理,便形成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未体现全员参与,这项工作变成一个科室几个人的事。
2.风险辨识评估不充分、不全面。部分企业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过程中,选用的辨识范围十分局限,没有覆盖到全工艺、全流程、全区域。往往还认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就是避免或减少人身伤害事故,对待如设备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引起财产损失的事故等其他事故类型的风险辨识评估容易忽略,导致辨识不深入、不彻底、不全面。
3.只注重静态的风险,忽略动态的作业风险。在做风险辨识时,部分企业辨识的都是设备或岗位的静态危险,往往对动态的作业活动,特别是非常规的作业风险容易忽略,关注度较低。但动态的作业风险更加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企业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实际开展起来流于形式,并不能按照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导致成为抽屉文件。过度依赖第三方安全机构,自身参与不够。第三方机构通常对本企业的工艺流程和特点不熟悉,很容易导致辨识结果和实际不吻合,很难有实质性效果,最终只是形成一大堆资料,安全水平并没有真正提高。
5.隐患排查治理未取得实效。部分企业按照制定了的隐患排查清单开展工作,但并不能实施分层级、分区域、按频次进行隐患排查。甚至后续工作为了省事,又脱离这个清单,回到以前的工作方法,依靠凭经验制定的检查表、一人一个样的检查标准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走过场,致使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质量和数量大大折扣,最终大量的现场隐患问题没有及时发现。
1.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部分干部职工在日常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认为自身与安全关系不大,心存侥幸。各级干部对双重预防机制认识深度不够、理解尺度不一,甚至视为负担,在管理过程中仍然以经验管理为主,暴露出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
2.专业管理作用发挥不力。一是专业管理标准不高。虽然近年来,通过安全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梳理完善了“一图两单两卡”,但是在执行上没有狠抓车间班组层面的落实。二是专业科室管理不细,安全卡控落实不到位,发挥专业管理作用有差距。对“管什么、怎么管、管到哪种程度”心中无数,仅仅在“查找问题、分析问题”上做工作,不能在有效“整改问题、管控问题”上深入研究。
3.未能实现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的有机联系。目前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队伍配置不足,且安全管理人员非安全相关专业毕业,导致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低等原因,企业员工很难短时间具备专业的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在风险辨识管控阶段脱离自身实际,死板硬套相关标准规范,照搬照抄其他单位成果。不同安全管理人员对风险分级的方法理解有偏差,导致相关工作流程、结果不准确,最终导致风险管控清单存在不具体、不全面。“好人主义”作祟,隐患排查力度不够,怕得罪人,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隐患排查后的管控措施,也难以作为隐患排查清单内的排查内容及标准,导致风险管控阶段的结果和隐患排查结果关联性不强,不能形成有机联系。
1.建立科学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安全预警作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规章制度、设备设施更新、作业人员、作业环境变化(新建、改建、扩建)等情况,导致风险等级上升、产生新的安全问题凸显出来,及时动态研判风险因素,通过内网和微信群等形式及时发布风险预警通知,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预警,补强弱项,抓好控制措施,按层级迅速响应并检查指导落实到位,规避或降低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安全预警作用。
2.强化干部现场检查责任落实。一是必须以落实现场检查量化制度为抓手,按照从严对管理者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人量化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问题责任追究源头化,对事故、设备故障、突出惯性问题等进行抽丝剥茧、追根溯源,依次追究相关人员在制度落实、检查指导等源头管理工作的责任,切实解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检查问题、处理问题避重就轻等问题,强化干部履职尽责到岗到位。二是加强对安全风险管控岗位管理人员的履职监督。定期开展干部作风督查和安全质量考评工作,将双重预防机制、现场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通过审查现场检查台账、岗位检查台账、管理人员履职报告以及安全问题分析闭环管理等资料,综合评定企业和个人安全履职质量。对现场量化检查指标不完成、双重预防机制不落实、履职质量不高等问题,严格按规定进行考核,强化履职质量,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落实。
3.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专业管理力量。采取送培、自培等方式,企业内部全力培养具有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人员,建立强有力的安全队伍、专家库,不断强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专业化。双重预防机制作为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抓手,我们将不断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依法管理的理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坚持超前防范和源头管控治理,强基础、补短板、抓落实,对标找差,深化推进,持续完善,逐步构建具有山西烟草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双重预防机制防控体系,保障安全持续稳定。
4.突出重点,做到精准施策,加强考核,强化督促检查。要结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律特点,坚持问题导向,抓住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从强化技术保障、加强源头治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入手,从制度、管理、技术等多个角度,制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升安全责任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建立跟踪督办制度,明确期限和责任人要求,定期通报工作完成情况,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5.全面动员,形成合力,形成局面。党管安全作为安全生产中重要一环。加强党建与安全生产相互融合,将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体现到安全生产中去,有效激发党建助力安全生产的生机和活力,做到了“制度细,责任明,活动强”。充分贯彻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发挥党建优势参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相应的制度,开展相应的活动,把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开展到最基层的岗位上。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提升企业安全生产预防风险的能力。
只有不断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夯实责任,不断提升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