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蜡染制作工艺革新研究

2024-01-09 03:46余宏刚
创意设计源 2023年6期
关键词:活性染料蜡染染料

余宏刚

蜡染工艺与其他传统防染工艺在制作工艺上基本一致,有着先防染,后染色的特性。蜡染工艺是采用蜂蜡(Beeswax)、石蜡(Paraffin Wax)、大豆蜡(Soy Wax),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的混合蜡。蜡染不仅是当地文化传播的媒介,而且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时期,我们该如何保护、传承、创新蜡染工艺,使之能在当今时代成为新的时尚与品位,值得每一位手艺人和愿意在“美”中重新敞开自己的人深思。古法新用、创新发展是手艺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手艺人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敬畏是对传统文化的崇尚,而承接传统工艺的创新,是对生命的执著与延续。

一、彩色蜡染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蜡染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其中贵州的蜡染技艺最具代表性。贵州省安顺市蜡染技艺于2008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织金苗族蜡染、贵州省黄平县的黄平蜡染技艺、四川省珙县的苗族蜡染技艺,以及贵州省丹寨县的苗族蜡染技艺,分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蜡染于2009 年 10 月 2 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为印度尼西亚“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蜡染尤以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最具代表性,目前,两国的蜡染技艺主要有手绘蜡染和蜡染印花两种制作类型[2]。

工具是工艺的灵魂,不只体现了所制器物的型,而且再现了当地人造物的哲学理念和对材料的认知与把握。蜡刀是我国独有的绘制蜡染的工具,主要有扇形刀、梯形刀两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蜡染在制作时采用的是一种称为“Canting”(或“Tjanting”)的绘蜡工具,该工具与笔相类似,主体由木头制成,头部为铜容器[3]。Canting 的头部用于容纳熔化的蜡,用它在面料上绘制图案的外形,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值得保存的印度尼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4]。蜡染制作的另一种技术是使用由铜片制作的印章式拓印蜡染模具,将其浸入融化的蜡中,然后将图案印制于面料上[5]。此种工具在制作相同图案的蜡染时尤为便捷,是一种典型的半机械化半手工的批量化生产蜡染的制作模式。

彩色蜡染制作工艺复杂,其中更多受染料性能的制约和影响,进而阻碍了彩色蜡染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有关彩色蜡染研究的文献呈上升趋势,以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学科为研究视角,从制作工艺、起源与历史沿革、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多维度研究。基于文献和田野调查可知,目前西南地区的彩色蜡染较少,多数彩色蜡染作品是在完成单色染色后,再用纺织品颜料或合成染料进行上色。比如,黔西南长角苗人在制作彩色蜡染时,先将面料染成蓝白两色的传统蜡染,之后再使用当地市场上购买的染色粉末进行填色[6]。这一方式制作的彩色蜡染色牢度低,水洗时掉色严重,质量并不能达到纺织品的相关标准。

此外,彩色蜡染在表现形式和创新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通过尝试综合运用活性染料、中国画颜料、墨汁、丙烯等多种材料在作品中创造丰富多彩的颜色代替其传统染缬仅有的蓝白色[7]。进而将传统蜡染推向纯艺术的层面,朝着艺术品的方向发展。正如现代西方制作蜡染的方法与传统爪哇人制作蜡染的方法完全不同。它在概念和实际制作中往往更自由、更大胆、更直接和更加自主。许多中外当代艺术家都将蜡染视为发展个人独特艺术作品的手段,就像他们对绘画的看法一样[8]。但蜡染到底是艺术品,还是需要兼顾实用性,针对这一疑惑,有专家提出蜡染应从生活用品转向纯艺术的层面,进而又从艺术品到生活用品的转变[9]。纵观国内外工艺美术的发展情况,能够传承至今的工艺品,多兼顾了实用性和艺术性。

二、彩色蜡染工艺发展受阻的原因

尼雅出土的东汉蜡染是目前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蜡染棉布[10],唐代开始出现大量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等,且色彩多样,表明此时已有彩色蜡染[11]。有学者认为宋以后,蜡染在西北、中原地区失传,随苗族大迁徙后与布依族融合转入西南,最后在贵州广为流布和传承[12]。但后期彩色蜡染技艺是如何失传的,并没有相关文献记载。从田野调查来看,目前市面上单色蜡染占比较大,彩色蜡染少且制作工艺参差不齐。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对耐洗涤性、高色牢度、高色彩饱和度、形式多样的彩色蜡染的需求在增加。各蜡染作坊也在积极探索和学习如何制作符合消费者偏好的蜡染作品。此时的蜡染作品已不只满足当地民众的需求,还有为迎合大众消费需求而制作的商品。这种受大众消费利益驱使的内因,成为今后彩色蜡染发展的主要动机。结合文献和田野调查,彩色蜡染在西南地区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受审美情趣影响

现流传民间的蜡染制作工艺多为单色染色,尤以蓝染为主。蓝底白花的蜡染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占重要地位,从日常衣着、节庆活动、丧葬礼俗等日常生活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且在当地形成了特定的民风民俗和审美偏好。正是这种民风民俗使蜡染能够传承至今。任何工艺的发展都脱离不了它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在特定的文化场域中,它发挥着特有的文化属性,同时也是它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蜡染多为单色蓝靛染。

(二)工艺复杂

彩色蜡染在染色工艺上较为复杂,且很难保证其色牢度,这成为阻碍彩色蜡染发展的主要内因。民间蜡染多采用植物染料染色,从原材料采集到染料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不同的植物染料在制作时对温度、媒染剂和固色剂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染料制作好后,在低温或常温状态下,将画好蜡的面料放入染料中染色,或将染料涂画于需要染色的面料上。要得到饱和度高的色彩,需较长时间,且较容易使染料渗化到画蜡部分。即染料与面料纤维结合的时间较长,而时间短会造成色彩饱和度低,清洗或日晒后色牢度将大幅度降低。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产品的质量,无形中加大了制作成本,这是造成多色蜡染在市面上较少的原因。

(三)纺织品颜料的便捷性

纺织品颜料的特性是不易掉色,且色彩明亮、颜色丰富、操作便捷。笔者在调研时发现目前蜡染作坊在制作彩色蜡染时主要使用丙烯颜料。其实目前直接用于绘制纺织品图案的颜料类型多、性能佳,但在民间的普及度并不高,因而他们在制作蜡染时依然采用丙烯颜料。也有部分作坊采用合成染料或植物染料,将其直接涂抹于需要彩色装饰的部分,但多数并没有对此部分进行固色。因而此类蜡染产品只是装饰之物,不能进行洗涤。

(四)对低温活性染料的使用不够熟练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活性染料种类较多,但多数属于中高温型,低温型较少。低温活性染料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由英国人发明,ICI 公司于 1956 年工业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支活性染料商品[13]。到 1958 年 3 月 23 日,我国第一支活性染料试制成功[14]。活性染料因具有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色牢度较高、性价比等优点,成为纤维素类纺织品染色的首选染料[15],至今仍是西方国家制作彩色蜡染的首选染料。目前,从世界印染行业来看,我国印染技术以绝对性优势超越西方国家,但这些染料多为高温型染料,低温活性染料较少出现在市面上。此外,染色技术多掌握在印染工厂的工人手中,因活性染料种类较多,相对应的固色要求也不尽相同,不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掌握其色牢度。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民间掌握低温活性染料的蜡染工匠较少。

三、彩色蜡染制作工艺流程革新

彩色蜡染工艺的革新共有11 个步骤,具体如下。

1.配制染料。取一定量的Procion Mx Dye,并加适当清水搅拌均匀。

2.配制碱溶液。取一定量的碱(氢氧化钠、碳酸钠、小苏打,三种碱的任何一种,其中前者属于强碱,后两种碱性较弱)加水搅拌均匀,碱的浓度为 5克碱 50ml 水进行配比。碱浓度低,固色差,碱浓度高,会加快活性染料的水解速度,进而降低固色率[16]。

3.绘制图案。用勾线笔蘸取配制好的染料绘制图案轮廓(见图 1),完成主体图案绘制后,待染料彻底干透再进行上色。

4.图案上色。上色前用配制好的碱溶液涂刷整个图案(见图 2),待碱溶液快干时,用笔蘸取染料对图案进行上色。上色的方法可根据作品的艺术效果而定,如参照工笔画的上色方式或直接采用填涂式上色(见图 3、图 4)。每次上色不易太深,面积不易太大,因考虑到面料纤维的吸水能力,当水分过多会造成染料快速渗化,影响最终的艺术效果。因而在每次上色前需确保第一次上色区域内的染料已基本干透,再进行第二次上色。上色技巧有如下四个步骤:(1)先上色彩饱和度高的染料;(2)先浅后深原则;(3)先直接上色,再用画笔蘸取清水开始晕染;(4)先用毛笔蘸取清水晕染需要上色部分,待水分逐渐渗透到纤维中后,将染料滴到该区域,让染料随着纤维中的水分自由晕染。

5.上色图案封蜡。待图案上的染料完全干透后,用蜡溶液对其进行封蜡(见图 5)。此时蜡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 85 度左右,蜡的温度过低会造成蜡溶液不能充分渗透到织物纤维中,且在背景染色过程中,造成背景颜色渗化到已上色的图案中,进而降低已上色图案的色彩饱和度。

6.背景上色。背景上色的方法可根据画面的艺术效果而定(见图 6),具体可总结为如下三种:(1)单色背景染色。可以用活性染料或植物染料通过浸渍法进行染色。将整块作品放置到配制好的染料中,根据作品颜色深浅决定染色的遍数和时长。即使是单一背景的染色,也可以根据画面的艺术效果,制作渐变色等其它艺术效果,染色时间依据使用的染料特性而定(见图 7)。(2)多色背景染色。可采用绘画方式直接上色。在上色之前先用排笔等工具蘸取清水涂刷整个背景(见图 8),数分钟后开始上色,上色的方式可借助刷子、滴管、喷壶等工具一次性完成多色染色(见图 9)。(3)制作肌理效果。背景肌理的制作方式多样,根据画面形式和意境需求,借助其他带有纹理的工具进行肌理的制作(见图 10)。如使用海盐,制作出具有明显肌理效果的画面。再如冰纹,又称“冰裂纹”,是染色过程中染料渗透到蜡的裂纹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肌理效果。这种特殊的裂缝是通过揉搓布面上的蜡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开裂,进而染料流入裂缝,形成自然纹理。根据裂纹的分布,蜡染印花图案有两种(见图 11),一种是裂纹与蜡染上的图案无关,另一种是裂纹与蜡染图案相关[17]。此外,还可以使用混合蜡来制作冰纹,以 40%蜂蜡和 60%石蜡相配的混合蜡,最适合形成冰纹[18]。

图1 绘制图案

图2 涂刷碱溶液

图3 第一次上色

图5 进行封蜡

图6 背景上色

图7 单色背景

7.背景固色。待面料上的染料完全干透后,用配制好的碱溶液均衡地涂刷整幅作品的背部,数小时后完成固色环节。

8.去蜡。去蜡前可以将整块布用清水冲洗几遍,冲洗掉多余的染料,主要指未附着的染料和水解的染料,尤以后者居多[19]。在清洗数次后,还可以减少面料上的碱,因为碱的残留物会再次使面料与染料进行染色反应,故而阻断不必要的再次染色环节。将冲洗后的面料放入沸腾的水中(见图 12),直至蜡融化于水中,将布取出放入冷水中冲洗数遍,直至面料表面的蜡完全去掉。此外,也可以采用熨烫法去蜡,在工作台上铺上报纸等材料,将面料放置于报纸上,将熨斗的温度控制在180 ℃~220 ℃之间,通过熨烫使布面上的蜡已完全被吸附到报纸上即可。

9.清洗。去蜡后最佳的洗涤方式为先用冷水洗涤,再逐渐用温水洗涤,最后用一定量的中性洗衣液或合成氨酶洗涤剂加入热水中,将蜡染面料放入其中浸泡 5~10 分钟,再次用温水洗涤3~4遍,起到色牢度高,不易掉色的作用。

10.晾晒。经过清洗后的面料,放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晾晒。

11.熨烫。将晾晒后的面料,采用背面熨烫方式,熨烫温度为180℃~200℃。

四、彩色蜡染艺术效果解析

传统蜡染以蓝底白花的艺术特征表达了当地人的造物思想和审美情趣;以带有浓郁地域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为情感表达对象;其精致的图案是对造物思想的终极表达;蓝底白花是当地人崇尚环境友好型染色的体现;冰纹的产生体现了手工艺人对工艺创新精神的追求。目前市场上部分彩色蜡染在艺术表达层面存在欠缺,集中体现在色彩呆板、色彩饱和度底、艺术表现形式单一。彩色蜡染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作工艺、染料、技法等因素的制约。传统彩色蜡染采用先画蜡再染色的工艺,在艺术语言的表达上受画蜡的制约与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在蜡染制作过程中,蜡是防染媒介,使用蜡的地方会保留面料原有的颜色,传统彩色蜡染使用的布多为白色坯布,且一般不做前期染色,最终画面图案留下画蜡时面料原本的白色痕迹,进而在一定层面上限制了蜡染的艺术语言表达。(2)染色技巧单一,多采用涂抹式上色,最终形成画面彩色呆板,作品缺乏艺术韵味。

利用新工艺制作的彩色蜡染在艺术形式和意境方面带有强烈的艺术韵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摆脱了传统蜡染画蜡工艺脱蜡后留下的白色线条,使画面浑然一体。(2)因采用绘画的方式制作作品,画面效果灵动,赋予浓郁的艺术气息。(3)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4)画面意境时而抽象、时而具象,发挥了水彩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

(一)招贴画的艺术效果

运用彩色蜡染工艺制作的蜡染作品,因采用先绘制图案再封蜡的工艺,故而图案轮廓没有明显的白边;但在对图案进行封蜡时,部分的蜡渗化到图案轮廓之外,使作品主体图案周围带有因使用蜡而留下的白色边缘,其作品主体图案像从画册、画报中剪下后黏贴在布面上的艺术效果,类似招贴画的艺术感觉(见图 13)。正是这种自然率真的特性,赋予彩色蜡染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水彩画的艺术效果

彩色蜡染是先绘画后上蜡的工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染料、水与布面纹理之间交融渗透的关系,进而营造出一种类似水彩画的艺术效果(见图 14)。不同支数和密度的面料,以及不同织法的面料,对水分的吸收也不相同,因此,可以较好地施展创作者的绘画技巧和对染料的把控。比如,在第一次完成上色后,待上色的染料快干时,再开始第二次上色,此时第二次上色的部分染料就会自然地融入到第一次上色的染料中。同时在染料未完全干透之前,用画笔蘸取大量的清水稀释部分染色处,经过清水稀释的部分颜色更加的柔和、自然,进而营造出类似水彩画的艺术效果。

图8 用清水涂刷背景

图9 刷子制作背景肌理

图10 气泡袋制作肌理

图11 裂纹与蜡染上的图案无关

图12 去蜡

图13 《午后的玫瑰》

图14 《大丽花》

(三)具有装饰意味的肌理艺术效果

视觉肌理效果对提升彩色蜡染的艺术表现力起着关键作用,进而促进其美学价值。在上色过程中,主要以手绘方式进行实施,其最终的艺术效果流露出艺术家创作时的情绪和动机。在蜡染背景染色时,其实施方式多样,可以选用直接绘画的方式,创作出各种具有绘画形式的肌理效果;也可以借助其他材料,丰富背景的肌理效果。比如,使用带有明显肌理的物品,拓印物品上的纹理;也可以调整面料的方向,使染料与面料上的水自由流动,进而创作出带有明显水纹流动感觉的作品(见图 15)。

五、结语

彩色蜡染制作工艺复杂,主要因为它属于低温型染色工艺。与高温型染料相比,低温型染料的颜色附着能力低,进而造成色牢度低,且染色所需时间较长。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市面上彩色蜡染少且质量参差不齐。从产品的功能来看,多数是工艺品或艺术品,缺乏产品的使用价值。蜡染是一种纺织品防染工艺,本质是为提升纺织品设计的多样性,使用功能是它的核心要素,正是这种使用功能才使得它能够传承至今。

与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彩色蜡染相比,通过新工艺制作的蜡染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更具优势。以画笔代替蜡刀,省去了画蜡的过程,降低了制作难度,节约了制作时间。在艺术语言表达上,其表现手法更加灵活,画面效果更具视觉冲击力。在秉承彩色蜡染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升其艺术性。通过研究蜡染工艺的革新,试图探讨蜡染工艺的多样性,激发蜡染制作者和工艺美术爱好者对蜡染工艺的研究,促进蜡染工艺的发展和蜡染与其它技艺的融合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活性染料蜡染染料
苗族蜡染
蜡染的纹饰探讨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菠萝纤维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染料、油和水
蜡染手绢寄深情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缀合物的合成
纤维素纤维负载钴酞菁对活性染料X-3B的降解
蜡染在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