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站
极地和空间站有太多相似之处:遥远、孤独、環境恶劣、长期被黑暗笼罩。昆仑站是最接近南极点的我国南极科考站,每年会迎来近4个月的极夜。
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穹A最高点,海拔4000多米,这里的含氧量仅为内陆的60%左右,夏季最高温度也只有零下35℃,连电离辐射强度都比低纬度地区高,可以说这里是地球上最接近太空环境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在极夜期间,科考队员要身穿厚厚的极地服在黑暗的户外工作,就像穿着航天服一样。
在南极生活,要保持身体健康和情绪高涨,最好的方法就是吃好些,尤其是吃新鲜食物。昆仑站的食材大多靠“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运送,每年运送一次,主要以冰冻的鸡、鸭、鱼、牛、羊等肉类为主,也有洋葱、土豆等耐储存的蔬菜,以及苹果、梨子等耐放的水果。
核潜艇
南极洲的环境已经够恶劣,但即便如此,那里还有充足的空气,虽然含氧量比较低,但至少很干净。漫游在海洋深处的核潜艇内部的环境带给人的压力更大——完全与世隔绝,黑暗、低温、压力异常、空间狭窄、无尽的孤独……
和空间站一样,核潜艇也要严格控制内部空气。一艘有150名艇员的核潜艇每天需要550升呼吸氧气。核潜艇普遍装配了电解水制氧装置,它负责将水电解为氢和氧,氧气供全艇人员呼吸,氢气排出艇外。此外,还要去除艇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厨房灶具燃烧产生的微量一氧化碳。核潜艇上的饮用水通过淡化海水而来。
幽闭恐惧症是生活在核潜艇上的人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一般情况下,核潜艇下潜90天后才会再次出水,在此期间,艇员要在闭塞的空间内活动,每天见到同样的面孔,重复机械化的操作。在闭塞的空间待久了,人就容易压力大。生活在核潜艇中的人经常抱怨为什么没有窗户,这是因为要为核潜艇配备能够承受深海巨大压强的窗户实在是太难了,况且也没什么用,因为深海中根本没有光,也就看不到什么景象。
(摘自《大自然探索》2023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