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龙
恐龙的命名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我们常听到的名字往往来自恐龙的发现地或者恐龙的外形特征,但也有一些恐龙的名字有其他含义,比如在中国四川发现的气龙。你肯定不知道它名字背后的故事。
雨季中的河水漫过河岸,形成了大片的湿地,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木贼的生长。许多动物被木贼和水源吸引,聚集在湿地周围。1.65 亿年后,河流和湿地将变成一座著名的恐龙博物馆。
此时,一群灵龙正在啃食木贼刚刚生长出来的新枝条。它们身体轻盈,总是蹦蹦跳跳的。灵龙身后有几只华阳龙。华阳龙背上长着骨板,尾巴上长着骨刺。它们也忙着享用美味的木贼。就在湿地四周的灌木丛中,一双眼睛正盯着灵龙和华阳龙,眼神“不怀好意”。原来,眼睛的主人是气龙。气龙知道湿地里会有猎物,所以它现在正隐蔽起来等待着出击的最佳时机。由于灌木丛外比较空旷,因此出击后必须全力奔向猎物。这是它唯一的机会。气龙决定孤注一掷,它猛地冲了出去,它高速奔跑的双脚在湿地中溅起水花。
灵龙们立刻就发现了快速接近的气龙。它们四散逃跑,想凭借速度甩掉对方。一只逃跑中的灵龙因为脚下打滑摔了一跤。它站起来的时候,气龙已经追到眼前。气龙用前肢上的爪子牢牢地抓住灵龙,然后咬住了灵龙的脖子,很快便将它杀死了。捕猎成功的气龙叼着战利品向灌木丛走去。它得找一个隐蔽的地方享用美食。
气龙这个名字并不是说它脾气火暴,而是与天然气有关。原来,在1979 年,有一支考察队在四川省自贡市的大山铺寻找天然气时,意外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化石中虽然没有最重要的头骨,但他们还是收获了脊椎骨、前后肢等部分,依然能够还原它的样子。
1985 年,古生物学家董枝明和唐治路对在大山铺发现的化石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命名为气龙,意思是“天然气蜥蜴”。气龙的命名正是来源于发现它的天然气考察队,其全名叫建设气龙,这是因为发现它时正好处于全国的建设时期。
气龙被命名后,大山铺的恐龙发掘工作又持續了很长时间。在此期间,古生物学家又发现了五具气龙的化石标本,使气龙的个体数量达到了六只,从侧面表明气龙在其生存年代数量还是很多的。虽然发现的化石不少,但关于气龙的分类却让古生物学家一直以来非常“头疼”。起初,他们认为气龙与巨齿龙是亲戚,但现在的观点认为它属于食肉龙下目,而且是原始成员。还有观点认为气龙属于古老的腔骨龙类。看来只有在未来发现更完整的化石,人们才能搞清楚气龙的身世啦。
气龙并不是体形巨大的恐龙,其体长在3.5 米至4 米之间,大小和一辆小汽车差不多。它的脑袋抬起来时,距离地面约1 米,能够到达成年人的腰部。气龙的体重在150 千克至400 千克之间,相当于一头熊的重量,在肉食性恐龙家族中也只能算中小型。
气龙的脑袋很大,一双眼睛长在头顶两侧,拥有着相当不错的视野,可以尽快发现并锁定目标。它的眼睛下方是那张大嘴,嘴中长着两排锋利的牙齿。它们可是非常高效的捕猎工具,能够切割皮肤和肌肉组织。气龙的前肢不仅有力,而且还长着弯曲的钩爪,能牢牢抓住猎物,防止猎物逃脱。
与前肢相比,气龙的后肢更长更强壮,上面附着大量肌肉,发力时,它可以快速奔跑或者高高跳跃。因为气龙的身体较轻,所以奔跑起来比那些大型肉食性恐龙快,同时也可以更灵活地转向。在追杀小型动物时,它们非常有优势。
气龙复原模型
气龙的身体相当结实,身后长着一条长而灵活的尾巴,能够在其运动时让它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它还可以帮气龙转向。了解了气龙的体形和身体结构,我们可以看出气龙是一种精干的掠食者。
气龙捕食蜀龙的场景复原
气龙捕食蜀龙会面临危险
气龙生存于距今1.71 亿至1.61 亿年前侏罗纪中期的中国四川,当时的四川可是恐龙的天下。凶猛而精干的气龙位于食物链的上层,却并非最顶级的掠食者,毕竟还有更大的肉食性恐龙与它生活在一起,比如体长6 米的四川龙。除了大家伙,还有两种肉食性恐龙生活在气龙身边,它们是川东虚骨龙和开江龙。
与肉食性恐龙相比,气龙肯定更喜欢植食性恐龙。不过,那些大型植食性蜥脚类恐龙可是气龙对付不了的,如体长20 米的峨眉龙和体长13 米的酋龙。其实,蜥脚类恐龙当中也有体形并不是非常巨大的,比如体长9 米的秀龙和蜀龙。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气龙成群猎杀蜀龙的复原图及场景。其实,这很危险,因为蜀龙不仅比气龙更大更强壮,而且尾巴上还长着骨质的尾锤,相当具有杀伤力。
与危险的大型蜥脚类恐龙相比,小巧的灵龙和晓龙是更优选择,因为它们不仅体形小,而且缺乏反击手段,遇到危险只能逃跑。奔跑迅速的优势让气龙在追捕中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不过,除了恐龙之外,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都可能成为气龙的食物,所以气龙在食物的选择上是非常多样的。
尽管不是侏罗纪中期的四川最强的肉食性恐龙,但气龙依然非常成功,在当时的生物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气龙追逐灵龙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