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简史

2024-01-09 15:54:22刘金宇王宝鹏
天天爱科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物群海洋生物

刘金宇 王宝鹏

一花一鸟,你与我,皆是生命。这多姿多彩的生命让地球充满活力。身处食物链的最顶层,人类时常自诩地球的“主人”。但你我是否想过,地球在长达46 亿年的演化史中,拥有过哪些生命?最初的生命从哪儿来?又长什么样?如今,科学家已经找到很多破解这些问题的方法。本期我们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吧!

地球新生

很久以前,一颗古老的巨型恒星发生爆炸,产生了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云。数百万年后,也就是46 亿年前,这些星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汇聚、旋转,形成了太阳和它的行星系统,地球就是行星中的一员。

频繁的陨石撞击使年幼的地球积蓄了大量热能,地表岩浆的剧烈活动使甲烷、氢气和水蒸气等不断从地球内部逸散出来,形成了原始大气。

漫长的时间过后,地球逐渐冷却下来。大气中的水蒸气变为一场大雨,地表几乎全部成为海洋,为生命的诞生做好了准备。

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35 亿年前的微生物化石(Schopf,1993)和现代蓝藻,两者很像

生命的第一抹曙光

常言道:“水是生命之源。”可是,只有水还是不够的。生命必需的蛋白质、遗传物质等从何而来?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

一些人认为,生命是以孢子或其他形式从太空来到地球的;另外一些人通过实验发现,早期大气的组分在闪电、太阳粒子等作用下,能在海洋中形成“生命培养汤”,其中就包括氨基酸等物质。

迄今为止,大家公认的最原始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可靠的证据源于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化石记录。

澳大利亚鲨鱼湾的现代叠层石,数万年后,它们也会变成上图中的样子

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35 亿年前的叠层石(Grey et al.,2002 ;Reitner et al.,2011)

在大约35 亿年前形成的叠层石中,仅微米级大小的生命留下了有机质壁和类似现代蓝藻的形态。那时,数以万亿计的它们在水中联结并黏附周围的泥沙,如此往复建造出一个个小丘—— 叠层石,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生命形式。

“真核”初见

蓝细菌的出现开创了光合作用的先河,给未来近十亿年的大气带来质变。大约25 亿—23 亿年前,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明显增加,一度超越现代水平。

大氧化事件推动了原核生物的进步,在20 亿年前催生出新的生命形式—— 真核生物。它们依赖氧气生存、通过细胞核传宗接代,生殖方式的革新推动着它们的后代朝着多样性增加、多细胞的方向前进。历时10 多亿年后,原生动物登上舞台。

知识链接

光合作用是指蓝细菌、植物等利用太阳的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在生命演化史中多次起到重要作用。

蓝田生物群(袁训来等,2012)。包含丛状、扇状的藻类和一些带触手的动物

知识链接

地球上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超级大陆,它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才到了现在七大洲的位置。

庙河生物群(Wang et al.,2021)。以藻类化石为主

瓮安生物群(Xiao et al.,1998)。很像分裂中的胚胎,可能是一種已经灭绝的生命形式

变革的序幕

8 亿年前,地球开始发生剧变。超级大陆逐渐解体后,整个地球几乎全都进入冰封状态,而这没有终结生命的演化进程,反而促成了一场大变革!接连出现的生物群为它提供了写照。

6 亿年前的今安徽蓝田、湖北庙河、贵州瓮安生物群重现了当时的藻类、疑源类和动物胚胎;到了5.6 亿年前,埃迪卡拉动物群却是一群造型奇特的宏体动物;5.5 亿—5.41 亿年前,今湖北石板滩和陕西高家山生物群已经拥有骨骼、对称体形,以及攻守、取食的行为。这些早期生命的进化尝试已经初见成效,离我们熟知的样子越来越近。

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管状化石,是动物栖居留下的遗迹( 华洪等,2020)

变革的主幕(5.41 亿—5.2 亿年前)

前文提到的历史不经意间已划过40 多亿年,“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声鸣响,最精彩的一幕即将到来。

寒武纪引领了显生宙这个岩石中常出现宏体生物化石的时代。除了你我熟悉的三叶虫外,在当时的小壳化石生物群及今陕西宽川铺、云南澄江、贵州凯里、湖北清江生物群中,还有长着硬壳的小壳动物、巨大的奇虾、长着五只眼的海蝎、以海口鱼和昆明鱼为代表的原始鱼类。

这段历史奠定了之后数亿年的生物门类。生物开始用骨骼和武器武装自己,第一条吃与被吃的食物链也产生了。

寒武纪的生物群(Masato Hattori 绘制)

志留纪生物。海蝎成为海洋霸主,并和蕨类植物一起探索登陆,有颌鱼类开始出现

然而,伟大的生命也在不断寻求改变。节肢动物海蝎抓住这次灭绝的良机,在志留纪以出色的游泳技能打败角石成为霸主。它们中的一部分更是走向陆地,成为蜘蛛的祖先。盾皮鱼无力抗衡,却创造出“颌”这个捕食利器。一些腕足类、珊瑚类和层孔虫等小动物逐渐在海洋中繁盛起来。

大爆发后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古生物学家通过统计发现,在显生宙曾经出现过多次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事件——“灭绝”事件。其中最突出的当属“五大灭绝”。

第一次大灭绝:奥陶纪末(4.45 亿—4.43 亿年前)

奥陶纪初期的海洋非常热闹。头足动物角石以10 米长的体形加冕霸主,三叶虫不得不以巨型化的方式顽强抵抗,笔石在水中漂荡,甲胄鱼开始穿上头甲,浅海藻类初尝登陆的滋味……

奥陶纪末期,全球冰川的大规模形成与消融导致海平面发生急剧的升降变化,浅海动物因为无法承受生存空间的剧烈波动而大量死亡,导致了第一次大灭绝。80% 的物种没能幸免。

奥陶纪生物(Shutterstock 绘制)。巨大的18 角石和三叶虫,使甲胄鱼显得很

笔石的尸体在石头上如同笔迹,因而得名“笔石”

第二次大灭绝:泥盆纪晚期(3.76 亿—3.59 亿年前)

卷起身体的菊石游得更快,可以躲避盾皮鱼的攻击。一些鱼类开始尝试登陆,学会了两栖生活。

泥盆纪时期,鱼类以无敌的咬合能力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那时,盾皮鱼以庞大的躯体雄霸一方,阴影下的硬骨鱼以鳍为腿,意外学会了两栖生活,变成四足动物鱼石螈。这般情形下,旧主角石不得不蜷曲自保,成为更加灵巧的菊石。海底的腕足动物安然享受着珊瑚礁的庇护。

陆地上的裸蕨植物大放异彩。然而,由于它们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地球逐渐变得寒冷起来,终在泥盆紀晚期酿成了第二次大灭绝,包括无颌鱼、盾皮鱼、笔石等在内的70% 的物种没能挺过漫长的寒冷,温暖海洋中长成的珊瑚礁也近乎完全毁灭。

泥盆纪生物(Masato Hattori 绘)

第三次大灭绝:二叠纪末—— 地球末日(2.52亿年前)

石炭纪至二叠纪早期,蕨类植物竞相冲天,成为连绵的雨林,为“巨虫时代”创造了温床。节肢动物中,2 米长的马陆、70 厘米宽的蜻蜓成为佼佼者。由两栖动物演变的爬行动物逐渐适应了脱水环境。

然而,雨林中的巨量氧气输出也成为自己的助燃剂,大片石松倒伏在闪电引发的大火中,3 亿年后成为今天的煤炭。二氧化碳的大量消耗使气候再度转为干冷,雨林退缩为沙漠绿洲。耐旱的裸子植物取代了蕨类植物,爬行动物顺势成就了“巨兽时代”。海洋中,鲨鱼成为霸主。温暖的浅海成为钙藻、(tíng)类、腕足类动物的天堂。

不承想,这一切都在地球深部的暗流涌动中发生。二叠纪末期,火山岩浆在地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喷发,严重污染了天空和海水,95% 的海洋物种和75% 的陆地物种遭受了灭顶之灾,成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灭绝事件。

知识链接

(虫+筵),又名纺锤虫,是一种形似米粒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生活在水深100 米左右的热带或亚热带浅海中,仅出现在石炭纪至二叠纪。

第四次大滅绝:三叠纪末(2 亿年前)

三叠纪初期,大灭绝事件的幸存者接管了重建家园的使命。爬行动物中,水龙兽躲过灾难,可没过多久就被主龙类取代;另一部分则重返海洋,建立起鱼龙王国。一场百万年的大雨过后,裸子植物重新织就了森林。

三叠纪生物(Brian Choo 绘)

三叠纪生物(Mohamad Haghani 绘)

不巧,到了三叠纪末期,又一次超大陆的解体使地表再度发生大规模火山爆发,污浊的空气和海水严重威胁了爬行动物和头足动物的生存,造成了第四次灭绝事件。在这番颓势中,恐龙躲过了劫难,而它原来只是主龙类中的一个小角色。

侏罗纪生物(Bizleyart.com)

侏罗纪生物(Nikolay Zverkov 绘)

Lb58pFGe7nUhnNi6GprZDg==白垩纪生物(Masato Hattori 绘)

第五次大灭绝:白垩纪末(6 576 万年前)

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物种持续繁盛。陆地上,异特龙、霸王龙、角龙依次接管了“恐龙王朝”的王位,被子植物逐渐取代了裸子植物。一些恐龙化羽毛为冲天利器,变为鸟类,翱翔天空。海洋中,爬行动物王国仍在延续,虾、蟹和硬骨鱼类成为它们的食物。

白垩纪末期,一颗直径10 公里的陨石撞向地球,巨大的能量撼动了大地,溅起的烟尘阻隔了阳光,地球再度陷入寒冷。“恐龙王朝”轰然倒塌,菊石动物永远消失,第五次灭绝载入史册。

犬齿兽在洞穴中注视着这一切,它们的哺乳行为和胎生能力为它们的翻盘埋下伏笔。

白垩纪末小行星撞击地球(Richard Bizley 绘)

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世界屋脊改变了全球气候。森林让位于草原,被子植物日益繁盛。哺乳动物中,马科、鹿科、牛科脱颖而出,有些也上天、下海成为蝙蝠、鲸等。新近纪末期,东非草原上的灵长类逐渐习惯了直立行走。海洋中,巨齿鲨成为霸主,有孔虫、双壳动物获得海底世界的统治地位。

我们正处的第四纪充满冷暖交替。几万年前,末次冰期打击了猛犸象、披毛犀等巨兽。人类祖先耐受住了气候的考验。按照“走出非洲假说”,180 万年前,直立人种从非洲走向今云南元谋、北京周口店等。30 万年前,智人在非洲诞生,人类的故事从此传遍世界。

回望恢宏的生命演化史,人类的出现演绎着当今地球“适者生存”的精彩故事。但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的尺度来看,人类都是渺小的。历史告诉我们,越是高级的霸主,越是难以永生,即将影响人类的第六次生物灭绝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几百年来,人类的智慧改变了地球的面貌,引发了不少生态危机,这无疑加速了人类灭亡的进程。我们应当认识到,人类自诩“主人”未免是自大的。作为地球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成为地球的捍卫者。

猜你喜欢
生物群海洋生物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探秘罗平生物群(四)
奥秘(2022年7期)2022-08-09 08:49:10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探秘罗平生物群
奥秘(2022年4期)2022-04-26 16:04:43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黑龙江省海伦大峡谷发现白垩纪生物群
地质与资源(2021年1期)2021-05-22 01:24:30
清江生物群——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秘密的新窗口
科学(2020年4期)2020-11-26 08:27:02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