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尹婷婷 周睿 符水英 高黄
坐落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靖州县)老街区的土桥小学被誉为“花园式”书香校园,教室里、阅览室内、走廊边、楼梯角陈列着各类书籍,孩子们低头沉浸阅读的身影散布在校园各个角落。在这里,学生与书为伴、与书为友,书香陪伴着孩子成长。
2017年,学校率先在全县扛起书香校园建设大旗,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兴趣,营造了师生、家长“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新风尚。靖州县土桥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洲云说“:书籍是一粒种子,当它在孩子心间扎根发芽,假以时日,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A种下"爱阅读"的种子,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
上课铃响起,老师走进教室,一年级的“小豆包”早已将学习用具摆放于课桌,安静端正地坐在座位上。
开学季的课堂景象与现在可谓大相径庭。土桥小学副校长彭一清坦言,刚入校的孩子没有规矩意识,普遍存在“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的问题,老师面对闹哄哄的课堂直叹气。
如何解决“小豆包”课堂失控难题?“新生入校的第一个月不讲课程内容,而是进行阅读活动,让书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黄洲云表示,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由老师带领他们开展绘本阅读。在阅读中,孩子们的行为、学习习惯慢慢有了变化:课间打架的孩子少了,去放满绘本的图书角看书的孩子多了。
阅读影响的不止低年级。土桥小学留守儿童较多,而隔代监护、朋辈示范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等方面出现困难,影响了其健康成长。
“图书馆规定,学生可自行在图书馆借阅书籍,不需要办理借阅手续,阅读完成后由学生自主归还,放至原处……”全天候开放的图书馆被学生称为“诚信书屋”。无人监管、全凭自觉的“诚信书屋”,“诚信”的效果出奇的好:据统计,图书馆开设三年来,没有出现丢失书籍的现象。
“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在黄洲云看来,通过阅读教育渗透的诚实守信的观念,可以使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如果等他们读初中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和价值观,再去教育就晚了。”
家庭环境是阅读兴趣萌芽、阅读习惯养成的起点,书香校园建设离不开家校的协同发力。在学校组织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们纷纷在“班级亲子阅读群”分享自己与孩子的阅读时光。
“由于工作繁忙,我起初很少参与群分享。后来,我被学校浓厚的阅读氛围所感染,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三年级学生刘琦惠的父亲说:“亲子共读时,孩子抱着我们一个劲儿地表达‘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我爱你们,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阅读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和变化,也体会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B 种下“读好书”的种子,用书香丰盈梦想的羽翼
校园里,最吸引土桥小学学生的地方就是“长满知识的书架”。走廊上、教室图书角、楼梯拐角處,随处可见堆满书籍的书架。而学生、老师捧书而坐、徜徉书海的画面更是时时、处处可见,真正做到了校园有书香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
如何让这种“爱阅读”的风尚发挥作用,引导学生“读好书”?土桥小学做了许多努力和探索。
阅读有仪式——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11 月4 日清晨,土桥小学二年级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操场上大声朗读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清脆的朗读声,抑扬顿挫的语调,久久回荡在校园里。
为激发学生对阅读、朗诵的兴趣,营造肉眼可见的“阅读仪式”,学校每天精心组织一个年级到操场进行“晨诵”,让他们在琅琅读书声中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重要的事情都需要用仪式感来加持,‘晨诵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一件有价值,且值得去追求的事。”黄洲云说。
阅读有活动——
10 月30 日,土桥小学举办“书香满校园”朗诵比赛,近百名学生踊跃参赛。赛场上,学生们用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精彩的作品演绎,展现了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得益于该校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阅读书籍、写读书体会,以及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中华诗歌朗诵比赛、征文比赛、读书小报评比、诗词抢答赛等活动。
阅读有方法——
面对众多图书,儿童该如何选择?“学校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分层阅读:一二年级以绘本阅读为主,三到六年级则兼顾快乐读书吧推荐图书和经典作品。”黄洲云表示,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读不同的书,儿童阶段把喜欢的、该读的书读好,就会有收获和成功的喜悦。
“如果你是彩虹色的花,但你只剩下两片花瓣了,你还会愿意帮助其他小动物吗?”“我会!”“我愿意!”6 月,靖州县中小学阅读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土桥小学举行,一年级语文教师肖潇洒上了一堂精彩的绘本阅读公开课。课上,肖潇洒与孩子们共读了学校精心挑选的16 本绘本阅读书目之一——《彩虹色的花》,并从多角度解读了绘本,深入挖掘其在不同领域的价值,让孩子在绘本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
高质高效、充满趣味的阅读课堂才能释放学生的“认知天性”。11 月30日,六年级的阅读课堂上,一场由学生自编自演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短剧精彩上演,引来了声声喝彩。“对高年级的学生,学校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阅读课主要是根据新课标选取经典书目让学生自主阅读。”学校教导主任刘菲介绍,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撰写读书笔记、进行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丰富的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积淀人文底蕴,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黄洲云坦言,但阅读考试不是出一张试卷问学生“猪八戒的耙子有几根钉”,而是让学生阅读完书,用回忆的方式把记住的细节或者诗句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
“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书中内容的记忆,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建构能力。”黄洲云说,“当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持续而长久地发展下去。”
持续的阅读能力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浸润着每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成长。赵元达从前不够自信,十分恐惧发言,但现在却能大大方方站上讲台,与同学们分享阅读故事;吴崟瑶通过参加诵读、演讲等比赛,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看《居里夫人传》时,我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读《冰心传》,又激发了我要当作家的愿望!”杨景淇在广泛的阅读中扬起了梦想的风帆……在土桥小学和阅读有关的故事还在不断演绎,孩子们在阅读中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C 种下“善读书”的种子,铸就学生坚挺的民族脊梁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草药呀?”“这是鬼针草!它能清热解毒,止血止泻!”今年端午节,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知识问答比赛在土桥小学举办。活动中,三四年级的学生认识了熟地黄、紫花地丁等多种中草药,五年级的学生学会了唱《汤头歌》,六年级的学生学会了用中医知识来判断常见疾病。
这是土桥小学利用阅读教育打造传统节日进校园活动的缩影。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弘扬节日文化,土桥小学因地制宜,将传统节日与阅读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意义、找回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在推荐的书籍中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逐渐淡化。”黄洲云说,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量,学校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沃土,让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育其民族精神。
靖州县民族资源丰富,苗族歌鼟、芦笙舞、织锦等传统文化与技艺,星光璀璨。近年来,在靖州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土桥小学立足办学实际,承担起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编写了校本教材《我爱家乡》。
如何把这本书读“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校以课程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让民族文化融入教学中,嵌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里,为加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粒粒种子在校园沃土上生根发芽,一代代孩子在书香中茁壮成长。该校书香校园建设获得了外界的认可,先后获评“怀化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特色学校”“怀化市书香校园”“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怀化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