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文
台灣大選「藍白合」歹戯拖棚搞了很久,令非綠陣營的支持者開始焦慮和不安,因爲大家都知道,分裂的非綠陣營絕對贏不了代表台獨勢力的賴清德。只有非綠陣營整合,尚有戰勝賴清德的一線生機。就在「藍白合」談判將要破局之時,馬英九臨門一腳,把國民黨與民衆黨兩黨參與人約在一起誠懇交流,最終達成6點共識,讓「藍白合」出現新的轉機。11月18號將公佈「藍白合」的「組合方式」,最終確定「藍白合」正式啓動。
不管馬英九的「臨門一腳」把「藍白合」推到何種地步,至少馬的「臨門一腳」讓「下架民進黨」的選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也讓對「藍白合」抱有極大希望的臺灣社會重燃對兩岸關係和平的期待。不管是台灣社會絕大多數人對民進黨執政八年的不滿,還是面對民進黨把台灣一步步帶向戰爭邊緣的現實,馬英九的「臨門一腳」都是站在台灣民衆利益最大化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角度所邁出的重要一步,本應獲得台灣社會普遍贊同才對。可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在馬英九進行「臨門一腳」之後,台灣社會的反應極具雲壤差別,先不談綠營之不滿,基於政治立場和擁抱台獨熱度之本能,綠營反對馬英九的「臨門一腳」並不奇怪,完全是其政治立場和「台獨」本質使然。驚奇的是藍營內部對馬英九「臨門一腳」的反對聲和冷嘲熱諷現象。國民黨主席和侯友宜競選總幹事在「大是大非」面前被「逼迫」接受,也算是「識時務者爲俊傑」,那些公開站出來反對馬方案的,諸如自以爲代表台灣南部勢力的王金平就「托人轉達」說,「南部」對馬提出的方案有「不同聲音」,其實就是說他王金平自己對此有所不滿。除了王金平外,還有不少所謂「國民黨人」對馬英九的「臨門一腳」不屑一顧,甚至明確反對。
當然,在台灣社會面臨嚴重政治撕裂的情況下,每個政治人物對馬英九的「臨門一腳」有不同意見和看法並不奇怪。畢竟每個政治人物所代表的背後政治利益是完全不同的,有人代表的是美國利益;有人代表的是日本利益;有人代表的是地方派系利益;有人代表的是個人利益。只有當馬英九代表的國家民族利益正式走到台前時,不同的利益代表才會主動跳出來自我暴露,才會在國家民族大義面前彰顯出其內心防線。
用韓國瑜的話來說,馬英九的「臨門一腳」只是扮演了臨時「桶箍」角色,接下來「藍白合」能否「箍」得牢、「箍」得久,還要看藍白之間「合」後的「誠信」與「實意」,如果只是「面和心不和」,也很難把「藍白合」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不管「藍白合」最後成局如何,馬英九的「臨門一腳」完全可視爲對台灣不同政治人物的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他們的立場、照出了他們的心思、照出了他們背後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