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AIDS 继发TTP 患者PE 术时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处理

2024-01-08 09:58朱晓维冯晓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滤管五联紫癜

朱晓维 冯晓林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组以微血管病变的疾病,发病率约为3/100 万[1],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非常罕见的并发症[2],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将TTP 患者的生存率从10%增加到80%。本文报道1例AIDS继发TTP并A型Rh(-)稀有血型的患者,行PE后临时血滤管出现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处置,给临床增加经验,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 岁,80 kg,因“牙龈出血2 d,黑便10 次”于2020 年10 月28 日就诊于当地某二甲医院,查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3×109/L,白细胞5.54×109/L,肌酐129 mmol/L,尿素氮10.36 mmol/L,于当日转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疾病史,发病半年前有冶游史。体格检查:体温37.8 ℃,脉搏81 次/分,心率20 次/分,血压129/99 mmHg,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牙龈少量出血,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心肺腹未见异常,余无殊。实验室检查:血型A型Rh(-),肌酐108 μmol/L,尿素氮10.58 mmol/L。自身抗体阴性。尿常规:隐血3+,尿肌酐2.0 μmol/L。CD4 细胞166 个/μL,6.9%。HIV(+)。ADAMTS13 活性0%,血浆ADAMTS13 抑制物:阴性。骨髓穿刺检查:巨核细胞数量减少,未见明显异常细胞。血培养:鼠伤寒沙门氏菌。患者实验室检查数据见表1。初步诊断:血小板减少,T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DS。治疗:先后给予地塞米松针、降体温、输注血浆、抗感染治疗,治疗第7 天时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肾损害和发热的五联征,立即给予PE等治疗。

表1 血浆置换前后的实验室数据比较

PE 治疗方案:选用COM.TEC 血细胞分离机进行置换,耗材选择PL1 组件。选择股静脉临时双腔血滤管,全血流速控制在30~50 mL/min。置换液:先后选用5%白蛋白液500 mL、A型Rh(-)或Rh(+)冰冻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血浆用量35~40 mL/kg,分离转速在1 800~2 200转,抗凝剂ACD-A(I)用量为150~260 mL,置换液用量为40~50 mL/kg,共5 次,置换间隔时间为1~2 d。置换过程中全程予10%的葡萄糖酸钙针40 mL加入5%的葡萄糖盐水250 mL静滴预防低钙血症。治疗期间输注A 型Rh(-)去白细胞红细胞2 U,同时联合内科药物治疗,患者五联征消失,TTP好转,治疗后实验室数据见表1。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颜面部皮疹伴瘙痒的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11 月9日行血浆置换时股静脉管路血流量减少,压力增大,在调整深静脉管路位置后仍不能改变血流速度。拔除深静脉管路,但拔管后渗血不止,B超探测发现右侧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立即给予局部加压包扎、低分子肝素全身抗凝处理,出院后口服利伐沙班治疗。两周后股静脉B 超示未见明显血栓。修正诊断:TTP,AIDS,右侧股深静脉血栓。患者治愈出院,随访2年未复发。

2 讨论

TTP 患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以及肾脏损害五联症为表现,发病率低,容易被误诊。本例患者发病初期五联征不典型,早期缺乏特异性酶的检测支持,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TTP 的发病率在AIDS 感染者中比健康人群高15 至40 倍[3],所以AIDS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考虑TTP。目前AIDS继发TTP的机制尚不明确。在治疗上,近年来早期给予充足的PE治疗,可快速有效提高患者体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清除抗体、免疫符合物和超大分子vWF多聚体[4]。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能提高治愈率及复发率[5]。

有研究发现AIDS 感染者深静脉导管放置时间越久,发生DVT 的概率越高,AIDS 感染者首次股静脉导管留置后发生DVT 高达39.39%[6]。李莉等[7]发现AIDS 患者白细胞介素-6 和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是DVT形成的重要因素,且D-二聚体增高是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但缺乏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 通过增加部分组织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的产生,从而增加内皮细胞及血小板的激活,最终上调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8]。且AIDS患者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促凝因子与抗凝因子的不协调都促进了血栓性疾病的发生[9]。综上所述,AIDS 患者在多种凝血高危因素促成下更容易形成DVT,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肺栓塞,甚至意外死亡。本例患者在PE后拔除血滤管时发现DVT,为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AIDS 或TTP 患者行PE 时首选浅静脉管路。如选用深静脉管路,在拔除深静脉置管时应B超探查,确定无血栓后再拔除血滤管。

TTP 患者深静脉置管发生DVT 的原因复杂,主要为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留置时间过长、护理不当等。TTP 患者缺少ADAMTS13,而ADAMTS13 是体内非常重要的酶,能裂解vWF 多聚体,该患者ADAMTS13 活性<10%,体内会形成大量的超大分子vWF多聚体,导致循环中的血小板异常聚集并黏附在血管壁[10],通过ULVWF通路激活的微血栓容易形成大血栓[11]。血栓形成后深静脉管路常表现为血液流速减慢,静脉压力增大,在调整管路位置后仍不能改善需警惕血栓形成。本例患者在反复调整管路位置后,血流速度仍不理想,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应规范给予溶栓,再拔除管路。

猜你喜欢
滤管五联紫癜
玻璃行业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的比较分析
上海第⑨层承压水的短滤管减压井试验研究
陶瓷纤维催化滤管制备及在玻璃窑炉中的脱硝应用
说说过敏性紫癜
产前超声诊断完全型Cantrell五联征并全前脑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
肝硬化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四联”与“五联”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比较
基于产教融合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刚性过滤器脉冲反吹过程中滤管内动态压力特性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创新“五联”模式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