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4-01-08 00:53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外渗造影剂舒适度

祝 佳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也得到很大的进步,其中超声造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较好的检查诊断效果[1]。通常临床在对肝脏疾病患者实施超声造影检查时,需给予水溶性碘对比剂,来增加组织之间的对比度,提高目标器官和病灶清晰度,进一步提升病灶检出率。但由于在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时,需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这一过程压力相对较大,注射速度较快,且部分患者血管耐受度较低,同时患者在进行检查时易出现紧张等不良情况,会增加造影剂外渗的概率,进而引起局部肿胀、淤血及疼痛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皮下坏死等情况,不仅会影响检查质量,还会增加痛苦程度,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在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时,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护理干预工作,以防止造影剂外渗而导致注射部位发生肿胀、疼痛、坏死等情况。研究显示,既往临床对于肝脏超声造影检查中实施传统的基础护理干预,虽能正确指导患者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检查,但该种模式缺乏全面性及系统性,整体护理干预质量不高,无法有效减少检查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等不良事件发生[3]。实施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充分利用医院内有限的护理资源对患者开展更为优质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就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1~64岁,平均(47.89±5.34)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6例,大专5例,大专以下1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3~64岁,平均(47.76±5.43)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5例,大专7例,大专以下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于本院接受肝脏超声造影检查;2)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无危急重症;3)未同时参与其他研究;4)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已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2)阿尔罕默茨症或认知障碍;3)合并严重肾脏、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4)合并严重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肺动脉高压;5)合并全身性感染、免疫系统缺陷等疾病;6)处于经期,或妊娠期、哺乳期;7)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或易过敏体质;8)治疗依从性差,无法完整参与本研究或中途退出。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基础护理干预,检查前告知患者相关检查方式及步骤,随后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若检查过程中无异常情况,告知患者检查完成后返回病房等待检查结果。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检查前护理干预:①制定护理干预方案:了解患者年龄、学历、病情、有无过敏史、心理状态等基础信息,并根据基础信息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及护理干预方案。若患者对某种造影剂过敏,则需要详细备注并反馈给医师,让其更换药物等,并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发生过敏情况等。②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包括向患者讲解具体检查步骤、检查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相关并发症等内容,提升其的认知能力。同时,针对检查前明显存在焦虑、紧张等情绪患者,需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告知其在检查过程中过度紧张、焦虑等情况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鼓励其积极配合相关护理工作开展,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最佳状态进行检查,确保能有效开展检查工作。此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以温和、良好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获取其的信任感,促使其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开展。③准备工作:a.造影环境:每天定时清理造影工作间,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时间不低于1 h,随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同时将工作间室内温度、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保持工作间安静,以提升工作间的舒适性。b.预演示:为确保检查工作有效开展,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腹式呼吸,便于其通过腹式呼吸来调整呼吸配合检查工作。c.医疗器械准备:准备好相应的注射器、0.9%氯化钠注射液、造影剂等,其中造影剂准备需将穿刺器盖子打开,取下药品中的塑料盖将药品与穿刺器套筒连接,再将0.9%氯化钠注射液推注至药品中进行震荡,使药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混合均匀成为乳白色的造影剂。2)检查过程中:①体位护理: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正确姿势、体位进行检查,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对于进行肝脏右叶病灶检查患者,应指导其进行左侧卧位并倾斜45°,或选择仰卧位,将右手举过头部,左手自然放平等。②建立静脉通道:选取较为粗直、充盈性良好的静脉血管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在建立静脉通道过程中,护理人员动作需轻柔,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以减少对穿刺部位及静脉的损伤。③造影护理: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医师提示可进行造影检查时,护理人员须在5 s左右将造影剂推注完成,并在造影过程中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为二次造影提供机会。同时,提前告知患者在进行造影过程中需禁止讲话,避免出现咳嗽等生理行为影响造影效果;整个造影过程维持10 min以内。在造影完成后,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变化及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皮疹、肿胀等问题,并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其是否存在不适症状等,对于异常情况需及时向医师报告,并给予相应处理。④造影剂外渗预防护理:若在进行造影注射时出现外渗情况,则需及时拔出留置针,并进行观察,外渗量小于20 ml时可使用冰袋进行冷敷处理;当外渗量超过20 ml时,则需将患者四肢抬高与心脏水平位置平齐,再使用水凝胶敷料进行外敷,最后再进行冷敷处理。3)检查结束后:①基础护理:检查结束后,帮助患者正确按压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并引导其至观察室静卧观察留置30 min,无任何不适情况方可离开观察室,同时嘱咐患者检查结束后需注意休息,养成良好作息。②并发症预防护理:检查结束后需确保穿刺针眼部位干燥,在8 h内应避免接触生水,并且在按压针眼过程中动作需轻柔,防止出现淤青等。同时,因注射造影剂等原因容易导致局部出现肿胀、水泡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则需使用注射器将水泡内部液体吸出,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皮肤发生感染等情况。此外,由于注射造影剂皮肤表面损伤愈合较为困难,且容易出现溃疡,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创面,对于已发生溃疡且存在脓液患者,需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清洗,再使用棉签将创面液体挤压出,而对于感染患者,则需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感染部位进行冲洗。

1.3 观察指标

1)造影剂外渗情况: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药物外渗分级评估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分为5个等级。0级表示无任何临床症状;1级表示注射部位出现发凉、皮肤发白情况,伴有轻微不适;2级表示注射部位出现发凉、皮肤发白等症状,伴有轻微疼痛;3级表示注射部位出现发凉、皮肤发白症状,伴有中度疼痛;4级表示注射部位出现发凉、皮肤发白情况,伴有紧绷、渗出及持续性剧痛,严重者可见凹陷性水肿和循环障碍情况。2)舒适度: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5]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4个方面,总分120分,分值越高舒适度越高。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护理工作质量、效率、态度,总分为100分,分值高于8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造影剂外渗情况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共有1例患者发生3级造影剂外渗事件,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3级造影剂外渗事件及2例患者发生4级造影剂外渗事件,观察组患者造影剂外渗事件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11.43%(4/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2,P=0.353)。

2.2 舒适度

两组护理干预前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舒适度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舒适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干预前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 35 60.34±7.34 74.93±9.47观察组 35 60.58±7.23 82.31±9.96 t值 0.139 3.177 P值 0.891 0.002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其中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检验技术,在给患者就医提供更多选择时,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水平,对于临床救治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5]。超声造影属于一种新型超声影像学诊断方式,是临床中用于诊断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其主要检查原理是在原来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注射造影剂,促使人体血流信号得以增强,进而更为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组织微血管灌注状态,可有效判断病灶的性质,提升疾病病变的检出率[6]。目前,该种检查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检查中,能有判定病灶部位及性质等。在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时需要通过注射造影剂来提高成像质量,及提升疾病病变检出率,而在注射造影剂时通常需要高压注射器来进行注射,此过程压力相对较大,注射速度较快,容易出现造影剂外渗等不良事件[7]。同时,造影结果与临床检查时的技术及护理干预方式密切相关,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均有可能影响造影剂检查的结果,甚至是导致检查的失败。因此,在进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若想确保造影顺利实施、取得良好的检查效果,则需医护人员之间进行密切的协作及配合,并且在检查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工作,以减少或避免患者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出现造影剂外渗等不良事件,提升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性。

研究显示,既往临床在肝脏疾病超声造影检查中对患者实施传统的基础护理干预,虽能正确指导患者根据相关流程进行检查,但这一过程缺乏全面性及系统性,主要依靠护理人员主观经验进行护理干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8]。与之相比,在检查过程中实施更为全面及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干预质量,更为全面及系统地护理患者,进而有效减少或避免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情况,提升护理服务的舒适度。在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造影剂外渗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仍能提示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实施更为全面及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可有效减少或避免造影剂外渗等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检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对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检查前根据患者基础信息建立相应的个人档案及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病情、药物过敏史、心理状态等进行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在进行造影过程中,因药物过敏而影响造影效果;而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具体的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正确姿势、体位进行检查,能在提升疾病检出率的同时避免患者因体位不正确等影响检查结果或出现造影剂外渗情况[9]。同时,造影剂外渗预防护理可有效避免检查过程中因患者生理行为及护理人员操作行为等因素影响造影效果,及时针对造影剂外渗进行干预,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渗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因此,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实施更为全面及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可有效减少或避免造影剂外渗等不良事件发生。鉴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后续需进一步加大样本进行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可积极提升护理舒适度,更为全面及系统地护理患者,进而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可,取得较高的满意度评分。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具体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除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帮助其掌握相关的检测步骤外,还能有效缓解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进行检查,以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而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患者提供安静、干净整洁的室内环境,可有效提升其在检测过程中的舒适性,并且在检测过程中实施具体的体位护理、静脉通道护理、造影护理及造影剂外渗护理等,还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舒适性[10]。同时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结束后实施相应的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预防及避免检查后发生相关并发症,还能有效提升患者个体护理感受,进而获得较高的满意度评分。此外,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还能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更为高效及和谐的就医环境,并且良好的工作态度还能获取患者的信任,增强其检查信心,进而使其依从性得到明显提升,能够主动配合相关检查工作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开展,在降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负面影响的同时,明显提升临床肝脏疾病检出率。因此,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积极提升护理舒适度,更为全面及系统地护理患者,进而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可,取得较高的满意度评分。

综上所述,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可减少或避免造影剂外渗等不良事件发生,积极提升护理舒适度,获得患者认可,取得较高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外渗造影剂舒适度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