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张超,肖国滨,吕伟生,刘小三,王馨悦,李子婧,柴晓明*
(1.江西省红壤及种质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红壤耕地保育与绿色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1717;2.东华理工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20 世纪中期的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改革时期,中国正面临着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村贫困等一系列农业问题[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农业生产能力下降[2]。“十三五”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3],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农业现代化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不仅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福祉,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等重要议题,对于农业政策制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旨在通过对农业和农村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度来具体评估其基本内涵和发展水平。研究初期,主要关注农村发展[4-5]、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6]以及农村生态环境[7]等问题。随后,更关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8]、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的结合发展[9]、新兴的“四化”议题[10]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进一步加深和充实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在农业发展方面,国外学者关注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效率和创新。他们研究新技术的应用、农业供应链的优化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农村经济转型方面,国外学者探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问题。他们研究了农村非农就业、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村产业转型等议题,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在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责任,蓄积着巨大的发展潜能。2016 年国务院发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确定了另一个大的方针——“一中心、四区”,其中就包括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更是将“三农”的现代化作为重中之重。因此,本文通过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对2012 年至2022 年的农业数据进行评估,以揭示中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些分析,将深入了解中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其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 年-2022 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部分指标缺失数据在多重插补中使用多次的极大似然估计生成多组填补值获得。
使用的建模工具有MATLAB、Excel,其中使用MATLAB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评测得分相关计算、图表的可视化处理等;使用Excel 进行了数据汇总,并且使用Excel 表格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工作。采用了K-means 均值聚类分析,得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综合得分。这个得分是基于一系列指标的综合评估,包括农业生产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农民收入水平、农村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数据。
运用熵权法-多指标综合测度构建指标评价模型,分析其发展水平,熵值法能够根据原始指标数据的变化程度来确定权重,减小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利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综合评价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结果呈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情况,并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数据一共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第二层系统层细分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第三层准则层分为农业结构现代化水平、农业绿色现代化水平、农村经济现代化水平、农村文化医疗现代化水平、农村环境现代化水平、农民收入消费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等7 个指标,这7 个指标又细分为38 个小指标。
图1 2013 年-2022 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趋势变化
农业是第一产业,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是农业大省,2022 年河南第一产业产值为5821亿元,同比增长5.0%;2022 年湖北和湖南的第一产业值比较接近,但都在全国的第一产业总值的6 强省份之内,分别为4865 亿元和4679 亿元,同比增长12.8%、2.3%。通过构建模型得出的综合测度结果,得出2014 年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增长最快,为58.26%,这可能与2003 年才以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支持“三农”惠农政策有关,其次是2013 年,增长率为43.38%,2017 年的增长率最低,为10.19%,剩下的年份增长率都在8%~15.6%之间波动,说明中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稳中向好。
“三农”现代化的含义经历了显著的演进过程。从很早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之后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再到现在的“‘三农’现代化”。这一变化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中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在当前经济社会新的发展阶段,“三农”现代化被确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相互融合。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水平从2012 年至2022 年都在持续增长。其中,农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比较缓慢,农村现代化由于起步较晚,虽然落后于农业现代化,但比较现代化水平的增长速度,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增长与党中央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关系密切,农村现代化的高速增长则与“厕所革命”、农业农村现代生态治理等措施的出台相关联。相比于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比较缓慢,可能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上涨等有关,农村现代化由于起步较晚,虽然落后于农业现代化,但增长速度与农业现代化基本一致。如表1 所示。
表1 2012 年-2022 年系统层现代化水平
虽然7 个现代化水平指标都有所增长,但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农业结构现代化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农村不再仅依靠传统的种植农作物的收入,养殖业、农林牧渔业和二三产业也在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农村结构的几大支柱。与此同时,十八大以来,由于农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农业绿色现代化水平也一度增长迅速,超过其他的指标。
通过收集中部地区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六个省份从2012 年-2022 年的38 个指标的数据,来综合测度中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其中,33 个指标的发展趋势都是从2012 年到2022 年不断增长,5 个指标在11 年中,都出现了波动,甚至是持续的下降。中部地区农田水利化水平只在2017 年出现了增长。化肥施用强度和农药施用强度的曲线都是先下降再上升,这与之前人们对于绿色蔬菜的高要求有关系,也就是2017 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蔬菜也要求绿色无公害,恰恰反映了农业绿色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而这两个指标之后之所以会反弹,与这两个指标的分母,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快速增长有关系。村卫生室占比在2017 年后开始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农民更倾向于去城市的大医院看病,这与农村人口流失以及农村交通越来越便利有关,农民越来越倾向于去城市里面的大医院看病,这就导致村卫生室占比下降,这是农村文化医疗现代化水平提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为了避免出现村中完全没有卫生室的情况出现,就需要乡镇、城市医院轮流派出医生坐诊。这里面尤其需要注意的指标就是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きcient)不断攀升,只在2019 年出现了下降,2020 年维持了不变,说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与食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不成正比,甚至落后,虽然这与全球的通货膨胀不无关系,但政府还是应该注意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在提出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之后,我国多数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均有所提升,虽然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很高,但是其他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增长速度却更快,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2017 年到2019 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河南省,综合指数为0.6477,最低的是山西省,综合指数为0.2264。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现代化水平的比较中,也是河南省高居中部地区首位,但湖北省的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增幅最大的是山西省,2017 年其综合得分为0.2264,2019 年该值达到了0.3428,年均增长率为23.24%,其次是江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61%、13.53%、12.00%、11.96%,增幅最小的是河南省,仅增长了9.38 个百分点。
本文基于构建的“三农”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使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对区域内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分析,结果显示:
(1)中部地区2012 年—2022 年“三农”现代化水平均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农业结构现代化水平增长最快,农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较缓。
(2) 2017 年到2019 年河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最高,山西省最低,湖北省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