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特色种植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24-01-07 02:28卢永莲
青海农技推广 2023年1期
关键词:马铃薯基地蔬菜

卢永莲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青海 湟中 811600)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重点培育发展了蔬菜、马铃薯、青稞、油菜等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生产向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一批特色种植业逐渐形成,有的已初具产业化雏形,产业的逐步兴旺,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2021年全区粮、油、菜产量分别为1.025×105t、3.73×104t、2.942×105t。

1.1 蔬菜产业

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保障供给、提供休闲”的发展思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结构调整为重点,不断加大蔬菜生产发展力度,形成了“两川一线”蔬菜产业布局,有力促进了全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和蔬菜产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2022年全区蔬菜总播种面积11.8万亩,总产量3.139×105t。设施温棚总数2.68万栋,百栋以上的规模设施基地34个;建成万亩露地蔬菜基地2个、千亩基地11个,百亩以上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达61个。已注册了26个蔬菜商标品牌和“圣地田园”公用蔬菜商标品牌,20个蔬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A级证书,44个蔬菜产品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西纳川果蔬产业园通过多年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示范带动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升,在省内有较大影响,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从事蔬菜种植的联合社有李家山镇湟中众荣联合社、拦隆口镇湟中延合联合社、拦隆口湟中龙鼎联合社、共和镇湟中绿聚园联合社、田家寨镇小南川联合社等5家。产品主要销往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以及西安、上海、成都、郑州等地。

1.2 马铃薯产业

2022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2.8万亩,总产量3.07×104t(折合主粮)。年生产脱毒苗50万株,微型薯150万粒,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基地2.5万亩,生产良种4×104t,实现了繁种基地规模化、种薯生产标准化,形成了种薯产、供、销一条龙生产体系,持续、稳定地为大田提供优质种薯,保证了全区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20万亩马铃薯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7年,建设云谷川特色种植(马铃薯)产业园,建成3 000 m2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1个,农机棚8 000 m2,马铃薯交易中心1处,马铃薯淀粉、粉丝加工车间3个,生产马铃薯淀粉、无明矾马铃薯粉条、粉丝等加工产品,形成了集科研、推广、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强势产业,呈现出“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的良好势头。2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马铃薯种植和销售,注册了“圣域”商标区域公用品牌,“云谷红”“隆口”“深眼窝”“庄稼汉”“壮指头”等企业商标,生产的马铃薯块茎均匀、薯型整齐、适口性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产品远销甘肃、宁夏、新疆、内蒙、云南、四川等省区。

1.3 油菜产业

2022年油菜作物种植面积22.09万亩,总产量3.8×104t。种植品种主要有青杂2号、青杂3号、青杂5号、青杂15号等,生产的油菜籽在同类产品中表现出含油量高、出油率好的特性。多巴地区是湟中区油菜籽加工聚集区,以弘大、大宋为代表的油菜籽加工企业年加工量1.0×105t左右,占全省加工量的一半以上。“弘大”“郁金香”牌菜籽油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2019年,全区划定油菜生产保护区13万亩,涉及海子沟、上新庄、鲁沙尔等13个乡镇。20万亩油菜生产基地被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7~2019年依托区域优势,打造青海省重要的油料生产基地,在鲁沙尔和上新庄镇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油菜生产基地2万亩,通过吸引油料加工企业及广大游客,延伸油菜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2 主要做法

2.1 调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秉持产业集聚发展理念,建成拦隆口镇、共和镇万亩露地蔬菜生产基地2个,李家山镇、海子沟乡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2个,上新庄镇、鲁沙尔镇万亩油菜生产基地2个,全区有百栋以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4个。纯脑山饲草种植带、浅脑山杂交油菜种植带、半浅半脑马铃薯种植带、川水蔬菜种植带已经成形,云谷川马铃薯产业园、西纳川休闲果蔬产业园建成运行,实现了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2.2 抓品质,打造品牌农业

推行标准化、生态化生产模式,巩固提升农畜产品品质,认定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8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8万亩、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10个、省级规模化养殖场101个。注册“圣地田园”“圣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商标2个,经营主体注册商标778个。“湟中燕麦”“湟中胡麻”“湟中蚕豆”认证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获证单位48家,产品总数156个。

2.3 促提升,培育经营主体

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农民合作社1 047家、家庭农牧场520家,经营大户流转承包地1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2%。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27家;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部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社34家、市级示范社10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牧场15家。

2.4 补短板,延伸产业链条

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贮藏、保鲜、初加工装备水平,建成马铃薯贮藏窖540座、蔬菜保鲜库96座,总库容1.08×105t。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基地6处、蔬菜配送中心5个。发挥电子商务移动端平台在蔬菜销售中的作用,设立电子商务直销点120个、网络销售终端门店54家。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设立批发摊位8个,在市区建立直销门店71个,多巴镇菜籽油加工能力居全省首位,文化产业规模处在全省前列。

2.5 强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

按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工作要求,高质量推进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共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48.2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40%、30%;强化对基地、农贸市场及投入品的巡查检测力度,加强与市场监管衔接,严格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成农产品生产企业自检追溯点20个,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3 存在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但是湟中区现代农业发展速度与质量,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3.1 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虽然近年来以川水地区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较低,农田水利设施特别是末级渠系配套不完善,山旱地抗旱保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3.2 农业扶持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区逐年增加的投资,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农业经济缺乏金融支持,农民除在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外,在其他机构很难获得金融支持。

3.3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还不高,许多农产品供给大而不强、多而不优,致使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不快。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农产品多为初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4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难度大

近年来专业技术人员减员快,人才断层问题突出,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年老体弱者,文化水平偏低,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农村实用型人才“青黄不接”。

4 发展对策

今后,湟中区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围绕“做大、做强、做精”特色产业的目标,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4.1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以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为依托,选准、选好、选优特色优势产业。川水及交通沿线依托城市发展蔬菜生产,近郊突出设施生产;浅山及半浅半脑地区继续做大做强做优马铃薯产业和中藏药材种植,脑山地区突出油菜和燕麦生产,同时继续打造青稞、燕麦的系列产品加工业。引进推广促进产业升级的新品种,集成推广增产增效新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提升产业效益。

4.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地投入力度,大规模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梯田,加快浅山地区的农渠改造和渠系配套,实现旱涝保收。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4.3 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打破传统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分割格局,马铃薯在做好加工型品种引进、繁育、推广的基础上,将产后加工作为突破口;设施蔬菜围绕西宁做文章,露地蔬菜反季节销往省外,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及网点;青稞、燕麦扩大加工量,延伸产业链,主要销往沿海地区。支持和引导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民推进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提升全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种植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依托农村网店,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充分利用湟中区人文特色、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特色种植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发农牧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对云谷川、西纳川、小南川设施农业基地进行改造升级,美化、绿化周边环境,丰富旅游元素,建成一批景观农业观光园、休闲农业采摘园、创意农业体验园、农耕文化展示园等多元化、复合型的农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构建和延伸“接二连三”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4.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规范社,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订单作业、全托管、联耕联种等服务模式,培育有实力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有智慧的人才队伍,提高待遇水平,鼓励人才下基层,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吸引在外就业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本土企业家等回乡发展产业,以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4.5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全面绿色发展

切实把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湟中区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措施,大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依托蚕豆、油菜、马铃薯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及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培育和打造具有湟中地域特色的“三品一标”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区、乡、村检测网络体系,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检验、检测、监管工作措施,巩固湟中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成果,实现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上市等全程质量管理。坚持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节肥、节药、节水等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促进湟中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马铃薯基地蔬菜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马铃薯有功劳
奇怪的蔬菜
蔬菜
我的基地我的连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