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的白发人生:长寿时代的心理与生活

2024-01-06 07:29:56彭华茂
中国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学情绪老年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读到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时,恰值我处于一个反思自我的阶段,一时间感慨良多。换作年少时读这首词,虽无红烛与罗帐,但我的心境却恐与词人描述的类似,且尚不能体会词的后半段所表达的意境。如今虽未及年老,但多年从事老年心理学研究,再加上中年逐渐走向心理上的自洽,总算开始理解“悲欢离合总无情”的蕴意。中国古诗词对岁月的感悟,于无形中印证了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提出的生命全程发展的八阶段理论,而其中作为成年期最后一个阶段的老年期的整合与完满,正是本书围绕论述的主题。

埃里克森认为,老年人要面临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对自己的一生形成一个整合的认识,接纳所有的成就与缺陷,从而达到自我的完满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大多数人对老年期这一生命时期大大低估了,既低估了它在生命全程中的重要性,也低估了老年人作为更加成熟的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老年心理学研究正希望通过对老年期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研究,来修正这种偏见。

当下,我们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积极应对老龄化,需要整合国家政策、企业机构、社会舆论、个人等多个层面的应对举措,老年心理学的研究自然也在其中。《你好,我的白发人生》挑选了有关老年人的认知、情绪、态度、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对老年期和老年人做一些深入的刻画,也希望能为我们每个人的高质量晚年生活有所建言。

人们之所以对“衰老”“老年”有比较负面的印象,大约缘于老年期比较明显的生理和认知功能衰退的现象。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并非唯一的事实。一方面,老年人的记忆、反应速度、注意力等基础认知功能在下降;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决策、洞察力、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能力仍在保持甚至增长。此外,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个人的态度、观念、策略在保持认知功能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仍具备可塑性,通过积极地认知锻炼,多从事一些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比如阅读、下棋、演奏乐器、跳舞等,老年人是可以改善自己的认知功能的。

当人们把目光集中在老年期“衰退”的一面时,可能会忘记老年人也是成熟的成年人,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喜悦与悲伤、雄心与理想、愿望与诉求。随着生理和认知功能的衰退、人际关系网络的缩小、社会资源的减少,老年期是不是注定成为一段日渐悲观沮丧的时期?心理学研究得到了出人意料的发现:老年人往往比青年人有更强的幸福感、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更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近年来有关老年人情绪、生活感受研究得出的几乎一致的结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这与老年人在生活中以调节自身情绪、获取积极体验作为优先目标有关。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老年人在生命发展过程中,自然迈向自我整合的表现之一。当我们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自身生活中的优先事务有更明确的安排,对生命价值有更广阔的理解时,生命的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研究发现老年人有更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也发现老年人会体会到焦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情绪问题,来自家庭、朋友、社区的人际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就日常生活状态而言,家庭人际关系是老年人最重要、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圈之外还有朋友和其他社会关系,无疑是“锦上添花”;而当家庭关系缺失或者不足时,朋友、邻里、社区等社会关系就是“雪中送炭”。大量研究已发现,来自家庭内外的社会支持越多,支持资源越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以及整体精神状态等方面的结果就越正向。也就是说,老年人要“有人爱”。这是从老年人作为接受者这个角度总结出来的。近年来,随着“积极老化”观念的提出,研究发现老年人自身的主动性可能起着更大的作用。例如,老年人是如何看待老年期生活的(老化态度),老年人如何参与家庭和社会事务(社会参与),老年人是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都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老年人在“有人爱”的同时,更需要“有事做”“爱别人”。

实现自我的整合与完满,也包含着调整对衰老和死亡的态度。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伦·兰格(Ellen Langer)说“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意指我们不该对变老抱持固有的刻板印象,比如认为老年人是虚弱、需要帮扶的,衰老是必须被抵制和摒弃的想法等。研究发现,这些消极的刻板印象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打破各种关于老年期的刻板印象,对生命有更加灵活和有弹性的体认,会有助于自我的成熟。这种成熟也将折射进我们对死亡的态度中。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老年人对死亡抱有更多的接纳、更少的恐惧,这大概与体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有关,也与生命的圆满有关。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老年心理实验室的微信公众号“北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的科普文章整理而成。这个微信公众号由我的同事即同实验室的亲密战友王大华教授和我共同发起、设置和运营。我们之所以开设这个公众号,就是有感于社会对老年群体了解较少、关注较少,有关老年人心理的科学知识被介绍得太少这样的现象,希望更多人能通过我们对一些研究的介绍来理解老年人。公众号自2015年开设,至今已推送逾500篇科普文章,内容涉及老年人的认知、情绪、信念态度、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感谢华章心理的刘利英女士和向睿洋先生的积极策划和推动,帮助我们从公众号文章中选取了140篇加以整合,形成了本书的结构。本书包括五部分,分别涉及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心理需求和幸福感、家庭生活、生活方式、临终和死亡五大方面。我们希冀能让读者在认识老年人、理解老年人的基础上,走近老年人的生活,从中得到些许关于如何让我们自己优雅地老去的线索,从而对生命全程有一点思考。在这些文章里,我们介绍了相关的研究,也尽量提供了一些实际可行的应对措施和途径,希望能在告诉人们“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同时,也为“怎么做”提供一点思路。文中所涉具体研究,均参考了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但囿于所有科学研究均有局限和不足,文中陈述的一些研究结果和结论可能难以覆盖所有具体情形。

公众号文章由历年来实验室的硕博士研究生撰写,也有非常热情的本科生参与撰写。本书的整理和修改由以下几位优秀的硕博士研究生完成,他们是刘雪萍、金梦菡、高林、徐慧、强袁嫣、怀淇琛、梁轶敏、侯雅莉、荀佳伟。感谢他们辛勤高效的工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整本书内容的整理。

王大华教授除了帮助我完成整个书稿的架构设计和文章内容的修改指导外,也常常和我一起讨论何谓人生的整合状态。人和人之间能够深入交流的话题并不同,更遑论在专业工作领域。有挚友如斯,余生幸也。

再次感谢刘利英女士和向睿洋先生,无论是策划,还是启动工作,抑或书稿修改意见的反馈,都是极具效率和具體切实的。没有他们的付出,这本书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日前,小儿因为学校的考试题目来问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和他的讨论中,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这是一个全社会、全系统的复杂问题。面前这小小少年竟也发出感慨:“原来您的工作这么有意义。”如果说我们的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是在播撒粒粒种子,那么本书就是这些种子萌生出的小小嫩芽。畦土半毕,幼芽始生,相信它终将成为毕生发展的精神花园。

作者简介:彭华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教学研究分会副主任及老年心理分会委员,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学术期刊《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主要讲授《发展心理学》《老年心理学》课程,研究方向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维持与促进、老年人决策行为与情绪、老年人亲子关系、老年教育等。

猜你喜欢
心理学情绪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