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妍
摘 要: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紧密相关,传统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存在策略单一和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使得二者互为牵制。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则为我国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文字和手写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多种技术可提升中文口语、汉字、听力、学习效率、个性化学习等学习目标。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成为可能。这将引发国际中文教育与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等的变革。因此,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建设数字资源与智能化教学平台、建设虚实结合的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智能化的中文评测系统等将成为未来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中文传播
中图分类号:H195;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1-0067-05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区域合作的深化使中文成为炙手可热的沟通语言。截至2022年12月,中国以外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超3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超过2亿。?譹?訛纵观我国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以来的七十余年,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在不同時代、不同环境与条件下不断发展。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今,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国家政策、教学模式、评测方法和传播模式等方面都应探索出新的路径与模式。
一、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背景与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强调国际中文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国际中文的教学效果,扩大中文在世界的影响力。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到大力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中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和服务。2022年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出席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时也指出:“中国愿创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各国人民学习中文的需要”。?譺?訛
学术界也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展开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其中多集中在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语言政策、智能技术等的研究,如王乐指出人工智能教学既有优势也有局限,可与对外汉语教师形成人机协同关系,在资源层、应用层、技术支持层和诊断层等方面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以满足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提升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实力;邵艺提出在5G技术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应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之中,丰富课堂形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外国学习者汉语口语的学习。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的研究在数量上相对较少,且大多集中于人工智能辅助国际中文教学的可能性与设想中。同时,对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中文的国际传播则较为有限。在这一问题上,沈骑提出在国际中文教育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带来的红利,加快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库,生产优质中文教育产品。这些研究为国际中文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却没能落实到可操作的层面。
二、国际中文教育传播的不足
一般来说,语言教育是语言传播的重要路径。国际中文教育是中文国际传播的途径与基础,中文国际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中文向世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得中文已经成为一门全球性语言,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传统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中文国际传播却存在着一些困境与不足,这又使得二者互为因果影响到我国实现文化软实力建设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一的“走出去”策略对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的支持不足
在“走出去”方面,我国推出了在海外设立非营利性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政策,旨在面向世界开展中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但目前,国际中文教育和传播主要依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国政府每年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选拔志愿者和公派教师前往海外从事国际中文教育与推广事业。这固然是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与这一举措消耗的巨大资源相比,取得的传播效果却并不完全符合预期。
(二)单一的“引进来”策略无法满足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的需要
在“引进来”方面,我国政府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奖学金以吸引和鼓励各国留学生的到来,包括“长城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HSK优胜者奖学金”等。近年来,对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政策更加优厚,以期学成回国后可以从事国际中文传播和推广这一事业。随着“一带一路”、国别区域合作等战略的不断推进,来华留学的学生将不断增长,然而真正能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数量毕竟有限。因而,我国亟须在“引进来”的模式和策略方面,进一步优化与拓展。
(三)国际中文教育资源的匮乏阻碍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
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以及“本土化”教学资源的稀缺一直是制约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的重要因素。在师资力量方面,志愿者、外派教师是国际中文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然而受限于这一职位的短期性,以及一些教师的主观因素,使得国内师资饱和,国外的师资稀缺,尤其是资深、优秀师资力量缺乏。这导致了不少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学生反映教学内容单一、重复,无法进行深入、持续的学习。在教学资源方面,也存在教材难以本土化的问题,如有高达82.42%的中文教材以英文作为注释语种,仅有17.58%的教材采用了英语之外的注释语种。这与世界各地的中文学习者分布情况难以统一,成为教材难以本土化的首要问题,另外还有教材内容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或无法与中文水平测试相统一、实用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发展的障碍。
三、人工智能为中文教育与传播提供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教育”是人工智能、云计算、5G网络等技术发展应用下的必然趋势。它已经逐步引发教育的深度变革。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力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融入國际中文教育与传播领域,尤其是在疫情暴发和防控期间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一)语音识别技术助力中文口语学习
语音识别技术是指使计算机识别和理解人的语音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相应文本或命令的过程。目前,中文学习软件中也已经实现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嗨中文”“e学中文”“多邻国”“Mondly”“Chinese Skill”“Chinese Voice”等智能学习应用,都运用了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人机互动、口语练习、口语评测等功能。为学习者的中文口语学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途径。
(二)文字、手写识别技术助力汉字学习
文字识别技术是指运用电子和光学技术将文字图形以数字化的形式录入计算机,并使其抽取图像及软件特征识别文字的过程。手写识别技术,即对手写笔记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和转换为电子文本的功能。现在,文字识别技术对于印刷体的文字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99%。手写识别技术对于限制性手写字符的识别准确率也已经达到95%以上。目前,能够实现汉字书写识别的软件主要有“百度汉语”“漫中文”“Pleco汉语词典”“Chinagram”“Skritter”等。“百度汉语”在拍照识别文字和朗读方面非常突出。“Pleco汉语词典”能够实现全屏手写输入和实时识别。“漫中文”“Chinagram”能够实现在屏幕上进行汉字“描红”,帮助学习者练习汉字书写。“Skritter”则以其超高的文字识别功能、屏幕汉字书写功能等受到了学习者的欢迎。
(三)语音合成技术助力中文听力学习
语音合成技术是使计算机将内部存储或外部输入的文字信息运用语音处理规则转换成语音信号输出。也就是说运用这项技术,计算机可以读出文字信息,使人们实现“听信息”的需求。语音合成技术,作为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均已在中文学习软件中得以实现。如“百度汉语”“Chinese Skill”等,都采用了这项技术,以实现文字的语音朗读,帮助学习者实现听力学习的需求。
(四)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助力中文学习效率提升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人类的自然语言进行分析、加工和理解的技术。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将海量的自然语言处理为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习资源和多样化功能。目前,“庞帝智能中文教学”平台也已实现了上述功能。此平台甚至可以在语料库的基础上,实时分析出词关联、字关联、部首关联等,为用户提供词汇灵感,大幅提升组词、造句和写作效率。它还可迅速判断词语对应的HSK、AP、ACTFL、IB等国际中文标准,划分词汇难度级别。
(五)深度学习技术助力中文个性化学习
深度学习技术是指计算机通过挖掘所给样本数据的内在规律与联系,提取、分析样本的特征信息,如图像、文本和声音,处理数据信息并发出指令,控制机器的行为,使机器具有类似于人类的学习、分析、识别、处理等能力。在中文学习中,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实现教学内容的智能化推荐,为每个中文学习者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案。如“Super Chinese”便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智能评测的基础上帮助学习者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实现学习者听说能力的提高。“SPK Chinese”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根据学习者的中文水平推送符合其兴趣的文章,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四、人工智能赋能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变革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下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形态,使得国际中文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一)国际中文教育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开放课程、开放数据和资源共享等理念成为共识。人工智能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习从课堂扩展到课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新方式。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的职能从知识传递转变成为学习者构建学习框架,使学习者在智能交互技术的辅助下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开展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等方式的学习。这一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对中文国际传播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使中文的传播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国际中文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中文课堂,与其他类型的教学一样,主要是以学习者的课堂表现、作业练习和测试、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这些传统的评价因子并不能够十分精确的评估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水平、理解程度以及应用能力。然而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中文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趋向科学化、合理化,运用新技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和归因分析,实现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这使得中文的自适应学习成为可能,这对于时间、经历和资金有限的学习者来说提供了自教育学习的可能性,对于中文国际传播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国际中文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对国际中文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国际中文教育在管理也将更加强调人本化、精准化、互动性的方向发展。首先,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技术与理念的深度融合和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良性互动,尽量规避工具理性引发的负面影响。其次,在推广方面,利用大数据精准投放教学资源,为学习者匹配个性化方案,提供精准的中文教育服务。最后,强调学习者和教师在国际中文教育管理中的参与和体验,利用大数据构建教学质量时时监控系统,注重师生的反馈信息。在此三方面的紧密配合下,国际中文教育管理也将迈入新的阶段。
五、人工智能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的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为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以教育为途径的传播上,人工智能的助力,仍将以教育服务、教学资源、教学平台等为核心,实现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的大发展。
(一)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建设数字资源与智能化教学平台
现在,以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语音识别、文字识别、手写识别、语音合成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不断升级和优化教学资源。特别是中国作为数字化资源的供给侧,最好可以在市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数字教材、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等的资源建设。另一方面,需要以用户为中心,打破平台壁垒,集合各方优质资源,以合作共享的形式吸纳全球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智能化教学平台和品牌。
(二)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建设虚实结合的智慧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语言的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内,开发线上的智慧教学系统和软件的同时也将其引入到线下课堂中,实现线上、线下场景的多维互动,实现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将各种视听、计算、交互设备运用在中文的教学中,使得线上与线下的教学都能实现语言学习、人际交往、文化交流等功能,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建设学习共同体,降低纯线上或纯线下教学的负面因素。
(三)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建设智能化的中文评测系统
在语言学习中,反馈与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传统线下课堂中,教师很难仅凭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如作业、考试等,如果不能加之精心的设计和测试,其效果也难以确保。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学习评估这一机械化、重复化的工作。因而,借助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手写文字识别等技术,不但可以使教师从机械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更加精细化的教学设计中,而且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记录、分析与反馈。现在越来越多的智慧中文教学应用的产生使得智能化学习成为趋势。针对此类学习者,智能化的中文评测系统是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途径,这对提升自学效率有着重要帮助。
六、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及国别区域合作的不断加深,中文已成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为我国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科技赋能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将迎来巨大的变革,这也将引领着中文国际传播的形成新的发展方向。因而,国际中文教育的从业者,应当及时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国际中文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重塑和建设新的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体系与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在提升国际中文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中文国际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为助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基础支持。
注 释:
①②孙春兰强调:扎实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华社[EB/OL].http://www.gov.cn/guowuyu an/2022-12/09/content_5730892.htm,2022-12-09.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组编.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发展报告[Z].北京:北京语言大學出版社,2021:12.
〔2〕王乐.“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探析[J].武陵学刊,2020,45(04):136-142.
〔3〕沈骑,康铭浩.科技革命视域下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教育规划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2,20(05):8.
〔4〕张会,陈晨.“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J].语言文字应用,2019(02):30-38.
〔5〕邵艺.5G背景下线上口语教学模式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21:40.
〔6〕夏萌萌,贡献.“人工智能(AI)+语言教育”在高龄短期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初探[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3):118-120.
〔7〕许艳凤,张为忠,连榕.教育机器人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分析[J].教育评论,2019(07):8.
〔8〕钟华.考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影响的在线教育产业发展趋势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责任编辑 徐阳)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Spread Energiz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E Yan
(School of Literature, Xi'an Siyuan University, Xi'an 710038, China)
Abstract: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international spread.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spread has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strategy and lack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hich makes the two mutually check each other. The matur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sprea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various technologies such as speech recognition, text and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speech synthesi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deep learning can improve learning goals such as spoken Chinese, Chinese characters, listening,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energizes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spread. This will lead to changes in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methods, management methods, etc. Therefore, relying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and intelligent teaching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combining virtual and rea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hinese language evaluation system will becom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spread in the future.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