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摘 要:本论文以可能世界理论为视角,研究分析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构建的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其衍生故事为核心的奇幻世界。论文探讨了作品中两个虚构世界,魔法界与麻瓜界之间的沟通机制和通达性,分析了虚构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作品中所展现的通达性元素。在可能世界理论视域下,J.K.罗琳的奇幻世界展现出独特的通达性。这种通达性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丰富了故事情节的深度与广度,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罗琳奇幻作品所传递的深刻内涵与启示。
关键词:可能世界理论;J.K.罗琳;虚构世界;通達性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1-0028-04
英国女作家J.K.罗琳(J.K.Rowling)所创造的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故事为核心的奇幻世界因其独特的魔法元素和故事设定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在漫长的创作摸索及小说写作过程中,罗琳创造了一个丰富而复杂且具有其自身规则、历史和文化的虚构世界。可能世界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框架,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研究领域,它为学者们提供了一种理解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关系的新视角。从可能世界理论视域出发,探讨分析罗琳女士所创造奇幻世界的通达性有助于深入理解她对该世界的构建并揭示其中的逻辑和内在关联,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
一、可能世界理论
“可能世界”是指世界的可能的存在方式,是我们假设过去事态、预测未来事态、制订行动方案的思维工具。“可能世界”这一概念最早由17世纪神学家莱布尼茨(G. W. Leibniz)提出。20世纪70年代,文艺理论家们把可能世界理论引入到文学领域,用来解决文学艺术虚构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西方文艺理论家多勒泽尔(Lubomi■r Dolezêl)、艾柯(Umberto Eco)、帕维尔(Thomas Pavel)、瑞恩(Marie-Laure Ryan)等把可能世界理论运用在叙述语义学的研究中,借用“文本作为世界”的隐喻,将文学虚构叙述作品看作一种特殊的可能世界——虚构叙述世界,并以此为出发点研究文学中虚构实体的存在性、虚构世界的指称以及虚构世界的真值等语义问题。他们还利用可能世界理论中的可通达关系、模态逻辑等相关概念,分别从内部和外部视角考察虚构叙述世界,探讨其文类和情节等叙述学问题,构建了可能世界叙述理论模型。可能世界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虚构的世界,读者可以通过想象、理解和体验来参与其中。
通达性(accessibility)是可能世界理论的核心要素之一。虚构世界是一种心智的建构,因此,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取决于读者在接触虚构世界时感觉到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熟悉、重叠的程度,即“通达性”或“跨世界同一性”。以虚构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距离为分类标准。多瑞·迈特尔(Doreen Maitre)在《文学与可能世界》一书中提出了四种基本的虚构世界类型:1.叙述真实历史事件或涉及某种具体历史事件的作品,如真实小说、历史小说、非虚构创作、纪实文学和传记;2.叙述可能成为真实的想象事态的作品,如现实主义文学作品;3.叙述在可能成为现实世界和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世界之间摇摆的作品,如怪诞小说;4.叙述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事态的作品,如童话、寓言、奇幻小说或科幻小说。迈特尔对文本的分类较为宽泛,而美国学者瑞恩依照通达关系对叙述文本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她在《可能世界与通达关系:虚构的语义类型学研究》一文中认为,文本真实世界与现实世界距离的远近随着通达性的程度变化,与现实世界的通达程度越高,虚构叙述世界也就会越接近现实世界,反之虚构叙述世界就会越偏离现实世界,甚至成为不可能世界。
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具有通达性,同一叙事文本的虚构世界之间也可具有通达性。作为叙事文本中的可能世界,不同叙述层次中的虚构世界和同一叙述层次中的虚构世界都可以通过叙述所创设的通道而抵达。可能世界理论为研究叙事文本中的虚构世界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该理论框架下对虚构世界通达性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鉴定文学作品的类别,判断虚构叙述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远近关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研究奇幻、科幻等虚构文学作品,并探索其中的世界构建、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多重主题等。
二、J.K.罗琳奇幻文本中虚构世界间的通达性
在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故事为核心的奇幻世界中,罗琳用连贯的叙述构建了两个虚构世界。第一个虚构世界是巫师们所在的世界,即魔法界。第二个虚构世界是不会巫术且不相信魔法的普通人所在的世界,即麻瓜世界,这两个虚构世界之间具有可通达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魔法界与麻瓜世界的交通往来与物品流通
虽然罗琳并没有在文本中明确指出小说中主要地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具体位置,但她在自己创办的Wizarding world官网上曾提到,霍格沃茨位于故事中苏格兰的某个地方,而魔法界的行政机构魔法部、圣芒戈魔法伤病医院和对角巷等则位于小说中伦敦的某些神秘地点。尽管魔法界的这些特定机构、商店的确切位置因为被施过魔法而无法被普通人发现,但通过特殊的通道,人们可以从麻瓜世界抵达这些地方并且能够从原路或者别的通道再次返回麻瓜世界。比如,每年开学时,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学生们可以通过位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93/4站台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前往他们的学校开启新一年的学习,而当一年的学习结束时,他们又可以乘坐“霍格沃茨特快”回到国王十字车站。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当小精灵多比关闭了国王十字车站通往“93/4站台”的通道,意图阻止哈利前往霍格沃茨时,哈利和罗恩甚至通过驾驶一辆被魔法改造过的汽车,沿着“霍格沃茨特快”的路线到达了不可被标绘的位于苏格兰某地的霍格沃茨。再如,魔法部位于伦敦市中心某条不起眼的街道上,进入一个破旧的红色电话亭并经过审核,人们就可以抵达位于地下的魔法部,而进入圣芒戈魔法伤病医院的方法则是对着一座老式红砖百货商店橱窗里的假人说话。“93/4站台”“红色电话亭”和“百货商店橱窗里的假人”都是罗琳通过叙述所创设的连接两个虚构世界的通道。
魔法世界的邮政系统可以通过猫头鹰将邮件送到麻瓜的家里,而麻瓜家的壁炉如果能通过飞路网络连接到巫师家,人们就能使用飞路粉往来于麻瓜家庭和巫师家庭。在《哈利·波特和火焰杯》中,哈利好友罗恩的爸爸——韦斯莱先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前往位于麻瓜世界的哈利姨妈家,并通过壁炉将哈利带回了魔法界的“陋居”。
魔法界和麻瓜世界的一些物品也是可流通的。巫师们会从麻瓜世界购买他们喜爱的物品并施以魔法,但当这些被施过魔法的物品再次流通回麻瓜世界时,往往会给普通人造成巨大的麻烦。《哈利·波特与密室》中提到,韦斯莱先生就在魔法部“禁止滥用麻瓜物品司”工作,然而他自己却十分喜欢麻瓜物品,甚至购买了一辆汽车并用魔法加以改造,可谓是“知法犯法”的典型。魔法世界和麻瓜世界之间的交通往来以及物品流通显示出两个世界的可通达性。
(二)魔法界与麻瓜世界的血脉联系
《哈利·波特》文本世界中的巫师家族有着血脉传承。罗琳曾在写作手稿中提到英国魔法界有很多传承久远的家族,其中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旧保持“真正纯血统”的二十八个英国巫师家族,被称为“神圣二十八族”。这些家族不主张与麻瓜们通婚以维持家族血统,然而事实上,麻瓜与巫师通婚已经正常进行了几个世纪,有些麻瓜出身的巫师甚至更有天赋。在魔法界,具有魔法天赋的普通人——所谓的麻瓜也可以到魔法学校学习从而成为一名巫师,比如哈利的好友赫敏。不同血统巫师之间的通婚带来了巫师和麻瓜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也使得魔法界和麻瓜世界在生物学上有了交汇点。小说主人公哈利就是一名混血巫师,他的父亲是纯血统的巫师,母亲是麻瓜出身的巫师。哈利在11岁以前并不知道自己具有巫师血统,但11岁那年他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并从此开启了他的巫师生涯。哈利的存在以及他的特殊命运使得他的姨妈佩妮、姨父弗农和表哥达力(麻瓜们)也与魔法世界有了交集。
(三)魔法界与麻瓜世界价值观的共通性
魔法界与麻瓜世界中普世价值观的共通性也体现出了两个虚构世界的通达性。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故事中,虽然魔法界与麻瓜世界拥有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信息交流、科学技术和法律制度等,但诸如“家庭和亲情”“爱与牺牲”“友谊与忠诚”“勇气与智慧”以及“善与恶的斗争”是两个虚构世界共享的普世主题。这些主题跨越了文化、种族和地域的界限,连接起了魔法世界和麻瓜世界,体现了两个世界的通达性。
三、J.K.罗琳虚构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通达性
文学虚构叙述世界不会完全与现实世界的文化、历史割裂,因此虚构叙述世界与现实世界天然具有通达关系。读者在接触虚构世界时感觉到它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熟悉、重叠的程度决定了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
(一)麻瓜世界的设定带来的通达性
依照迈特尔对虚构世界的划分,J.K.罗琳的虚构文本世界属于“叙述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事态的作品”;按照瑞恩对通达关系的研究,J.K.罗琳的虚构文本世界情况较为复杂。英国是巫师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写巫师题材小说的传统。以往的巫师题材小说通常设定在一个类似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背景中,故事地点往往在一个遥远神秘的国度或奇幻世界中,与现实世界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达性很低。而《哈利·波特》系列故事被设定在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似,但存在着魔法和奇幻生物的平行世界中。罗琳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两个虚构世界——魔法界和麻瓜世界。魔法世界与读者所在的现实世界不具有同样的存在物,不具有共同的自然规律含并有不同的物种,违背了大部分的通达元素,它们之间的通达性较低。而另一个虚构世界——《哈利·波特》中的麻瓜世界与现实世界处于同样的技术发展阶段,其文化、物种都与现实世界类似,运行时间也与现实世界相符,有较多的通达因素。因此,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和经验能够拉近处于现实世界的读者和麻瓜世界的心理距离,增加了文本虚构世界的通达性。
(二)真实世界地名带来的通达性
罗琳还在《哈利·波特》奇幻文本世界中加入现实世界的地名以增加文本的真实性。《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事件主要发生在英国,国王十字车站是伦敦一个繁忙的火车枢纽,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位于苏格兰,魔法部、圣芒戈魔法伤病医院和对角巷等位于伦敦市中心。英国有魔法部,美国、法国也都有魔法部,国际魔法联盟主席的选举则在不丹。以上这些地名都与真实世界的地名一致并增加了麻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通达性。而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是可通达的,通过设定的通道,人们可以在魔法世界和麻瓜世界之间自由穿梭。在此基础上,罗琳奇幻文本的整个虚构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感知层面的重叠程度加大,读者与虚构文本世界的心理距离被拉近,从而实现了较高的通达性。
(三)衍生文本带来的通达性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成功使得它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而这又带来了大量文本衍生物,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该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通达性。例如,《哈利·波特》系列七部小说被拍摄成八部电影,其衍生电影作品《神奇动物在哪里》也已上映了三部。2016年《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这一作品以舞台剧和剧本书形式被推出。迄今为止,全世界共建成了四个《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分别位于伦敦、奥兰多、洛杉矶和大阪。《哈利·波特》的文创纪念品全球热卖以及哈利所带来的社交媒体话题等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虚构魔法世界,体现了《哈利·波特》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四)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通达性
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罗琳奇幻文本中的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变得更加通达。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书和在线阅读平台的兴起,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观看影片从而进入罗琳所构建的虚拟文本世界。维基百科、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使得人们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与其他读者交流,分享他们对小说的看法和心得。这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使得他们能够与全世界的读者共同探索和构建这个奇幻世界。罗琳本人创建的Wizarding world是一个专门为《哈利·波特》书迷们设计的交互式网站。在Wizarding world上,读者可以探索魔法世界的各个角落,了解魔法学院的历史、角色的背景故事等。網站还提供了各种与小说相关的趣味活动和任务,如分院仪式、魔法课程、巫师测验等,使读者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并参与到这个奇幻世界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来了基于小说情节改编的数字游戏,玩家们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哈利,与罗恩和赫敏一同探险,解决难题,体验学院生活等,从而亲身感受体验小说中的魔法世界,增添了他们对这个奇幻世界的热爱和向往。
(五)相同價值观带来的通达性
哈利所在虚构文本世界的价值观和现实世界价值观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也进一步拉近了现实世界读者与哈利所在虚构世界的心理距离。例如,友情和家庭、勇气和智慧、平等和尊重等价值观以及对“爱的力量”的信念。在哈利所在虚构文本世界中,首先,友情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哈利和他的朋友们在面对各种危险和挑战时,始终团结一心,相互支持和帮助,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同时,无论是哈利的家庭还是他朋友们的家庭,都给予了哈利温暖和支持,这与现实世界中人们重视友情和家庭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小说中哈利和朋友们在面对各种危险和挑战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他们不仅勇敢地面对困难,还用智慧解决了许多问题,而这与现实世界中人们崇尚勇气和智慧是类似的。另外,虚构文本世界中,正义方的人们追求公平公正,无论其出身如何,都渴望被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个人都希望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机会,这种平等和尊重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所追求并努力实现的。最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通过彼此之间的支持和关爱,传递出了爱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强和勇敢,最终战胜了邪恶的势力,这与现实世界中人们相信爱的力量的价值观念也是完全一致的。
四、结语
J.K.罗琳是一位出色的叙事大师。基于传统巫师题材,通过丰富的背景设定、多维的角色关系和复杂的情节发展,罗琳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通达性较高的虚构文本世界。《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融合了魔法与现实的元素,给读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感。该系列小说和其衍生故事、周边创作丰富了《哈利·波特》的世界,改变了人们对奇幻文学的看法,并刷新了人们对图书出版和电影行业的认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其成功又进一步拉近了该虚构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增加了虚构世界的通达性,向读者们传递了诸如友情、勇气、成长、爱与牺牲等积极主题和价值观,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Gavins, Joanna & Gerard Steen, eds. Cognitive Poetics in Practice[M]. London: Rutledge, 2003.
〔2〕Maitre, Doreen. Literature and Possible Worlds[M]. Hendon: Middlesex Polytechnic, 1983.
〔3〕Ryan, Marie-Laure. Possible worlds and accessibility relations: A semantic typology of fiction[J]. Poetics Today, 1991, 12(03):553-576.
〔4〕张新军.可能世界叙事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5〕邱蓓.文本作为世界——论虚构叙述世界[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50-55.
〔6〕邱蓓.可能世界理论[J].外国文学,2018(02):77-86.
〔7〕周志高.国外可能世界叙事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文学研究,2016(02):9-14.
〔8〕周志高.虚构世界的边界[J].名作欣赏,2019(01):9-12. (责任编辑 徐阳)
A Study of the Accessibility in J.K. Rowling's Fantasy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sible Worlds Theory
YANG Ying
(Tianping College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ntasy world of the Harry Potter Series and its derivative stories created by the British female writer J.K. Rowl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sible Worlds Theor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accessibility between two fictional worlds ,the magic world and the Muggle world in the work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ctional text world and the real world, exploring the elements of accessibility shown in the works. J.K. Rowling's fantasy world shows its unique accessibility from the aspect of Possible Worlds Theory, which brings more room for readers' imagination, enriches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storyline, resonating with readers, and enables them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enlightenment conveyed in Rowling's fantasy works.
Keywords: Possible Worlds Theory; J.K.Rowling; Fictional Worlds; Acces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