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开
(沈阳音乐学院 保卫处,辽宁 沈阳 110003)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体育产业要建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国体育产业作为国家独立的经济体,对于国家财政(中央、地方财政收入、支出、中央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等国家税收)势必带来一定的影响。从目前相关的学术研究进展来看,专家学者主要聚焦于体育产业的国家财政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效率两个方面,如王家宏认为,体育产业与科技融合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政策的杠杆和导向作用[1];冯国有认为,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是体育产业财政支持的有效工具[2];白宇飞提出建立体育产业财政支持项目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多层监管体系的具体建议[3];黄嘉涵发现体育产业的技术、纯技术、规模效率在宏观时间维度上趋于平稳状态[4]。从研究进展来看,学术界主要倾向于将财政政策作为解释变量,把体育产业作为被解释变量,从“反向施工”角度制定国家财政政策的方法措施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探索体育产业增长与国家财政之间的经济关系,即经济贡献、协同关系与因果关系,从“正向设计”视角冀求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以达到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战略目标。
体育产业数据以国家统计局2006至2021年发布的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为统计依据。国家财政数据指标借助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国家年度数据库[5],查询2006年至2021年度数据。为便于运用EViews10.0软件对筛查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重新命名,具体情况如下:体育产业增加值(Sports industry)、国家财政收入(Government revenue)、国家财政支出(Finance expenditure)、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Sports media)、国家税收(Tax revenue)。借助EViews10.0软件对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数据指标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发现,各项数据的偏度(Skewness)均不为0,图形为非对称且存在拖尾现象,各项指标峰度(Kurtosis)均小于3,呈现出小于正态分布样本属性,图形分布偏平坦[6]。另外,结合Jarque-Bera统计量分析结果,其原假设为符合自由度等于2的卡方分布,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数据指标时间序列数据相伴概率P值均大于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
从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时间序列数据的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来看(见表1):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T统计量分析结果P值为0.614 0,与国家税收T统计量分析结果P值为0.368 1,P值均大于0.05,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AIC、SC、HQC统计量非常接近,德宾-沃森(Durbin-Watson)检验结果为0.295 929,表明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存在正的序列相关,F统计量值为47.240 15,相伴概率P值小于0.01,拒绝原假设。
表1 2006-2021年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时间序列数据一元回归结果
为验证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一元回归后的诊断,建立实际值、拟合值、残差分析模型。从分析结果来看(见表2):多数数据围绕0趋势线波动,但也有部分年度数据超出可容忍度趋势线范围。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时间序列数据不满足平稳性条件,需要做进一步消除非平稳序列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统计的2006-2021年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时间序列数据样本属性的图形动态变化情况(见图1),具有截距和趋势特征,因此,分别建立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体育产业与国家税收时间序列数据具有截距和趋势项的ADF单位根模型。为达到平稳化序列数据要求,对体育产业增加值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均经过1阶差分处理,以此来判断处理后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从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见表3):体育产业增加值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统计量相伴概率P均小于0.01,差分处理后的数据具有平稳性,且存在非常稳定的协整关系。
表2 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时间序列数据实际值、拟合值、残差分析结果
表3 2006-2021年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时间序列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图1 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时间序列数据动态增长趋势
从2006-2021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差分序列回归分析结果来看(见表4):体育产业增加值与国家财政收入1阶差分回归系数为0.0432 72,与国家税收1阶差分回归相互为0.045 416,T统计量相伴概率均P值小于0.05,具有显著性意义,回归结果有效。贡献弹性影响的计算为,回归系数乘以因变量均值结果再除以自变量均值。结合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体育产业增加值均值为5 335.964,国家财政收入均值为127 339.1,国家税收均值为108 034.1,由此可得,体育产业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弹性为1.033,体育产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弹性为0.920。即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亿元将带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1.033亿元,带动国家税收增加0.920亿元。
表4 2006-2021年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差分序列回归分析结果
近年来,国家出台诸多体育产业财政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7],国家对体育产业的财政扶持当然也具体表现在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等方面[8]。在理论层面上,财政支持有助于体育产业发展[9,10]。为探讨国家财政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效度,借助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同体育产业增加值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将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作为因变量,将体育产业作为自变量来判断作用机制和影响效率。
从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时间序列数据一元回归结果来看(见表5、6):T统计量相伴概率P值均为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结合拟合优度、调整后的R平方、回归标准误、残差平方和、对数似然值、AIC、SC、HQC统计量、德宾-沃森(Durbin-Watson)检验结果,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时间序列存在正的序列相关,F统计量相伴概率P值均为0,拒绝原假设。
表5 国家财政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时间序列数据一元回归结果
表6 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时间序列数据一元回归结果
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时间序列数据一元回归结果拒绝了原假设,为验证数据平稳性,建立实际值、拟合值、残差分析模型。从图形结构变化趋势来看(见图2):趋势线的拟合效果不理想,且大部分残差超过了容忍度趋势线范围,需要对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时间序列数据做进一步处理。
图2 实际值、拟合值、残差分析结果
建立国家财政支出与体育产业、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时间序列数据ADF单位根模型,为达到平稳化序列数据要求,对2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1阶差分处理,得到差分后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7):国家财政支出与体育产业、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统计量的相伴概率P值分别为0.034 1、0.025 1,P值介于0.01至0.05之间,也就是说在5%水平下时间序列数据具有平稳性,存在协整关系。
表7 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时间序列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依据前文的处理方法,依次建立国家财政支出与体育产业、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1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方程,得出1阶差分后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8):国家财政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1阶差分后的回归系数为1.353 216,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1阶差分后的回归系数为-0.039 482,T统计量相伴概率均P值小于0.01,具有显著性意义,回归结果非常好。运用前文的计算方法,体育产业增加值均值为5 335.964,国家财政支出均值为67 136.06,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均值为2 654.291。由此可得,国家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的贡献弹性为0.108,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对体育产业的贡献弹性为-0.079,意思是国家财政支出每增长1亿元将带动体育产业增长0.108亿元,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每增长1亿元将带动将使体育产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负增长值为0.079亿元。
表8 2006-2021年体育产业与国家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差分序列回归分析结果
(1)体育产业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税收的有效手段。体育产业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弹性为1.033,体育产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弹性为0.920,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亿元将带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1.033亿元,带动国家税收增加0.920亿元。
(2)目前国家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增长的带动效果不明显。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持续增长不利于体育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的贡献弹性为0.108,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对体育产业的贡献弹性为-0.079,国家财政支出每增长1亿元将带动体育产业增长0.108亿元,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每增长1亿元将带动将使体育产业增加值出现的负增长值为0.079亿元。
加大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以中国式现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从国际、国内双循环入手,保障中国体育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应当在制定体育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适当加大国家财政支出用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比重,探索体育产业“财政政策优惠+财政资金支持”两端发力的发展路径。适当缩减国家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比重,优化体育产业财政支持结构,重点加大对体育实体产业、体育服务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