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 刘琼莲
基金项目: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学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新征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逻辑、实践经验和现实路径”。
作者简介:杜 敏(1984—),女,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研究员。
刘琼莲(1972—),女,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摘要: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征程所有战略规划和实施方略都离不开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刻理解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总结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注重在干部选人环节精准识辨、高质量配置可堪重任的干部,培育环节双向发力、着力提升干部队伍应堪重任的能力素养,管理环节严管厚爱、激发干部勇堪重任的内生动力,用人环节强化实践、涵养干部堪当重任的斗争底气,是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素质干部队伍;内在逻辑;新征程; 民族复兴重任;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3)06-0029-11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大任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1]50。这一重要论述既标定了新征程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坐标,也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所谓民族复兴重任就是要求干部队伍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本领,能够承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能在社会前进中通过接续奋斗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因此,深刻理解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探索适应新征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路径,已成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一、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逻辑
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能,肩负着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任务,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素质能力高低既关乎自身发展,也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其理论追求的科学性和使命必达的自觉性决定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性和永无止境的创新性。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早就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思想和实践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在系统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时首次提出“社会公仆”概念,并形成“社会公仆”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公仆没有任何特权,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避免身份带来的干部腐败和特权问题,要对社会公仆实行全面的选举、撤换、监督和管理制度以及与工人同等的经济报酬制度等[2]。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薪酬、亲属管理等干部管理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和反腐败制度等一系列加強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公仆思想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为逻辑起点,始终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使命型政党建设的应有之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围绕“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目标,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完整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体系,让干部队伍焕发出新的气象,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3]。
(二)历史逻辑:党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的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力、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队伍完成使命的素质能力。党的奋斗历程表明,高度重视并始终围绕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与时俱进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既是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党永葆强大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伟大胜利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围绕革命需要,毛泽东主张“才德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标准和路线,通过开办学校、开展整风运动、倡导“知人善任”和“五湖四海”团结方针等,为党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成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成立的坚实基石。新中国成立后,为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党专注加强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队伍建设[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邓小平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方针[1],并写入党章。通过全面整顿干部思想作风,注重培养干部专业素养,制定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破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大量选拔重用讲政治、专业好、能力强、冲劲足的年轻干部,极大地改善了干部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为党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怎样是”“怎样成长为”“怎样用起来”好干部的时代命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通过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着力破解“四唯”“不作为、乱作为”“能上不能下”、干部理想信念弱化等长期未除的痼疾隐患和歪风邪气,净化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生态,焕发了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成为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强保证。
(三)实践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新时代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靠干部。干部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执行者和奋斗者。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所有战略规划和实施方略最终必然要依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上。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干部队伍的现状看,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较好,战斗力较强,但也存在政治敏锐性不强,宗旨意识不牢,担当精神、实干精神和斗争本领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4],强调干部队伍要具备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斗争思维,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涉浪,不断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和斗争能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对新征程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最新要求,也是新征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本遵循。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实践探索和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新征程进一步加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开拓了路径。
(一)实践探索
1.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组织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武器,其重点任务就是指导和推动干部队伍的建设。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拥有9804.1万名党员[5]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离不开党的正确组织路线的指导。党在成立初期就开始孕育并在党的六大提出了党的组织路线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释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和“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这既是党的历史上一次跨越式的理论创新,也是党首次从治理源头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的根本遵循和实践路径[6]。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五个抓好”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为干部队伍“凝心铸魂”,选任干部既要重品德又要重才干,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一条新路径。
2.明确了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干部标准体系
为解决干部队伍建设标准不够细化、导向不够具体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承继“德才兼备”“又红又专”“选贤任能”等传统干部队伍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系统思考并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建立了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包括共性标准、细化标准和个性标准的好干部标准体系。共性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条标准”,体现了党对干部队伍建设各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准则[6]。细化标准是从不同角度对好干部标准内涵不断深化,包括“三严三实”“四有”“四个铁一般”“四个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等具体要求,与“五条标准”統分结合、互相支撑,极大提升了好干部标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7]。个性标准是根据干部队伍门类众多、领域宽广、职责各异的特征,对不同系统、不同领域干部队伍建设的差异化要求,比如,要求组工干部要“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等,让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体系更加生动立体,更具有针对性。
3.重塑了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能力构成体系
为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新目标 [8]。“高素质”是要求干部要信仰坚定、政治过硬、工作积极、敢于担当等,其中政治标准是首要素质。“专业化”是要求干部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精神和作风等,是以高素质为统领,要求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9]。与高素质专业化建设目标相匹配的是干部能力构成体系。为了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培养新时代好干部这条逻辑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队伍能力要求进行由低向高的逐层架构和系统性提升。从改革所需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三种能力,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种能力,再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的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等“八项本领”和政治、调查研究等“七种能力”,共同形成了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完整论述,并成为指导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具体指南[10]。
4.创新了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体系
为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干部队伍管理制度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全局管方向,坚持以突出问题为导向,在干部培育、考核、选任、监督、激励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探索,首次提出了包括素质培养体系(前提)、知事识人体系(基础)、选拔任用体系(关键)、从严管理体系(重点)、正向激励体系(保障)的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五大体系”,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干部队伍综合施治的重要法规制度。比如,聚焦干部选任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范考核评价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注重监督激励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等。“五大体系”和一系列重要法规制度体现了党对干部队伍综合施治的系统性、创新性和集成性,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11],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实践指南。
(二)实践经验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维护干部队伍的政治性和先进性
党管干部原则是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最基本的原则要求和最鲜明的政治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管干部原则是党坚强有力的重要原因[1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管干部原则。“管方向、管制度、管选任”是贯彻落实好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和途径[13]。“管方向”是由党制定干部队伍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干部队伍能够坚决执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确保党领导并驱动国家权力体系的有效运行,彰显了干部队伍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政治属性[14]。“管制度”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选任制度和管理制度,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赋予各级党组织更多的话语权,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干部队伍的政治忠诚和政治担当。“管选任”是由党指导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和具体工作方法,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任中把关定向的主导作用,落实好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选好、用好、管好每一名干部,以保障干部队伍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效能 [6]。
2.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提升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是建设好干部队伍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并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干部成长规律的政策措施,规划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路径。选任方面,坚持党管干部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相结合,注重党组织对干部选任的领导把关作用,完善必须程序和制度规范,坚决扭转“四唯”倾向,纠正“带病提拔”“海推”“海选”等选用偏向,强调事业为上、因事用人、因岗择人,提高了干部选对用好的概率。培育方面,坚持自身努力和组织培养、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更加突出党性教育,不断丰富和完善干部成长方式、成长渠道和晋升空间,积极构建注重源头、动态跟踪、覆盖全程的素质培养体系,强调分类分级精准培训、递进式培养和多岗位历练,切实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管理和考核评价方面,针对不同类别公务员实行干部分类管理办法,推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实施分类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完善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的干部考核指标,纠正唯地区生产总值的考核偏差,强调工作实绩,强化考核成果的实际运用,拓宽了干部队伍发展空间和渠道,提高了干部政绩和能力素质考核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3.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广大干部踔厉奋发、担当作为是干事创业的决胜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破解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影响干事创業的症结,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政策措施,如《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充分调动了干部履职尽责、敢想敢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激浊扬清,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大力选用政治过硬、勤政务实、能力突出、善为敢为的干部特别是复合型干部[15],降职、调整或免职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基本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劣者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担当作为的政策导向和从政环境[6]。 二是实施容错纠错机制,在“四个关系”和“三个区分开来”的基础上合理划定“负面清单”和容错边界,既保护又警醒,既容错又纠错,既让“犯错”同志及时纠正偏差、不再重犯,也让担当作为者放下包袱、大展拳脚。三是持续为基层减负,帮助基层干部卸下负担,集中精力抓主业干实事,同时制定升级奖励、公务员奖励等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4.强化干部权力监督制约,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对权力监督制约的根本目的是对干部负责,确保公权力的正确行使。在全面从严治党必先从严治吏的新形势下,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加强干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建立提供了先决条件。一是实施“一报告两评议”“票决制”、干部选任全程纪实等规定,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等制度,推动“一把手”用人权的法治化和规范化[6]。二是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实施定期谈话、定期报告等规定,强化党组织自上而下日常监督和事前监督的责任、力度和效果,合理划定下级的用权边界[6]。三是巡视巡察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加强政治巡视、巡察工作和专项检查、立项督查的相互配合,优化问题发现、症结查找、意见整改和制度完善等工作流程,健全干部监督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执行措施,有效提高干部监督的范围和成效[6]。四是以零容忍的态度反腐惩恶,坚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断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滥权必追责的责任追究机制,持续释放违纪必究、失责必问、执纪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促使干部公正规范干净地用好权力。
三、新征程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实现路径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速成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探索已经为新征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还需要我们继续在干部“选、育、管、用”四个环节精准发力。
(一)选人环节精准识辨,高质量配置可堪重任的干部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高质量抓好干部选任这个源头是关键。我们要积极借力信息化技术,对照好干部标准精准辨识、择优汰劣,高质量配置可堪重任的干部队伍。
首先,要借助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全方位整合干部信息、精准绘制干部自画像,提高干部精准识别和选任水平。要建立统一的干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整合单位、纪检、公检法、信访、税务、社区等涉干信息收集渠道,全方位收集包括干部个人事项、技能专长、业绩纪实、奖惩情况、各类考核、巡视巡察、民意调查、群众测评等信息,努力构建部门联动、共建共通、动态更新、全面真实的干部信息大数据库,建立健全干部信息整合分析和转化利用机制,为识深认准干部和干部的“选、育、管、用”提供全面翔实的数据支撑。
其次,围绕“六个突出”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高质量选准选好干部。一是突出政治标准。当前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干部政治标准不过关容易滋生私心杂念,就很难抵御风浪和风险的挑战。干部选任一定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充分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断完善全周期纪实、多渠道了解、近距离识别、综合性研判的常态化政治考察机制,建立并用好政治表现负面清单和政治素质考核追踪档案,绘准干部政治画像,考实干部的政治忠诚、担当和能力,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上靠得住、站得稳[1]225。二是突出本领高强。新征程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征程,迫切需要干部本领高强。干部选任要突出把好能力关,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配,重点考察干部工作劲头和工作实绩,以适岗性分析和“干过管过什么、干得管得怎样”来确认“该用谁”,真正把善于谋发展、促改革、强服务、保稳定,既让组织放心,也让干部服气的干部选出来。三是突出担当作为。新征程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许多深层次矛盾躲不过避不开,迫切需要有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干部主动破题解题。干部选任要建立健全“常态考核+实绩追踪+一线深访”的干部综合评价法,帮助有胆有谋、敢闯敢干善干的干部上位善为。四是突出斗争本领。新征程风险挑战和矛盾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只有依靠斗争才能谋得出路、求得发展。干部选任要把敢于善于斗争作为重要标准,大力起用具有过硬斗争本领、经历重大困难磨砺、经住重大斗争考验的干部,确保选出来的干部都能战敢战善战。五是突出优良作风。干部作风关乎人心向背,选用什么样的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干部选任要注重作风和结果导向,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考察识别干部,既要看人前、看“唱功”、看公德、看口碑,更要看人后,看“做功”、看私德、看家风,重点选拔作风正、口碑好、形象佳的干部。六是突出后继有人。年轻干部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鲜血液。干部选用要超前思考和准备,不断完善年轻干部日常发现、跟踪培养和适时使用等常态长效化机制,拓宽选人视野和选任渠道,按照分层分类、重点培养、梯次配备原则,建立年轻干部数据库,坚持递进“蹲苗”、动态评估、好中选优,从干部储备源头增数量、提质量,确保干部队伍薪火接续,永葆忠诚干净担当底色。
(二)培育环节双向发力,着力提升干部队伍应堪重任的能力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不会随着年龄增加和职位晋升而自然提高,必须通过个人努力和组织培养双向发力。
首先,就干部个人而言,要求干部要积极上进,始终保持能力不足的危机意识,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一是加强自主学习,根据工作需要制订自学计划,及时掌握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时补齐时代进步的知识短板,不断增强干部履职尽责、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领。二是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和线上线下、集中学习、交流讨论、实地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持续深入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并转化为自身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和履职尽责的能力本领。三是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勤学勤思勤总结,努力将学习成果运用到社会治理实践中,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效能。
其次,就组织培养而言,要高质量、全覆盖、精准化、系统化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适应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素养。一是坚持干部全员全程跟踪培养。建立从干部录用到退休的全链条成长数据库,动态追踪记录和评估干部在不同时期、岗位的履职能力,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确保所有岗位、所有年龄的干部都能得到组织部门全周期、全方位、精准化的培养,并成长为能担大任、善干大事的干部。二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精准化培训。完善干部训前训中训后的需求调研和反馈制度,健全主管部门、单位和培训机构的协调沟通机制,精准把握干部培训需求,找准培训发力点。创新干部调训制度,在强化协调沟通基础上,通过完善点名调训、调训通报和干部补训等制度,探索分段式培训和“错峰”调训,精准选调培训对象。探索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在全面系统地开展干部共性需求培训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行业、领域和不同层次、岗位、年龄急需的知识技能和最想破解的难题,加大“按需点菜”“精准上菜”等专题培训力度和深度。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根据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精准配置教学教材体系,配强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完善“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等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生动走实入脑入心。三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结果运用,健全干部培训效果的评估反馈和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动态客观地掌握干部参训情况和效果,促进供需对接,推动培训内容、方式和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衔接,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成果向干部队伍建设效能的转化。
(三)管理环节严管厚爱,激发干部勇堪重任的内生动力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最根本的是要抓好干部管理这个“牛鼻子”。坚持严管和厚爱并行、激励和约束并重,既要敢抓善管,把好“严管”之度,也要关怀爱护,施准“厚爱”之量。
首先,要构建时代化、差异化、精准化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主動作为。干部考核要客观公正、与时俱进,要明确权责界限,结合岗位职能、职责定位、区域特点和时代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分岗位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由大数据跟踪评估问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岗位考核、实绩考查、政治考评,日常、年度、专项、任期相叠加,定量、定向、组织和民意相结合,上评、下评、内评和外评相补充,精准考实干部实绩和履职状况,结合干部历史业绩和一贯表现,综合研判,并将最终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任、奖励惩处、能上能下、教育培训等的硬指标。
其次,要加强日常监督、全面从严管理,推动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全面化。一是扎紧从严治吏的制度笼子,积极构建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干部从严管理制度体系,与时俱进地开展干部管理制度的立改废释工作,加大制度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刚性,增强干部的敬畏之心。二是压实从严治吏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整合监督力量,完善党委领导、全面覆盖、齐抓共管的干部权力监督管理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延伸日常监管触角,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消除监督盲区,避免监督缺位,努力构建覆盖所有干部的全方位常态化的完整监督链条。三是事前预防和精准问责相结合,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用好预警机制,及时咬耳扯袖,防止小问题变大问题,同时坚持审慎、规范、精准问责,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加大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震慑效应,时刻提醒干部明纪律守规矩尽职责。
最后,要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要落实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精准把好政策界限,综合研判,让干部“上下”有理有据,既让有为者有位,也不放弃对调整下来干部的教育管理追踪,合理制定干部复出考核使用制度,形成能上能下、履职尽责的良性循环。二要真正把“三个区分开来”贯彻到干部监督考核问责的全过程,制定容错纠错正面负面清单,探索“谁负责问责、谁考虑容错”机制,完善失实检举控告及时澄清正名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担当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三要全方位关心关爱干部,持续完善为基层干部减负长效机制,全面纠正干部权责利不相称问题,畅通干部晋升渠道,完善干部政治物质精神奖励、困难帮扶、心理关怀等机制措施,切实提高干部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四)用人环节强化实践,涵养干部堪当重任的斗争底气
干部斗争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还需要在使用环节强化实践淬炼,促使干部尽快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
首先,要掌握科学的实践理论。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实践的斗争经验,从中汲取斗争智慧、把准斗争方向,主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斗争能力,厚积斗争底气。
其次,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干部的成长实践,帮助干部在实践历练中全面提升政治能力、专业素养、担当精神和斗争本领。一是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坚持递进式、人岗相配式、能力查漏式的实践历练。充分利用干部大数据库的信息整合匹配功能,建立健全干部实践需求和岗位需求清单制度,针对干部年龄特点、工作经历、培养方向和综合能力等合理规划、精准安排好不同年龄、层次的干部岗位历练,帮助干部在岗位中历练,在历练中成熟成长。二是丰富实践锻炼形式,坚持以岗位实践历练为主,不断完善干部常态化轮岗、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制度,积极拓展跟班学习历练、蹲点驻点锻炼、基层下沉锻炼、实践调查研究、“传帮带”训练、实战化实训等锻炼方式,帮助干部在多岗位多形式的实践锻炼中开阔视野、磨练斗志、提升技能。三是敢于压担子交任务,坚持以压担式实践历练和检验干部的政治品德与斗争成色。要把真刀真枪的实践锻炼作为磨练和检验干部党性及履职能力的最佳课堂和考场,敢于将经验少、阅历浅的“成长期”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放到基层、民生或斗争一线去磨稚气、长本事,善于将素质好、潜力大的“成熟期”干部特别是重点培养的领导干部安排到急难险重苦的关键岗位或领导岗位,既磨练斗争意志,也全面提升科学决策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斗争能力。
最后,要完善干部实践考核和适时使用机制,将敢不敢斗争、善不善于斗争作为实践考核的重要指标,坚持用当其时,及时大胆选拔和使用经实践证明靠得住、敢斗争、能战斗的干部,同时推动干部实践锻炼与干部“选、育、管、用”的衔接配合,形成环环相扣又循环推进的高素质干部全链条建设机制,确保经过干部“选、育、管、用”环节培育筛选后的干部都是可堪重任的优秀干部。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助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141.
[3]黄恩华,毛智和.加强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三重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
[4]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 人民日报,2023-02-08.
[5]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23-06-30)[2023-08-12].https://www.12371.cn/2023/06/30/ARTI1688094366650728.shtml.
[6]赵子建.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成就与经验[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3).
[7]周新民.新时代如何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J].党建,2018(3).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5.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1年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71.
[10]李敬煊,金姣.续写“赶考”新答卷: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创新[J].党政研究,2020(2).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16.
[13]宋超,羊丹.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实践导向、现实挑战及重点抓手[J].理论导刊,2021(3).
[14]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百年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就与经验[J].党建研究,2021(5).
[15]何隆德,李鹏博.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探究——基于湖南省实践探索的启示[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0(1).
The Inherent Logic,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High-Quality Cadres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Journey
DU Min, LIU Qionglian
Abstract: Cadres are the backb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ll strategic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new journey are inseparable from high-quality cadres.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roposed to "build a contingent of high-quality cadres who can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logic in constructinghigh-quality cadres who can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sum up and comb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adr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high-quality allocation of cadres who can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y in the cadre-selecting sector. In the cultivating sector, two-way efforts should be made,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of cadres to shoulder heavy responsibility.Strict management and deep concern should be combined in the management sector to stimulate the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 cadres to bear upon important tasks. In the appointing sector,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the practice and struggle spirit cultivation of cadres. All the above are the key to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Party Congress and building high-quality cadres who can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contingent of high-quality cadres; intrinsic logic; new journey; important miss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責任编辑:刘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