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色芬
(漳浦县图书馆,福建 漳州 36329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分享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阅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图书馆也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馆藏资源已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和期刊,电子书籍、在线期刊、多媒体资源等成为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既为读者提供了更广泛的知识获取渠道,又给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和服务带来了新挑战。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应积极适应这一变化,采取多种创新措施优化读者服务工作。
通过数字化管理,图书馆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大的资源库,为读者提供便捷的在线访问服务,推动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首先,图书馆需要将纸质书籍、期刊等重要资源数字化。馆员可以使用高分辨率扫描设备将纸质文献转换为数字格式,并创建元数据以便检索和访问。为了确保资源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在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前,图书馆需要制订科学的战略规划。其次,为了有效管理数字化资源,图书馆需要建立强大的数字存储与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不仅能存储大量数据,还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并能备份重要信息。再次,创建读者友好型的数字图书馆平台。该平台应具备易于导航的界面和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智慧阅读服务。图书馆可以采用开源或商业的数字图书馆平台,根据实际需求定制相应模块和服务。最后,数字化资源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资源维护包括修复损坏的文件、更新元数据、添加新资源以及升级系统以适应技术发展等。
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是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沉浸式学习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和创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图书馆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为读者沉浸式学习提供服务:一是投资开发或提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程序,供读者进行沉浸式学习。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科学实验,或者在虚拟历史场景中体验历史事件。二是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模块,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需求。这些课程应涵盖各种主题,从学术课程到职业规划,从论文写作指导到兴趣爱好培养。三是通过数字化展览、虚拟博物馆和艺术作品,提供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沉浸式体验。读者可以通过VR装置欣赏艺术品、探索历史场景或参与文化活动,而不必亲临现场。四是创建虚拟图书馆空间,允许读者以虚拟身份浏览图书馆各个角落、与其他读者互动、访问数字资源。
通过数字素养培训,读者可以更加熟练地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开发多样化的数字素养培训课程,课程应覆盖不同级别和主题,包括基本的数字技能(如计算机基础、网络安全)以及高级主题(如数据分析、编程等);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平台内容包括视频教程、互动模拟、在线测验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参加培训。同时,图书馆还可以提供面对面的数字素养培训课程,以满足那些更喜欢传统学习方式的读者。这些课程可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或外部专家提供,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方案[1],如:为学生、教育者、职场人士和老年人设计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并引导他们有效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包括电子书、在线期刊、数据库和开放获取资源等。图书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读者的数字素养:一是开设数据素养培训课,涵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建立数据资源库供读者探索。三是通过培训使读者掌握数据可视化技巧,将数据以图表、图形和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此外,图书馆应强调数据隐私和伦理的重要性,教育读者如何安全地处理和共享数据,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
通过提供个性化阅读资源推荐,图书馆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图书够可以通过以下六种方式开展个性化的阅读资源推荐服务:一是为读者建立个性化的读者档案,包括他们的阅读历史、兴趣爱好等信息。二是利用推荐算法,根据读者的档案和阅读习惯,为他们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三是积极收集读者反馈,了解他们对推荐资源的满意度和建议,读者反馈可以用于不断改进推荐算法。四是建立在线阅读社区和讨论平台,供读者分享书评和读书感受。五是提供特定主题或事件的推荐书单,如季节性阅读、节日阅读、专题研究等,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2]。六是根据读者的时间表和阅读速度,为他们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以确保他们能够按时完成阅读目标。个性化阅读资源推荐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还有利于促进知识传播,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个性化学习咨询是指根据每位读者的学习需求和目标,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学术支持和建议。图书馆可以面向读者开展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分析,以了解他们的学科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目标等,进而根据其研究领域,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源和文献导引,帮助他们更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图书馆还可以为读者提供学术写作支持,包括论文结构、引用规范和编辑方面的建议,以帮助读者提升论文质量。此外,图书馆需要与读者保持联系,跟踪他们的学术进展,根据需要进行服务调整。
提供多语言数字资源是满足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读者需求的关键措施,该服务可以打破语言障碍,使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读者都能够轻松访问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建立多语言数字图书馆,收录各种语言的电子书籍、期刊、报纸和其他数字化文献。其次,订阅或购买多语言数据库,提供不同领域及不同语言的学术资料和研究资源,包括多语言的期刊文章、研究报告和数据库检索工具。再次,为读者提供在线翻译服务,使他们能够阅读和理解不同语言的文献。最后,举办多语言数字展览,介绍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历史、艺术和文学;提供多语言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语言课程、词汇表、语法指南和多语言字典,以支持语言学习者。同时,图书馆应面向馆员开展跨文化培训,以确保馆员能有效地与多元文化背景的读者互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具体做法包括:一是为馆员提供文化敏感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习惯。二是培训馆员跨文化沟通的技能,从而可倾听、尊重、理解和回应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需求[3]。三是为馆员提供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信息,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服务这些群体。四是建立反馈机制,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和图书资源共享,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参与区域、国家或国际图书馆合作,与其他图书馆建立联系,共享数字和纸质图书资源。以盐城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该地区成立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构建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共管、共用的合作机制,有效整合了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数字信息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助多赢,满足了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要,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二是建立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允许图书馆之间共享电子书、期刊、研究数据和其他数字化资源。这些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为读者提供更广泛的访问权限。三是与其他图书馆共同采购昂贵的数字资源,以降低成本并扩大可访问性。四是参与跨界合作项目,如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字化档案合作等,以共同保护和共享文化和历史遗产。以“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为例,该项目是由重庆市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联合开展的,项目建成后,川渝两地可实现异地通借通还[4]。
“互联网+”为图书馆服务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利用好这一平台,图书馆才能更好地顺应形势[5]。读者服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网络时代,图书馆需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引入先进技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推动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