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路探析*

2024-01-05 15:55徐尧丹
档案与建设 2023年11期
关键词:档案馆红色思政

卢 珊 徐尧丹

(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南京, 210019)

红色档案是我们党艰辛奋斗历程的见证,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红色档案资源是一座“富矿”,档案部门应利用好、保管好、宣传挖掘好这些档案资源,打造一批有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的红色档案开发成果,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信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温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力度,推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

以“红色档案”+“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词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红色档案资政育人作用的研究[1];二是对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践探索[2-4];三是对党史学习教育中档案独特作用的研究[5];四是对档案与高校“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探究。[6-7]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对红色档案资源作用的整体研究热度较高,但围绕红色档案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研究还待拓展,以其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 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 顺应党史学习常态化长效化的趋势。2022 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高校学生作为时代新人,担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能否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思政课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利用红色档案开发成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顺应了这一趋势,用好红色资源能够帮助高校学生突破时空界限,全身心近距离沉浸式重温红色岁月,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铸魂育人的关键领域,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根植爱国情怀,树立崇高品德,增强文化自信。不管红色档案资源以何种形态呈现,爱国主义都是它鲜明的底色,无疑会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荣誉感,从而确立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档案因其原始性的特征,在还原历史真相、去伪存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把寻找客观事实作为探寻历史真相的前提,学会通过档案去分析历史问题,从档案里感知真实的历史,用全面的、联系的、历史的观点看待社会和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3. 扩大红色档案资源影响力的途径。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档案部门共形成3794 种编研档案资料,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展览、微视频等形式的精神产品。尽管各级国家档案馆在推广红色档案开发成果走进社会各界上做了不少有益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红色档案资源及其开发成果的影响力还未能发挥最大效益,社会各界对红色档案资源的认知仍存在一定偏差。将这些数量庞大的档案资源开发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转化为“教材”,不仅可以发挥红色档案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还能进一步扩大红色档案资源的影响力。

4. 创新思政教育发展途径的必然。当代学生思维活跃,意识多元,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因其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单纯理论引导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往往只能浮于表面,脱离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要改善这一问题,首先要探索出更多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为青年学生提供互动式、体验式学习平台。一方面,红色档案中蕴藏着大量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可以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成为丰富教学形式的素材库。另一方面,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红色档案资料作为教学媒介,将讲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影音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查阅、解读档案等,用红色资源充实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会红色档案带来的震撼,尽可能地还原历史情境,更能真正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认同,引发精神层面的共鸣。

二、 利用红色档案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为思政课和专业课程思政两种形式。思政课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学形式普遍为结合案例教学、实践课堂等;专业课程思政则由各院系专业课教师负责,课程设置相对统一,例如本科生有教育部规定的6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近年来,顺应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大趋势,高校对于红色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活动增多,但仍存在门槛较高、趣味性弱、参与感不强等问题。

1. 红色档案资源利用便捷度不够。由于目前档案部门的档案资源数字化率和开放率还未达到满足教师日常便捷利用的程度,大部分教师更愿意采用专题资源数据库或各大图书馆平台进行素材收集,而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成本使用档案资源。相比数字图书馆的成熟体系,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在公开网络实现所有开放档案的在线查询利用,加上部分教师对档案检索查阅工具的掌握不够熟练,浪费了时间却未找到自己需要的档案资源,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利用档案资源完成教学的积极性。

2. 档案馆与高校间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取渠道的信息不对称。以江苏省内情况来看,近年来省内档案部门产出了不少红色档案成果,但是由于缺乏沟通和针对高校的宣传,高校对档案部门开发的服务主题教育或与“四史”宣传教育有关的开发成果不太了解,更谈不上利用。二是开发成果内容选题与思政课程需求不对称。从省内档案部门资源开发现状来看,档案部门单独整理编纂出版成果居多,也有少部分与其他单位或部门联合开发,但选题主要由档案部门自定,与学校思政课或课程思政专业知识点结合不够紧密,难以满足高校的思政教育需求。

3. 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堂融入不够充分。当前高校将红色资源应用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已有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搬进教学过程,对于调查整合红色档案资源,对其深层次内涵和价值进行挖掘和开发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红色档案资源只能以零星举例的形式应用于教学过程,往往流于表面,不能形成系统的、专题化的内容,无法真正发挥档案资源的最大价值,也就无法体现红色档案资源的深层内涵。

4. 网络媒介开发应用不够充分。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媒介对青少年思想影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如何利用网络媒介做好思政教育一直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红色档案资源少有在抖音、B站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新媒体阵地传播,网络上关于红色档案的内容虽然多,但能够引发青少年兴趣的内容却不多且不成体系,无法引入高校思政课程。借助网络媒介来开展高校思政课程也还在起步阶段,线上课程以规定动作为主,没有真正发挥网络媒介的传播效应。

三、 利用红色档案开发成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外延展,档案部门与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合作探索,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经验。笔者结合江苏省档案馆近年来利用红色档案资源赋能思政教育的一些举措,进一步探讨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独特优势的实践路径,使红色档案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1. 固本培元,夯实资源基础。档案部门要做好红色档案资源建设。一方面要摸清家底,改变目前红色档案资源普遍存在的分散保管、多头管理等现象,借助档案资源开发工作,将散落于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地的红色档案进行归集,形成系统全面的红色档案。例如,江苏省档案馆2022 年与团省委合作出版《青春百档耀百年》一书,在书籍筹备阶段,由共青团江苏省委和江苏省档案馆联合发文,面向全省范围征集共青团史、青运史资料,全省各地团委和档案馆都加入此次征集工作中。通过这一合作项目,全省的共青团史、青运史资料得到系统梳理,形成了全面的共青团史、青运史档案体系。另一方面要树立“大档案”思想,打通档案的地域壁垒,形成更加完整的区域红色档案资源。例如2021 年长三角档案部门合作举办“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长三角三省一市档案馆广泛发动所辖档案部门乃至文博部门积极提供馆藏红色档案,共同参与到这场长三角红色档案文化开发盛事之中,成为一次区域红色档案资源共同开发汇集的尝试。

2. 多措并举,优化服务手段。红色档案资源赋能高校思政着眼点在优化服务手段,满足高校教师的档案利用需求。一是要做好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尤其是优化档案资源数据检索功能,注重用户体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人性化检索服务。二是要紧跟思政课程需求,整合优化档案数据资源,定期组织专家对红色档案开展认定工作,建立红色档案资源目录库,加大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三是要打通高校教师获取红色档案资源的渠道,加快建设思政专题档案资源数据检索平台,逐步提供足不出户的检索服务。多措并举提升档案数字化服务水平,让高校思政教师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档案。

3. 馆校联动,融合各自优势。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挖掘红色档案价值,赋能思政课建设,传播精神力量,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所系。馆校联动,开拓思路、创新作为,共同致力于将红色档案开发成果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档案价值,赓续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江苏省档案馆2023年与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支部共建合作,通过学分制形式,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档案见证红色江苏》,共同编写教材、共同施教,使档案赋能思政课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实际需要,结合档案资源开发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课程,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能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4. 守正创新,探索丰富形式。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处于交流、交锋、交融的状态,青少年在信息洪流中很容易走偏,受功利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互联网+”形势下,通过打造红色档案传播矩阵,放大红色档案开发理论成果的影响力势在必行。要突出现代科学技术支撑,运用新媒体技术,融入网络传播,将红色档案开发成果数字化、多元化呈现,增强影响力、传播力、感染力、号召力。比如长三角举办的“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红色档案珍品展”在三省一市20 余家档案馆线下展览的同时,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广电合作,将展览搬到有线电视大屏上,上海市档案馆通过VR全景的形式将展览在网站上同步展出,线上线下同步扩大展览的影响力,扩大红色档案开发成果的受益面。同时要注重红色档案的年轻化表达,开拓融媒体传播形式。例如,2021年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广电合作,在喜马拉雅上开设“听红色档案”板块,30 位来自各学校的学生在诵读一件件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中获得启发、接受教育,将党史活学活用。这些都是在形式上创新的有益尝试,可以借鉴于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中。要因地制宜,以青年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巧用新媒体,才能吸引真正意义上的“观众”,产生思想共鸣,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档案馆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太仓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