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赋
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与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与时代烙印。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关于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彰显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我理解应该从五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
第一,坚持“两有”,即坚持对中华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第二,坚持“两相”,即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第三,坚持“两创”,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坚持“两为”,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决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成败得失的根本方向和关键所在;
第五,坚持“两通”,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核心思想观点、价值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等,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化支撑,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汲取适宜时代发展的思想精髓,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一是要深入开掘为政以德、以德化人的治理观,服务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德尚德的传统,把立德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孟子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管子有言“爱民无私日德”,“为政以德”无疑是中国政治传统中的核心理念,其产生与发展根植于中华优秀伦理道德和哲学智慧,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伦理规范、以德化人的仁爱精神,以及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崇高价值追求。在这样的信念中,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沉淀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并且逐渐与国家治理、制度建设以及社会风尚相融合。
二是要精心梳理“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的民生观,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古代很早就洞察到了“民心大如天”的客观规律。我们党坚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使之成为具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的重要特质,“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为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制度安排,切实维护和实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促使14亿人民团结起来,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渐化作美好而生动的现实。
三是要广泛运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发展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乾卦和坤卦。“自强不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典范,源远流长,历久弥新。随着历史变迁,自强不息逐渐扩展并跃迁为民族、社会、国家的独特品格与文化基因,影响着整个民族政治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竭尽的强大动力,也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厚德载物”的丰富精神文化内涵,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厚德载物观念融入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素养”,其实质就是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理念,树立立德为本、以德为先的道德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四是要系统提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宇宙观,促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古人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作为最早进入农耕文明之一的华夏民族,在对大自然规律探索中,从早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到农耕时代对大自然的顺应之心,再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不胜枚举的自然生态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渊源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吸收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生态观,挖掘和利用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治理生态污染的优势做法,走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美丽中国文明发展道路。
五是要深刻阐释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文化渊源。《尚书·尧典》中讲,“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与各国人民对美好世界的追求相契合。西方近代人本主义思潮强调人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强调尊重人的本能欲望,这虽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但也带来个人主义的膨胀。今天,个别西方国家奉行自我优先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从某种程度上就是西方人本主义极端化的表现。
当今时代,各国是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绝不允许以牺牲他国利益来谋求一己私利。人类命运百花园绚丽多彩,不同文明各有千秋,应当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协和万邦的天下观,蕴含着民胞物与、立己达人、家国一体、天下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中充满不确定性。在诸多不确定性中有一点是确定的,这就是人类前途命运的休戚与共前所未有,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把中华文明中协和万邦的理念讲深讲透,可以让世界看到中国推动人类共同发展、共享未来的积极贡献,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作者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