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博士
正如彭迪所料,报告题目《寒武纪的怪虫虫》中的那个“怪”字一下子就抓住了全班同学尤其是男生的眼球。
一开始,彭迪展示的是始莱德利基虫,对于它的“怪”,彭迪只总结出了长尾刺这个特征。男生们流露出大写的失望神情。不过,随着幻灯片的翻动,虫子越来越有趣。当“像自动‘摇船的古虫”出现时,男生们全都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听关键怪点。讲怪诞虫时,彭迪把手、脚都向外张开,搞成外八字,描述怪诞虫是怎么跪着走的,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最后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巨型食肉类——奇虾”,页面一出来,同学们就发出一阵惊叹声。
彭迪刚结束致谢,赵奕阳就把手举得老高,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云南虫不是虫,是鱼,我看过新闻报道。”
见彭迪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应答,严老师赶忙在手机上查找相关资料,发现确有研究指出云南虫属于脊椎动物,是最原始的“鱼”,但是相关的内容晦涩难懂,而反对将云南虫归入鱼类的科学家又罗列了诸多证据,一下子很難讲清。于是,她建议彭迪和赵奕阳合作查清云南虫的真实身份。
在邻居宋文华的帮助下,彭迪很快弄清了云南虫的“底细”:身体呈梭形,体长3~4厘米,之所以得虫名,是因为最早的研究者在1991年首次报道时并不清楚其真实身份,将它归于分类位置不明的疑难化石。由于不同学者对不同云南虫化石保存各异的软体组织细节的解释存在较大差异,在过去的约30年中,云南虫被分别归于脊椎动物和各类“虫”(包括头索动物、半索动物、后口动物甚至原始的两侧对称动物)。
一年多前,云南虫再度“翻红”,因为一些研究人员借助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和新的分析方法,找到云南虫属于脊椎动物、可归入鱼类的证据。相关技术方法,彭迪看得一头雾水,他只好去与赵奕阳讨论。
“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镜,你知道吗?
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呢?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呢?那……贝叶斯谱系分析,你懂吗?”
赵奕阳一言不发,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反问道:“你明白吗?”
“当然不明白了!但没关系,即使不明白,我还是支持‘云南虫是虫的观点!”
“我也是!”
见彭迪吃惊地盯着自己说不出话来,赵奕阳笑嘻嘻地解释,他仔细查了相关资料,发现把云南虫归入脊椎动物的文章发表后没多久,就有专家指出云南虫没有眼睛,而眼睛是脊椎动物的一个关键标志,因为有脑就一定有眼睛。所有脊椎动物,无论低等还是高等,都有眼睛。云南虫虽然和被誉为“地球上的第一条鱼”的海口鱼颇像,长度也差不多,但是头与身体没有分化,没有明显的原始脊椎结构,且不具有鱼类特有的鳍和鳃囊。
“这么说,你也变成‘虫方了?”彭迪大喜。
两人结伴找严老师说明情况,严老师让他们合作做一个PPT,给同学们说明情况。
“你做,都是你惹的事儿!”离开严老师后,彭迪翻着白眼对赵奕阳说。
“要不咱们合作,你负责讲,怎么样?”
“行,咱们把那些高大上的技术方法全列上,让大家都听不懂!”
“好主意!哈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