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轩,吕凯歌,于涵,张雨琦,展鹏,刘新泳
山东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012)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我国多数院校开展的药学本科教育侧重于理论教学,而本科阶段高年级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则倾向于通过一定的科研实践,结合理论学习,培养本科生基本的科学素养,为研究生阶段奠定基础[1-3]。如何帮助本科生逐步培养科研实践各项基本技能,实现高低年级间培养要求的衔接过渡,是药学本科教育中尤为重要的问题。
本科阶段,由于缺少科研课题和研究任务的驱动,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较少;且在应试教育导向下,学生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对科研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提升科研实践能力的内驱力。在此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被应用于本科教学,教学团队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4-5]。
药学讲坛是山东大学药学院在本科教育阶段持续开展的特色活动,作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有效形式,已成为一项以培养本科生科研素养及研究能力为目标的品牌活动。笔者以山东大学药学院2020级药学2班(以下简称2020级2班)为例,结合一年多来药学讲坛的开展情况,对药学讲坛的实施作一总结性回顾,并对药学讲坛的改进提出建设性建议。
激发学生课堂外自我提升的动力是培养高水平与创新性本科生的关键。药学讲坛通过搭建学生交流、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任务驱动、自主选题,激发学生在“第二课堂”拓展学习的积极性及探究医药前沿、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本科生在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概括总结、PPT制作、演讲表达等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药学讲坛在本科生大二、大三年级开展,能够满足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过渡时期对学术研究能力提升的需要,在本科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药学讲坛分为班级评比、学院评比两个环节,班级选派优秀个人参与学院评比,并在班级间进行“先进班集体”的评比(图1)。
图1 药学讲坛的评比流程
药学讲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由学生自主组织、教师辅助指导。为保证活动质量,每期安排4~9名学生进行展示,每名学生的展示时长不超过15分钟,学生可以运用PPT等多种展示形式,鼓励采用英文演讲。
药学讲坛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侧重与医药相关的主题。2020级2班学生在2021—2022学年的药学讲坛活动中均选择了医药相关主题,如糖尿病、肺结核、阿尔茨海默病等,内容专业、丰富,涵盖疾病的成因、药物治疗、预后以及分子生物学机理、生物化学模型等。
讲坛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评委,参与打分;评委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给予主讲人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更为专业的学术-技能体系。学生观众同样可以与主讲人展开交流、提出建议、取长补短,朋辈的身份令学生更易对各自面临的共性问题展开互助交流。朋辈互助的形式可以激活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学生主体的内驱力[6],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教师指导、朋辈互助”的模式从全方面、多层次对学生发展提供立体化指导。
各班对学生观众分组,形成学生评议小组,对每期主讲人的表现打分,每名学生均有参与评分的责任感,保证学生观众的参与质量;教师评分与学生打分按一定比例核算,保证评分的公平性与全面性。每期得分最高的主讲人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在班级所有学生都担任过至少一次主讲人后,班级举办药学讲坛优秀主讲人推优会。教师和学生从所有“先进个人”获得者中评选班级代表,参加院级个人赛。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演说表达、学术研究能力,扩大活动开展成果,充分发挥学生间互助学习的优势,在药学讲坛活动结束后,班级举办优秀主讲人经验分享会,邀请每期优秀主讲人向同学分享文献检索、演讲表达等方面的技能,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锚点,努力使每一名学生均有所获。
大二、大三年级各班总结班内演讲情况,推举两名学生参加学院优秀演讲者选拔。活动邀请专业教师和毕业年级学生出席活动并作为评委,依照评分标准对主讲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教师与学生的评分按照一定比例加和,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学院予以表彰。年级评比极大地加强了学院内班级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班级间的互相学习,形成了以药学讲坛为中心的互动纽带。
为更好地评价主讲人表现,指导评委打分,提升药学讲坛活动质量,各班分别制定了班级评比的评分标准用以规范评价。本着培养学生学术研究基本素养与技能的原则,药学讲坛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提升并重,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基础得分与亮点加分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主讲人综合表现。2020级2班的药学讲坛负责人在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学生代表意见和建议基础上,结合学院评比各项要求,制定本班评分标准(表1)。评分采取百分制,评委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综合印象、演讲用时四个方面对演讲学生进行评分,对英文演讲、新颖选题、脱稿展示等亮点加分都有体现。评分标准的制定,可帮助评委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且能在主讲人准备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帮助主讲人和评委两个主体共同提升药学讲坛的活动质量与成效。教师评分占比60%,学生评分占比40%,按此比例计算即得主讲人的最终得分。
评分标准从制订到实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持续修订。最初标准仅将演讲内容、语言表达、综合印象、演讲用时四方面列为基本要求,之后师生结合每期主讲人的表现亮点与不足,在评分标准中设置加分或扣分项,如为了要求主讲人能够在真正理解主讲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演讲,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演讲人深刻理解演讲内容,对演讲内容经过严格考证,对涉及的药学基本知识点能够做出基本解释”这一考查打分项;为了规范学生的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与引用规则,评分标准中增加“参考文献:引用规范,在PPT中汇总列举,排列整齐”这一考查打分项;为了鼓励主讲人进行英语演讲,评分标准中增加了“采用英语且能流畅专业演讲者,额外加5分”这一亮点加分项。针对药学讲坛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与亮点,制定者通过评分标准的不断修订与完善,规范与提升主讲人各方面表现,培养学生多项技能。
药学讲坛作为药学本科教育的创新实践,山东大学药学院举办该活动十余年来,教师热情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自主、任务驱动的活动方式,极大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对高素质本科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药学讲坛的实施成效,主要通过学生评价、文章发表等方面体现。
2020级2班在2021学年共开展7期药学讲坛活动,师生间交流更为密切,学生间互助互促的氛围浓厚,班级学生学术研究、演说表达等方面能力均有显著提升。笔者针对本班药学讲坛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参与人数31人),反馈及建议见表2。大部分学生认为,药学讲坛聚焦医药前沿领域,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的广度,挖掘学术前沿深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评分细则的建立、师生互动模式的形成有利于药学讲坛活动的持续改进。
2020级2班为了提高药学讲坛展示效果,在提前宣传、强化互动等方面做出许多革新。例如,每期药学讲坛举办前,该班设计并发布预告海报;在结合教师和学生意见后,班级制定药学讲坛评分标准,以更好地指导药学讲坛评价评优;注重师生互动和长效发展,每期结合评委教师的建议,相关负责人整理后发布“主讲人小贴士”,帮助提升药学讲坛整体活动质量;多次优化评分标准,起到鼓励、指导作用等。如此的创新实践,使得班级学生充满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竞争互促氛围,学生整体水平提升显著,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主讲人。在2021—2022学年学院评比中,2020级2班优秀学生获得院级个人赛第一名;班级获评药学讲坛“先进班集体”称号。
在药学讲坛演讲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在深入学习某一领域相关前沿知识后,能够围绕某一主题建立较为全面的知识网络,形成个人的理解与启发,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文章。本学年,2020级2班学生将药学讲坛展示内容整理成文章,并在《大学化学》杂志发表[7]。
药学讲坛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二、大三学生仍不具备较强的综合学术能力,处于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攀升阶段”,如将药学讲坛内容形成可发表的文章,不可避免地存在吃力感;部分学生认为药学讲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专业课学习精力,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为提高药学讲坛育人的长效性,提升活动质量,学校应当从选题指导、技能培训、多元联动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
目前,由于主讲人演讲时长限制在15分钟之内,易出现主讲人讲解内容浅表不深入、涉及知识局限不全面、海量有效信息难取舍等问题。针对这一弊端,笔者鼓励同期活动的多名主讲人围绕同一选题对象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讲解。例如,选定展示主题为肺结核,不同主讲人可以分别从致病机制、药物治疗、流行传播等角度讲解,如此,便可互为补充、层次丰富,对某一选题展开全面的讲解,其他学生能够较为连贯地、完整地获取该选题的相关知识。
自由选题的规则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但有小部分学生陷入选题难的“困境”,抑或是选择的主题过老、过新,最终呈现的效果不如预期。鉴于此,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师生可以探索“半自主性”选题,加强导师、班主任对选题的指导。可以由学习委员与导师联动,结合学科热点、学生知识基础等,共同确定若干有研究价值的选题或案例,确定大二、大三不同阶段的选题清单,学生“揭榜领题”,增强趣味性,以问题导向、案例导向辅助高质量选题,实现任务驱动、兴趣推动,探索药学讲坛选题新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活力。
如前所述,有学生将展示内容整理成文章并发表在《大学化学》[7],但仍是凤毛麟角。其制约因素是学生对于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技能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笔者由调研结果得知,多数学生目前用于文献检索、资料获取的渠道较单一,学生多使用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等进行检索(93.55%);专业性较低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必应等进行检索(70.97%);约半数学生使用国外医学文献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等(54.84%)、教科书(45.16%)和专著、期刊(41.94%),学生基本具备使用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但相较于更为前沿、专业的国外医学文献数据库,学生更多使用专业性较弱的搜索引擎,检索内容良莠不齐、多有重复、内容不全,极易造成检索的误差与缺漏。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科研技能,对刚刚接触科学研究的本科生而言,文献检索对他们正确地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方案和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等都具有重要作用[8]。大学阶段是学生由接受被动式教育向自主性学习进而向终身学习转变的时期,具备良好的信息检索能力,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必要条件[9]。这提示指导教师应在活动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例如在活动启动阶段,着重对学生进行中英文检索技能的培训;在活动进行阶段,进行PPT制作与演讲能力的培训;在活动结束阶段,进行归纳总结方法[10]、写作与投稿技能的培训。
此外,学生也应发挥朋辈互助、榜样师范的作用,比如邀请已发表文章的同学介绍写作经验、心得体会,帮助更多学生发表文章;已开展的优秀主讲人经验交流会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药学讲坛建立了学生与学生间互助、学生与教师间交流的两级平台,如何扩大活动参与群体是学校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处在学术研究更为专业的阶段,具备更全面、更专业的研究能力。笔者认为可以探索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交流模式,以药学讲坛为平台与起点,加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交流联动。相较于教师,研究生可从学生的视角,提出更具体、更细节、更具直接可行性的建议与指导,本科生接纳程度更高[11],同时与教师评委的指导相互补充,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建议。如此,可建立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三元主体的多方互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