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切除后残段缝合包埋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24-01-04 07:20陈涛林周欧强牛秀德王振宇欧佳宇
中外医疗 2023年28期
关键词:痔核肛门创面

陈涛,林周,欧强,牛秀德,王振宇,欧佳宇

1.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江苏无锡 214183;2.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江苏无锡 214183;3.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江苏无锡 214183;4.惠山区人民医院肛肠科,江苏无锡214183

痔病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可根据发病部位差异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类型,其中混合痔指的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跨齿状线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以内痔和外痔症状同时存在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发生环状痔脱出问题[1]。手术是痔病患者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治疗方案,而外剥内扎术则是痔病患者治疗中最常用的手术方案之一,有疗效明确、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多项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创面疼痛、肛门水肿、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威胁,影响治疗效果[2]。在后续发展中,有研究以外痔小切口切剥、内痔分段缝扎的方式完成传统外剥内扎术的操作改良,对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减少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3]。亦有研究将外剥内扎术与痔上黏膜缝扎相结合,通过对患者内痔上黏膜全层的缝扎有效达到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及创缘水肿的目的[4]。本次研究即吸收常规外剥内扎术的改良经验与联合经验,随机选取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 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20 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对照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5.97±3.89)岁;病程3~10 年,平均(6.92±1.17)年。观察组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5.48±3.65)岁;病程3~10 年,平均(6.87±1.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 修订版)》[5]中混合痔诊断标准;②年龄均≥18 岁,卡氏评分>60 分;③精神智能保持正常,交流功能保持正常。

排除标准:①有肛门手术史、外伤史患者;②伴有炎症性肠病、其他肛管结直肠相关疾病患者;③伴有严重脏器相关、系统功能相关疾病患者;④处妊娠、哺乳等特殊时期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患者术前行常规检查并灌肠处理,持俯卧位并行腰麻方案。术者以止血钳完成患者病灶痔的钳夹处理,沿痔核作V 型切口,对痔外静脉丛至齿线部分行游离操作,游离后将外痔组织提起并以止血钳完成内痔基底部分的钳夹,以7 号线完成结扎,剪除残端组织后观察缝合点有无渗血迹象,确认没有后,于患者肛门内行凡士林油纱、塔纱加压治疗。

观察组以放射状线型切口完成痔核剥离切除后,将混合痔残段于创面处包埋并对切口行锁边缝合。患者术前处理、体位、麻醉方案等与对照组相同。术者对患者肛门行指法扩肛操作,确认患者病灶部位痔核得到充分显露。而后以放射状线型切口将外痔切开,对周边皮瓣行游离操作并将痔核剥离,以组织钳将游离后的痔核提起,以痔核基底部为基点行切除操作并直至患者齿状线上方0.5 cm位置,将患者外括约肌皮下部位、内括约肌下缘部位适当切除。而后术者再次将痔核提起,于内痔上端动脉行4-0 慕丝线横行缝合结扎,对内痔行8 字缝合,将混合痔剪除后以组织钳将残段提起,继续以4-0 慕丝线行8 字缝合包埋,注意此次缝合中要在原切口内进行且要于原切口内括约肌切断创面处包埋残段,包埋处理完成后行肛管锁边缝合,游离皮瓣使切口呈放射状线型,确保引流通畅。最终术者观察缝合点有无渗血痕迹,确认没有后于患者肛门内行凡士林油沙、塔纱加压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术后7 d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痔核彻底切除干净,外观保持光滑和平坦,无相关症状及体征;有效:患者痔核部分脱落,痔缩小,外观形态基本正常,相关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相关症状及体征并无变化[6]。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总体住院时间。

③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评分比较:包括创面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以及肛门功能评分3 项内容,其中创面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为评估工具,该项评分由无疼痛感至无法忍受的疼痛感评0~10 分,得分越高反映疼痛程度越严重;肛缘水肿评分根据水肿范围占据肛缘面积的比例评0~3 分,得分越高反映肛缘水肿程度越严重[7];肛门功能评分对肛门感觉功能、闭合功能、控便功能各行0~3 分评价,得分越高即显示功能越差[8]。

④并发症发生率:计算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肛门下坠、肛门狭窄、尿滞留、出血;同时计算3 个月内复发率。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总体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s),d]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创面愈合时间12.35±2.8715.76±2.936.440<0.001总体住院时间22.38±3.2626.74±3.766.786<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3 d 的创面VAS 评分、肛缘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创面VAS 评分术后1 d 4.05±0.875.12±0.936.508<0.001术后3 d 1.41±0.262.69±0.3522.740<0.001肛缘水肿评分术后1 d 2.05±0.272.88±0.3115.639<0.001术后3 d 1.06±0.221.87±0.3415.493<0.001

2.4 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7 d 的肛门感觉功能、闭合功能、控便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感觉功能术前2.42±0.352.45±0.320.4900.625术后7 d 0.32±0.060.68±0.1418.308<0.001闭合功能术前2.71±0.222.68±0.250.6980.487术后7 d 0.38±0.111.02±0.1625.532<0.001控便功能术前2.02±0.582.05±0.660.2640.792术后7 d 0.36±0.100.97±0.2318.840<0.001

2.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 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痔病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4%~41.5%,混合痔是痔病的主要类型,约占47.37%[9-10]。痔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饮食疗法、坐浴等)、器械治疗(胶圈套扎法、注射治疗等)以及手术治疗(痔切除术、吻合器痔切除术)等[1]。其中痔切除术是以往痔病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案,以外剥内扎术为主,是重度痔患者的首选方案和金标准术式[1]。但对环状混合痔患者而言,此类患者肛垫明显下移,多伴有黏膜松弛、血栓形成等病理性症状,同时患者往往痔核体积较大、数量较多,痔核间自然分界模糊,痔区及肛管范围较小,因此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时存在着去除多余痔核或肛垫与保留皮桥以减少并发症之间的矛盾,整体手术效果有待提升[11]。

本次研究针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痔切除术中皮肤切口、痔核切除、残段处理等操作进行改良,改良后的操作优点在于:①以放射状线型作切口的情况下能保留足够的肛管皮肤面积,避免术后肛管狭窄的发生。这一点在皮瓣游离操作中也是如此,在外痔切开后对周边皮瓣行游离操作并将痔核剥离,能有效提升肛管皮肤的保留面积,同时确保痔核组织切除的彻底性;②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残段进行包埋处理,通过残段填埋切口可有效缩小患者创面面积,从而减少术后愈合时间。在保证残段包埋牢固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创口出血的可能性。且残段切口于齿状线下段进行缝合,能有效避免患者术后肛门坠胀、异物感等并发症的发生;③对患者外括约肌下部、内括约肌下缘的切除操作,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由于内括约肌痉挛引发的疼痛,减轻区域范围内肌肉压力的同时还能有效缓解皮桥水肿问题。以包埋后锁边缝合完成肛管皮瓣缝扎操作的目的也是如此,能有效避免皮瓣游离后水肿症状的发生。本次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P<0.05),与李廷江等[12]研究中治疗有效率为100%的结果相近;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总体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 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混合痔切除后残段缝合包埋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有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能积极缩短患者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且不会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疾病复发造成不利影响。此外,观察组术后创面VAS 评分、肛缘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感觉功能、闭合功能、控便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陈涛等[13]研究中行放射状切口、锁边缝合等操作治疗环状混合痔后,对患者肛缘水肿、疼痛程度的观察结果相近,有效证实残段缝合包埋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疼痛改善的良好效果。与其它研究相比,洪子夫等[14]研究中赞同作放射线型切口与8 字缝扎操作,黄华等[15]研究中亦赞同对皮桥的保留处理。总体而言,可以有效说明残段缝合包埋处理相较于常规外剥内扎术操作的改良优势。

综上所述,混合痔切除后行残段缝合包埋处理对提升环状混合痔手术疗效有显著作用,可促进患者康复、减轻创面疼痛、改善肛缘水肿、提升肛门修复效果,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痔核肛门创面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肛门瘙痒不能挠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改良外剥内扎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52例
中药坐浴熏洗加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嵌顿痔2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