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特色自然教育服务平台的构建探析

2024-01-04 11:58:50陆玮昕李沂芮熊垣钧赵国彤崔欣冉殷娇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32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陆玮昕,李沂芮,熊垣钧,赵国彤,崔欣冉,殷娇娇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会计学系,天津 300384)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幅度进程也不断加快。随着2021 年“双减”政策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研学旅行需求的充分释放,这给自然教育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行业报告显示,我国自然教育行业的发展自2010 年后,从业结构数量呈“喷泉式”增长。国内自然教育开展领域不断拓展,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自然保护地教学教育、户外艺术教育、生态保育类等[1]。

我国自然教育行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也难以掩饰许多问题的浮现。相对于国外大部分国家,都会以自然教育和文化教育为国家教育和管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的自然教育无论是从体系规划,还是立法保障等多方面上看,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自然教育也应与时俱进,“特色自然教育”成为自然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

创建自然教育平台,是面对在消费主义、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下,解决当下我国自然教育行业初期发展瓶颈期,构建符合国情的特色自然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协作来完成“特色自然教育”的构建,在促进我国自然教育领域快速发展进步的同时,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2]。

1 行业现状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充分发挥国家公园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对一些生态稳定性好、环境承载能力强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自然空间依法依规进行科学规划,开展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2020 年由国务院发表的《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的意见》中明确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其中大部分注册平台已经开始着重发展自然行业交流、自然行业人才培养,初步构建“互联网+自然教育”的自然研学教育理念[3]。

2 现阶段自然教育平台存在的问题

为掌握民众对自然教育平台的了解程度,我们面向社会上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人数共有300人。通过对问题“您对自然教育的了解程度?”的调查统计得到表1。这说明自然教育已经慢慢渗入公众当中,大多数人对自然教育也有了初步了解。

表1 公众了解自然教育的情况分布表

通过对问题“您是否通过自媒体平台报名过自然教育活动?”的调查统计得到图1。可见自媒体平台对于自然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影响并不大。更多的人会选择通过自媒体平台了解自然教育,对于报名参加自然教育活动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

图1 公众对于通过平台报名活动的意愿程度饼状图

通过对民众的市场调研分析,我们又制作了第二份针对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有效问卷共有431份。通过对问题“您认为在现阶段,创立自然教育平台重要吗?”调查统计得到图2。从图2 可知,觉得自然教育平台不重要或者没什么感觉的占比9%,认为重要的占比79%,大部分的从业者会将自媒体平台作为现阶段自然教育的宣传途径,对于创建自然教育平台处于支持的态度。

图2 行业从业者对于创立自然教育平台重要程度认知饼状图

从以上总结的部分调研结果,以及行业相关数报告显示,目前而言自然教育平台的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的“萌芽期”,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2.1 缺乏行业专业人才

就目前而言,我国尚未开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设施合作共建共享的机制。虽然近年来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经验方法也陆续传入国内,但基于中国自身的社会环境特点和国民需求,如何更好地完善我国自然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培养从事经营管理、教材撰写、平台开发等工作的相关专业人才,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2.2 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自然教育高端研究型人才和相应基础理论研究的缺乏,使得课程设计、项目实施中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必须针对各个领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课程的研究、设计和培养该领域的专业性人才,其间必须投入大量经费。除此之外,在建设线上平台、购买办公设备、前期推广宣传活动等,也要消耗大量财力。

2.3 需要多方合作,利益复杂

该项目集教育和旅游于一体,在组织自然教育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系列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学校、机构和个体商户紧密联系且加强合作,如乡级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地方教育局、旅游局等。

2.4 公众缺少对自然教育及与其相关平台的了解

平台如何能被更多人所认识、了解,平台前期的开发、运行和后期的推广、维护。功能是否满足客户需求,以及线上教育模式的研究,都是创建及完善平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由于平台运营方式不完善、推广不到位,无法吸引用户和无法完全满足需求致使流失客户的风险。

2.5 缺少信息化资源整合交流平台

目前,暂未有较为健全的自然教育资源平台,缺乏可参照的相关平台,专业信息交流平台的缺乏。于服务机构而言,信息获取低效,反馈服务滞后;于消费者而言,供需脱节,所查找的机构信息资料尚未完善,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政府部门而言,没有准确的行业规范,服务过程难监控,相关规定难管理;于基地营地而言,教材编写参差不齐,资源整合不足,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场地也未能充分利用。

3“互联网+”特色自然教育平台的构建

3.1 加强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

现阶段,大多数从事自然教育行业的多为管理学专业,专业能力是依靠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因此,在科学过程中,要不断引进并补充具有丰富自然学科知识的专业人才,以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地引导自然科学教育的发展。

平台的前期构建,中期与后期的升级和维护等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就需要与专业的IT人员或机构达成长期合作。此外,平台还需要多方的合作支持,特别是环保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等,使广大志愿者成为自然教育队伍强大的补充力量。平台可以通过与高校签订定向培养计划的桥梁,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士补充到自然教育建设队伍中。

3.2 自然教育企业参与引入自然教育机构

在政府和机构环节降低成本。目前自然教育行业的盈利收益主要来自自然课程的报名费和周边商品的售卖,这就需要政府起主导作用。可适当借鉴国外的自然教育模式,如设立自然教育基金会,为自然教育活动项目提供机会。政府的相关组织部门可以与学校、自然教育机构、平台进行合作,推动自然教育体验活动。

在最终端使用环节降低成本。自然教育发展行业发展的势头良好,但由于收费高和地理原因,有许多居住在偏远地区和农村的群众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自然教育服务。在自然教育平台构建下,这些群众可以突破空间限制,通过自然教育平台充分了解,并可以线上学习自然教育课程。

3.3 构建线上数字化管理体系

将大数据技术与群众普遍接受的自然教育模式相结合,建立以“互联网+”概念为依托,达到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全方面专业化的学习自然教育,线下的自然教育体验更加针对化,达到高效智慧服务的平台运营。

创建用户信息数据库。平台将委派相关专业人员定期对平台签约机构的客户留存率、客户反馈和教学服务进行实际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录入平台的基础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库精准对接机构客户、机构员工、机构所在地管辖组织部门或志愿组织人员。根据客户的评价打分和浏览内容,为用户打造个性化课程挑选服务,及时告知用户所需的服务类型、时间等,精准定位,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机构信息数据库。收集平台内入驻机构已有的社会资源信息,将所有的社会机构信息整合到数据库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机构可根据平台提供的分析数据,对客户进行分组管理和评价反馈收集。帮助机构在提供服务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并根据客户的偏好研发新课程。使机构与平台使用者之间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对接,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

建立政府部门监测端。根据平台中央的信息数据分析处理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后台生成的可视化统计图,对各活动现状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各类活动的出行情况。政府部门不仅可以通过平台控制准入门槛,谨慎发放牌照,制定行业标准。还可以进行线上活动的审核备案,实行活动信息的透明化管理,加强活动出行的安全保障。

3.4 加快推进自然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

建立行业标准与规范。首先要从长远考虑,相关标准规范除了基本板块外还建议涵盖:师资、市场、范畴、目标、评估等。而平台构建正是通过结合当今时代发展,更好地去带动市场发展方向的媒介。通过平台的监测和引导,避免自然教育过度狭隘化和科学化。

开放资源共享,互助成长。“自然+”的构建就是要打破各自为政的现状和地域限制,加强行业交流合作,防止行业内抱团取暖的小团体现象出现。“自然+”借助互联网优势,搭建行业资源开放平台网络,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培养人才,呼吁更多用户加入。

呼吁政府从各角度参与推进。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将自然教育与传统教育融合,尤其是与体制内教育的融合。此外,政府不仅得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提供资金的补助,更要呼吁社会重视起自然教育行业的人才培养。定制人才培养的方向,建立专业化、阶梯式人才支持体系尤为重要[5]。

4 结论

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是新时代教育行业面临的主要命题。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仍在进行中,无论是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健全,还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双减”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改进义务教育现阶段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于探索“家园生态协同”的教育模式至关重要。自然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反思、琢磨、总结。结合当今大数据时代特质,推进自然教育平台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创新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推动“在自然中的教育”有效开展,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努力形成现代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什么是“好的教育”?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