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火车,跨越欧亚

2024-01-03 15:23:44吕成
看世界 2023年24期
关键词:海参崴西伯利亚莫斯科

吕成

西伯利亚大铁路

飞机已经是跨国旅行的主要方式,但我对铁轨驱动的火车旅行一直念兹在兹。

在俄罗斯,铁路是俄罗斯文化中一道难以抹除的烙印。君可否记得,在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里,女主人翁最终跳进轨道里,从一个贵族夫人变成一具扭曲变形的残骸。在这部现实主义巨作中,铁路,始终是叙事的重要部分。“火车”和“铁路”的字眼,频繁出现在托翁笔下,成为小说人物口中的谈资,也推动了他们的行为,与其命运息息相关。

事实上,到了今天,在俄罗斯旅行,火车也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跨越11个时区,再加上地理环境不利于公路建设,俄罗斯各个联邦实体之间很少有公路相连,而贯穿全国的只有铁路网。可以说,轨道交通是俄罗斯维持各区链接相通的核心生命线。

选择乘坐由国内出发的K3/4国际联运列车,持护照和有效蒙俄签证到中国国际旅行社购买车票,由北京出发,全程六天左右到达莫斯科。不同的季节和时间会略有出入,

如果选择俄罗斯境内原始版本的西伯利亚铁路,那么,从铁路纪念碑终点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到莫斯科,全程需要6天19小时48分钟,15座硬座票价11921.6卢布(约合人民币955元),7座硬卧票价20152.6卢布(约合人民币1614元)。

如果分段购买,无论是中蒙俄线路还是铁路纪念碑项目,票价反而都会整体便宜四分之一左右。而且车次多,时间灵活,也相对自由。

现在据说推出了可以淋浴的列车,俄罗斯铁路也一直在努力提速。未来的出行会变得越来越舒适、快捷。

9月底,俄媒报道称,俄罗斯将于2024年1—2季度完成转向电子办理赴俄免签中国旅游团手续。届时,去一趟俄罗斯,也许会越来越方便了。

俄罗斯各个联邦实体之间很少有公路相连,而贯穿全国的只有铁路网。

火車餐车里的小狗雕像

海参崴灯塔

在远东当个文青

若干年前,在内蒙古出生并成长的我,从西伯利亚铁路的终点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全程跨越八个时区,历经9288公里,向着这条世界最长铁路线的起点莫斯科进发。

我是铁路系统的子弟。爷爷奶奶是从天津老家来包头市支援边疆的第一批铁路职工。出于向他们致敬的心态,这可以说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旅行。

靠着铁路跨越欧亚,在俄罗斯不是梦。

在2012年被中国超越以前,俄罗斯一直牢牢占据世界电气化铁路里程第一的位置,其中西伯利亚铁路作为东西交通大动脉,对维系跨越欧亚大陆的俄罗斯的正常运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铁路的西部延长线可达乌克兰首都基辅,东部延长线可达朝鲜首都平壤,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东西延长线全部实现,目前还只是有理论可能。国人最熟悉的线路,还是K3/4次列车,从北京出发,经由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到达莫斯科,全长7818公里。

为了不至于走马观花,我决定在远东地区的海参崴好好休息几天,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以及欧亚交界城市叶卡捷琳堡分段下车游览,最后到达地处欧洲的莫斯科,也正好粗略地走过了俄罗斯三大部分的代表城市。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主显大教堂

俄罗斯人说起远东,总是带着一种遥远和荒芜的心态,外界也总是认为,这片土地最大的价值是自然资源的开发,但实际上,海参崴却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文艺之城”。

寒冷的冬天,室外活动不便,所以,各种文化艺术演出尤其发达,票价往往也很亲民,那个热爱艺术、追求卓越的俄罗斯,即便是在无比遥远的东方边疆,也依然熠熠发光。

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文化艺术活动较为集中。之前我曾在冬日造访,来观看中国冰球主队—北京鸿星万科龙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军上将队的比赛,也曾和好友来欣赏俄罗斯功勋歌手瓦列莉亚(Вале?рия)的演唱会。海参崴当地的歌剧院很小,足够和歌星近距离接触。

海参崴当然不只有室内举办的文化活动。作为俄罗斯面向太平洋的重要窗口,这里的海景也值得一去。彼时流行的电影《七月与安生》,带火了海参崴的托卡内夫灯塔,于是我租车前往,现代的导航设备已经非常先进,人为操作的灯塔数量大大减少,废弃的灯塔却依然孤独地耸立海边,为来自内陆的我提供美好的遐想。

总的来说,离莫斯科有8个时区之远的海参崴,是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北太平洋沿海城市。在这里,先用浓烈的文化气息“养精蓄锐”一番,再开始漫长的亚欧铁路之旅,也为我的旅途开了个好头。

最北的菩提树

我在黄昏时分登上去往伊尔库茨克的列车,经过两晚的颠簸,终于在第三天清晨重新踏足稳固的大地。

此时,我已经离开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进入亚欧大陆的最深处—西伯利亚。

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都市,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成为很多国人造访贝加尔湖的停留城市。

探访过当地著名的十二月党人纪念碑,吃过几顿当地特色的烤鱼和甜品之后,我乘火车沿着到贝加尔湖前行,到达了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首都乌兰乌德。当地生活的布里亚特人是蒙古族的分支,一出火车站,我就看到了内蒙古旅游局在此竖立的巨幅旅游广告,颇感亲切。在这里,藏传佛教的影响力被传播到贝加尔湖地区。

在这个城市,我亲眼见证了旅行中第一个热泪盈眶的时刻:我在当地最大喇嘛庙伊沃尔金斯基喇嘛庙见到了养在温室中的菩提树。菩提树是热带乔木,在冬日苦寒的高纬度地区根本无法生存,毕竟,当地冬日极端气温可达零下五十摄氏度。

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文化艺术活动较为集中。

当地的布里亚特人还是特意为其修造了一个大棚,精心呵护,恒温恒湿。伊沃尔金斯基喇嘛庙经历过苏维埃残酷的镇压,如今的寺庙是在废墟上重建。今天,这里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的喇嘛教中心。参观完寺庙,站在山顶正好可以俯瞰乌兰乌德市区,还能见到注入贝加尔湖的最大支流色楞格河。

我在前往下一个城市叶卡捷琳堡的路上,见到了在当地小站转运犯人的军警,再次展现了西伯利亚铁路对维系俄罗斯这个庞大国家运转的重要性。读过《日瓦戈医生》的人也许还记得,小说男主角为了逃避革命后动荡的莫斯科,跟家人千辛万苦地坐着火车躲进乌拉尔山脉里的小城。跟今天的俄罗斯人一样,要在自己国家遥远的角落重新开始生活,那就要完成那星夜兼程的火车之旅,在严寒、恶臭异味和盗贼威胁下到达新的彼岸。

今时今日,我坐着火车,从相反的方向,从乌拉尔以东向俄罗斯的心脏—莫斯科继续进发。

叶卡捷琳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城市,也是继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之后的俄罗斯第四大城市。从这里一路向西,将会彻底进入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在这里,我造访了滴血大教堂。十月革命后,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也殒命于此。在苏联时期,由于这里敏感的历史,外人一直难以造访;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联邦大规模修复末代沙皇的终老之地,特别是在英国王室的赞助下,尼古拉二世全家遗骸的挖掘、识别和安葬工程得以完成。作为罗曼诺夫王朝的远亲,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唯一一次访问俄罗斯的过程中,还多次过问尼古拉二世遗骸的下落。可以说,俄罗斯在20世纪的起起落落,都可以在这座阴暗的教堂中得到展现。

俄罗斯歌剧院上的国旗投影

莫斯科雅罗斯拉夫火车站,西伯利亚铁路0公里纪念碑

走万里路

最后的重头戏是西伯利亚铁路0公里纪念碑。它位于莫斯科雅罗斯拉夫火车站,跨越近万公里,终于和海参崴的9288纪念碑配对成功。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西伯利亚铁路的终点到达起点,我从小的所知所学,在铁轨的交替中,得到了部分答案。西伯利亚铁路更像是俄罗斯历史的一段缩影,一路走来,俄罗斯在我心中依然是无比复杂的。这里有刻板印象中的俄羅斯,也有历史课本中的俄罗斯,有文化艺术中的俄罗斯,更有对这个北方邻国感到好奇的俄罗斯,都在这条漫长的轨道上一一具显。

布里亚特街头骑马的女孩

俄罗斯功勋歌手瓦列莉亚的演唱会

伊丽莎白二世在唯一一次访问俄罗斯的过程中,还多次过问尼古拉二世遗骸的下落。

莫斯科也许为许多中国旅客熟悉。跟团旅游,无非是到访一下红场,或者参观一下克里姆林宫对游客开放的部分。实际上还有更加冷门的选择。为了探寻俄罗斯民族灵魂的更深层次,我造访了古拉格纪念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我真正站在索尔仁尼琴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的真实痕迹面前,才感受到,厚厚的俄国文学,在三维的现实空间中以什么样的状态存活。

历经大半个月,我的西伯利亚铁路之旅结束了,接下来我乘坐高铁到达了圣彼得堡,转道白俄罗斯飞往柏林,再乘火车经过丹麦赶在九月开学之前到达了此行的终点瑞典。

如果说,美国“垮掉一代”在北美荒芜的公路狂奔中找到了自我,那么,我在亚欧大陆的半个月铁轨之旅中,找回了从小就希望了解的铁路故事。这段经历,也鞭策着我,在精力和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继续用双脚探索这个世界。

回忆我的西伯利亚铁路之旅,我最常想起的还是旅游传记《Travels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那段经典的卷首语:

当我还很年幼的时候,就一心渴望他乡,那些“成熟”的人向我保证,成熟即可治愈这种渴望。当岁月已经提醒我成熟时,他们开出的药方却是中年。当我到了中年,有人又向我担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狂热自然就会平息。现在,我已经58岁了—也许唯有衰老才会起到些许作用。只有我知道,这一切没有任何效果。四声沙哑的轮船汽笛声,仍然让我脖颈上的汗毛耸立,让我的双脚不由自主地打着节拍。喷气式飞机的声响,甚至是发动机预热的噪音,乃至马蹄踩在人行道上的踢踏都让我浑身颤抖,口干舌燥,眼神空洞,手掌滚烫,以及胸腔下方的胃部不停翻腾。换句话说,我无可救药;是的,我无可救药。或者说,人一旦成为流浪汉,就永远是流浪汉。

责任编辑何任远 hry@nfcmag.com

猜你喜欢
海参崴西伯利亚莫斯科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环球时报(2022-05-18)2022-05-18 15:21:05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小读者(2019年20期)2020-01-04 02:13:32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车“游”
环球时报(2019-04-22)2019-04-22 06:16:58
西伯利亚博亚雷岩画与欧亚大草原的青铜时代
海参崴的旅程
青年文学家(2016年4期)2016-04-27 02:03:11
第三只眼看莫斯科
中国出兵海参崴始末
来啦!西伯利亚!
探索地理(2013年3期)2014-01-09 06:37:28
俄争议把海参崴租给中国
环球时报(2009-09-21)2009-09-21 11: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