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DeepMind公司推出迄今为止最大的开源机器人数据集 等

2024-01-03 03:27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今日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西湖芯片机器人

“互联网+”科创高地

●谷歌DeepMind公司推出迄今为止最大的开源机器人数据集

据“机器之心”公众号报道,谷歌DeepMind公司与33家学术机构(含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构建了Open X-Embodiment(机器人学习)数据集,这些数据来自22 种不同机器人,展示了机器人500 多项技能和在超16万项任务上的表现。基于该数据集,训练得到的RT-1-X 和RT-2-X模型表现出了很强的泛化能力和涌现能力(跨机器人实体学习的能力)。

省内情况:浙江大学熊蓉团队利用少量人的示教数据结合发育进化算法让机器人进行操作技能的具身智能学习,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纽约大学等提出元学习神经网络训练方法,使大模型具备人类水平的系统泛化能力

据《自然》报道,来自纽约大学和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提出了一种称为“组合性元学习”的新方法,可提高ChatGPT 等工具进行组合泛化的能力。组合泛化能力是大型语言模型(LLM)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基础,该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省内情况:浙江大学吴飞团队和西湖大学王东林团队正在开展大小模型协同研究,让大模型具备任务和策略合成能力,完成不同复杂任务,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美国IBM推出迄今运行AI(人工智能)最快的芯片“北极”

据《科学》报道,美国IBM 最新推出了一款类脑芯片“北极”,其运行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图像识别算法的速度是同类商业芯片的22 倍,能效是同类芯片的25 倍。“北极”芯片将其计算模块与存储信息的模块交织在一起,允许每个计算核心像访问相邻的存储块一样轻松地访问远程存储块,加快了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之间信息交换的速度。

省内情况:之江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研发了“达尔文3 代”类脑芯片,神经元和突触的规模、神经元模型构造能力、片上学习能力、芯片能效等多个关键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生命健康科创高地

●西湖实验室联合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等开发新一代谱系追踪小鼠和多组学谱系追踪技术

据《细胞》报道,西湖实验室王寿文团队与波士顿儿童医院等联合开发了新一代谱系追踪小鼠(DARLIN),以及全球第一个单细胞多组学谱系追踪技术(Camellia-seq)。该技术为系统理解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稳态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有望在个体发育、衰老、病理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斯坦福大学构建眼睛“衰老时钟”

据《细胞》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将微量液体活检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和AI 相结合,成功构建了一个眼睛的“衰老时钟”,实现了通过眼睛蛋白质图谱预测人的年龄和疾病。该技术有望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后续治疗监测。

省内情况:浙江大学赵斌团队绘制了蛋白激酶组亚细胞定位图谱,西湖大学郭天南团队构建了机器学习模型,前瞻性预测代谢综合征在10年内的患病风险,均属国际领先水平。

●美国Broad(博德)研究所等机构发现攻克“不可成药”靶点的全新候选药物

据《自然》报道,美国Broad 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小分子候选药物(ABBV-CLS-484)。该分子能同时靶向肿瘤与免疫细胞,在增强肿瘤对免疫攻击敏感性的同时,提高抗肿瘤免疫细胞的活性,成为用于癌症治疗的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活性位点磷酸酶抑制剂。

●西湖大学发现海洋光合作用关键色素合成酶

据《科学》报道,西湖大学李小波团队揭示叶绿素c 合成酶编码基因及该酶作用机制。这项研究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海洋光合作用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并为海洋藻类捕光机制的合成生物学应用奠定了基础。

新材料科创高地

●深圳大学开发出新型液体极端环境下金属焊接技术

据《自然通讯》报道,深圳大学马将课题组利用非晶合金的超声振动诱导塑性,开发出可以在水、海水、酒精以及液氮等极端环境下,实现非晶合金与非晶合金或其他材料间多种复杂形式的焊接,填补了极端液态环境焊接技术的空白。

省内情况:浙江大学蒋建中教授团队从事非晶态合金、金属液体和高熵合金材料方面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等高校研究出迄今为止最小粒子加速器

根据中国科学院官网报道,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光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扩展的、同类设备中最小(长度仅0.2 毫米)的纳米光子电子加速器。这是第一个能将电子束加速到每秒10 万千米且聚焦良好(最大相干能量增益为12.3keV,能量增加43%)的加速器,将实现医学、工业、材料科学领域应用性变革。该成果刊发于《自然》杂志。

供图/视觉中国

省内情况:之江实验室王琳、尹坤团队正在开展光学电子加速器相关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研制出可用于外太空温度测量的纳米粒子

据《自然》报道,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科研人员研发出掺有钕离子的氧化钒和氧化镥纳米粒子,具有磷光体特性,在极低温度下(约-253摄氏度)仍能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发射光谱来确定环境温度,可用于超低温高精度温度测量,如在外太空使用的“纳米温度计”等。

省内情况:宁波材料所刘永福团队开展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用硅酸盐稀土发光材料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猜你喜欢
西湖芯片机器人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当西湖遇上雪
74HC164芯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