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霓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标准,要求课程设计、教学创新、考核评估均要按照人才培育计划进行调整,且与教育教学目标保持统一[1]。CIPP是由背景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与输入评价构成的评价模式,具有综合评估教学效果的属性[2]。“OBE+CIPP”课堂评估是结合OBE成果导向理念与CIPP评价模式,利用课堂教学、心理和数理统计方式,测量课程教学质量与业绩的工具[3]。在技能型社会建设大环境下,高职院校有机融合OBE教育理念与CIPP评价模式,可创新教育教学评估机制,驱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将更加鲜明,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与课堂评估模式更加优化。2022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愿景。该法案强调通过建设技能型社会,完善高职课堂评估机制;实施创新型“OBE+CIPP”课堂评估策略,明确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目标与方向。在一系列利好政策驱动下,高职院校构建“OBE+CIPP”耦合的课堂评估创新模式,将深刻转变高职教育教学评估方式,带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故此,技能型社会视域下,高职院校如何抓住技能型社会驱动的教育教学变革趋势,创新传统“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评估机制改革的“重要议题”。
2020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哈尔滨市考察时提出,开展技能培训过程中要实现企业有岗位需求、个人有技能需求,充分发挥全国2 000多家技工院校作用,培育更多契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由此,高职院校要有效发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优势,创建“OBE+CIPP”课堂评估创新模式。这样,不仅可合理评估技能型人才培育质量,还可以破解国家“技工荒”的困境。
一是有效评估工程技能型人才培育质量。2021年7月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在“十四五”时期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计划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 000万人次以上、技能型人才就业人员占比达30%。基于此,高职院校通过创新“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监测工程技能型人才培育质量,明确规定工程技能型人才培育方案的学制、年限、目标与规格,有助于量化评估工程技能型人才培育质量。立足技能型社会视角,高职院校注重从职业范畴、课程架构、教学进度与编写说明方面构建“OBE+CIPP”课堂评估创新模式,科学监测工程技能型人才培育状况,为教师制定科学化工程技能型人才培育方案提供指引。二是合理评估技能型人才培育培训质量。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提及,职业教育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建设技能型人才培育培训工程。基于此,高职院校遵循市场导向性、技能型人才培育目标多样化与实践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OBE+CIPP”课堂评估创新模式,有利于科学评估技术人才培训质量。在全面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从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培训管理以及培训方法方面着手,设立创新型“OBE+CIPP”课堂评估人才培育培训质量模式,为合理监测技能型人才培育培训质量奠定基础。
2022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中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高职教育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技能、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素养。借此契机,高职院校以助力建设技能型社会为行动目标,建立创新型“OBE+CIPP”课堂技术应用评估模式,有助于科学评价各参与主体新型技术应用水平。
其一,科学评估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据高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620所高职院校记录备案“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2021年831所高职院校登记备案“大数据技术”专业;2022年894所高职院校登记备案“大数据技术”专业。202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教师函〔2021〕6号,启动实施“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教师素养提升计划,切实增强“双师型”教师培育培训。在这一情形下,高职院校积极发挥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智慧型“OBE+CIPP”课堂技术应用评估模式,有利于科学评估教师和其他人员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并且,高职院校借助教育专网、校园网络渠道,有效融合区块链与信息网络技术,激发参与主体“OBE+CIPP”课堂评估优势,可有效评估教师大数据学习与应用水平。其二,科学评价区块链技术应用水平。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江西省、陕西省、广东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等省份16所高职院校成功申报区块链技术应用专业。高职院校借助这一利好政策,全面发展技能型社会建设战略,构建基于区块链的“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打造专属教师智慧教育评估系统,可科学评价教师区块链技术应用水平。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国家以植入区块链技术为引擎,建立“OBE+CIPP”课堂技术应用评估机制,有利于科学评价高职院校区块链成绩单、学习成果认证与共享式资源库建设等。
教育教学评估机制是高职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亦是教育教学监管的主要内容[4]。基于技能型社会视域,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型“OBE+CIPP”课堂评估制度,可全面完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
一方面,完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技能型社会建设大环境下,国家通过完善高职教育构架标准、完善技能办学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创建新型“OBE+CIPP”课堂教学管理评估模式,有助于全面健全技能教育教学管理评估制度。立足技能社会视角,高职院校在凸显课堂教学特色基础上,创建技能型“OBE+CIPP”课堂监管评估模式,不仅可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管理评估环境,还可夯实教育教学管理评估制度完善根基。高职院校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监管,全面开展技能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构建有效衔接“OBE+CIPP”的课堂管理评估模式,能够加快完善内部教学管理评估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健全教育培训评估机制。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及“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即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在“三教”改革进程中,教师是核心、教材是基础、教法是渠道[5]。高职院校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融合技能型社会建设理念,创建全新“OBE+CIPP”教育培训模式,可科学评估新型教育培训情况,助力教育培训评估考核机制持续完善。2021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分批建设1万种左右高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于此,高职院校践行技能型社会建设机制,有机衔接教育培训教材与新型技术,设立新型“OBE+CIPP”教学培训评估考核模式,有助于“全过程”教育培训评估制度有效实施,以此完善教育培训评估考核机制。
基于技能型社会视角,全面深入“三教”改革,在创新技能教学、适应生源多元化特征方面制订个性化培育方案,建立新型“OBE+CIPP”课堂学习效率评估模式,有助于有效衔接现代信息技术和技能教学。
一是科学测评学生知识技能学习效率。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2022年1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名单的公告,并宣布中等职业教育组和高等职业教育组共产生一等奖85个、二等奖176个、三等奖268个。借此良机,相关部门通过在课程系统培训过程中融入新型信息技术,以学习为核心、以能力培育为目标,构建全新“OBE+CIPP”课堂学习培训评估模式,助力教师客观监测学生技能学习效率。教师深度剖析技能型社会建设制度核心理念,在实施成果导向技能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OBE+CIPP”课堂学习评估模式,能够合理评价学生技能学习效率。二是合理评估学生自我管理技能学习效率。高职院校通过发挥技能型社会建设优势,建立融合新型技术的“OBE+CIPP”课堂学习效率评估模式,可从能力、体系、课程方面有效监测学生自我管理技能学习效率。同时,高职院校融合新型技术,创建可监测心智投入、自我效能和学习效率的“OBE+CIPP”课堂学习评估模式,激发自比性评估的形成性、进步得失的甄别性等优势,为科学监测学生自我管理技能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立足上述现实价值,高职院校“OBE+CIPP”课堂评估创新模式涵盖三个层次,即基于“技能型社会视域”的中心层、“以课堂评估模式维度形成”的次层、由“课堂评估板块所构成”的外层。其中,中心层与次层之间单向箭头表示技能型社会视域下,“OBE+CIPP”课堂评估创新模式与各要素板块之间关系;次层与外层的双向箭头,反映了高职院校课堂背景、过程、输入与成果四个评价要素之间互动联系[6]。同时,次层与外层的双向箭头表示不同评估模式(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与成果评估)与(教学设计板块、目标定位板块、课程评估板块和资源投入板块)不同板块之间相对应过程,旨在反映不同评估模式的可行性、诊断性、形成性与高效性(图1)。
图1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OBE+CIPP”课堂评估创新理论模式
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提倡以学习背景评估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充分考量各评估要素,优化相关功能的系统结构[7]。技能型社会视域下,高职院校在确保实践课堂教学基础上,增加操作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可助力创造性、个性化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构建。一方面,设立创造性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遵循以知识需求、技术基础与课程环境为课堂学习背景评价的关键逻辑,构建创造性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在目标定位板块,高职院校还以融合新型智能信息为核心理念,从社会环境、知识基础与技能基础方面发挥诊断性评价作用,构建可保证标准、形式、结果等多元化创新功能的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为“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指引方向。另一方面,塑造个性化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在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行环境下,高职院校以转变传统课堂学习评估方式为目标,以适应智能时代的个性化课堂教学评估需求为着力点,设计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保证“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有序创新。在目标定位板块,高职院校将转变课堂学习评估方法作为设计目标,借助新型智能信息系统,指引学生学会“操作中学习、学习中操练本领”;以问题为核心创建个性化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解决“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难题。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从课堂评估方针、技能评估作用与技术评估效果方面,高职院校以构建真实性和自由性课堂成果评估模式为重要动力,助力“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建。一方面,创建真实性的课堂成果评估模式。立足技能型社会建设大背景,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大量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场地,在课程评估板块设立真实性评估课堂成果模式,不仅有效监测学生课堂学习状况,还科学监督“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效果。高职院校以同步开设大量创意空间为评估标准,以引入智能设备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评估为准则,构建真实性较强的课堂成果评估模式,为“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建立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成果评估模式。技能型社会视角下,高职院校以有效解决产教、师生、校企关系为原则,融合全新网络评估技术,以打造包容性较强的线上课堂学习与教学环境为行动指南,构建开放性线上课堂教学成果评估模式,促进“OBE+CIPP”线上课堂评估模式不断创新。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创新型课堂教学评估模式的核心思路是以新型技术融合为动力,以课程、项目与平台为教学评估目标,打造数字化、共创性的课堂教学评估模式。一是创建数字化实验教学过程评估模式。高职院校以设计实验教学智能辅助系统为动力,在教学设计板块构建实验课程评估大数据,全面监控实验实施过程,有利于构建数字化实验教学过程评估模式,有效记录和考核学生实验技能。具体而言,借助技能型社会建设良好契机,高职院校将实验教学智能辅助系统划分为线上教学系统与信息采集移动终端,设立数字化型实验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模式,推进“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持续创新。二是构建共创性线上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模式。高职院校应有效抓住技能型社会建设政策契机,在教学设计板块以植入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设计路径,通过校企协作方式,协同创立线上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模式,为“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提供重大支持。
技能型社会建设战略符合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目标,更契合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8]。于此,高职院校借助技能型社会发展契机,在资源投入板块注意融合众多新型信息化课程管理理念,构建多元化、专业化课堂管理输入评估模式,驱动“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加速创新。
其一,构建多元化课堂管理输入评估模式。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纳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借此良好政策契机,国家以先进信息技术为重点,在遵循课堂管理评估模式构建原则基础上,以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状况监测数据库的建设为核心,构建由表扬、鼓励、质疑形成的多样化课堂管理输入评估模式,为“OBE+CIPP”线上课堂评估模式创新创造契机。其二,创建专业化课堂管理输入评估模式。技能型社会视域下,高职院校以技能型专业成效提升为导向,从人力资源投入、课程资源投入与组织保障方面制订清晰化专业设计方案,创建专业化耦合的课堂管理输入评估模式,为“OBE+CIPP”课堂管理评估模式创新创造便利条件。在资源投入板块,国家积极转变以高职院校作为单一主体的教育管理者方式,鼓励企业与其他高职院校参与技能型专业设计,并探索专业化评估与认证手段,为院校构建专业化课堂管理输入评估模式提供支持。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以注重技能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优化、总体提高、不断改善”的教学质量方针,科学融合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模式,以此全面监测“OBE+CIPP”教学过程评估模式实施情况。
一方面,有效植入线上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模式。在教学设计板块,高职院校应以注重技能为核心原则,增加数字技术应用投入力度,选择合理的线上监测“OBE+CIPP”教学过程评估点,植入线上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模式,实时监督该评估模式的数据统计情况。基于技能型社会视域,高职院校应以重视技能为执行原则,遵循定量与定性评估结合原则,借助大数据技术,应用数字化、共创性教学过程评估模式,为“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应用指引方向。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以注重技能为评估原则,采用“状态数据公布”和“关键环节审核”相融合方法,塑造数字化审核“OBE+CIPP”教学过程评估点数据与质量的监测系统,助力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模式有效植入。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以注重技能为关键原则,设立专门数字技术研发部门,通过自查与互查等方法,专门负责构建学院数字化“OBE+CIPP”课堂教学过程评估监测系统,保证“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有序植入。另一方面,科学植入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估模式。《纲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应当与现代治理发展相融合。借此契机,高职院校应以注重技能为核心原则,引入最新信息网络技术,促使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估模式的有效应用,以实施好共创性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应以注重技能为重要原则,借助信息化技术,引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线上互评方法,植入翻转监测课堂教学过程评估模式。
高职院校的课堂学习评估模式需凸显创造性和个性化优势,注重学生社会能力、情感获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应以学习技能为引擎,在目标定位板块合理应用生态型课程学习背景评估模式,加快“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
其一,有效应用共生平衡的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在目标定位板块,高职院校应以学习技能为评估引擎,持续改善“OBE+CIPP”课堂学习背景评估要素,利用互联网技术,鼓励不同角色教师积极参加课堂学习背景评估工程,促使共生平衡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合理化应用。高职院校应以学习技能为关键引擎,通过大规模标准化测验提供定量的学习背景评估证据,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原则,应用以内容导向与技术赋能为核心的共生平衡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驱动“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有效应用。一方面,应基于学生技能学习需求,整合均衡多种“OBE+CIPP”课堂学习背景评估要素,实施具备行动激发、问题挖掘特质的共生平衡课堂学习评估模式,夯实“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应用根基。另一方面,应以技能学习为核心引擎,凸显学习背景评估生态中师生联动关系与相互作用,并有效互补大规模标准化测试与课堂学习背景评估优势,运用“学习与教学”共生平衡的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为“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应用提供支持。其二,建立可持续改进的课堂学习背景考核评估范式。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习技能,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改进方法,从正向与反向评估视角打造可持续改进的课堂学习背景考核评估生态,全方位实施创造性、个性化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以学习技能为关键引擎,设计能够改善的综合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效果平台,有效扩大学生学习成果深度,促使可持续改进的课堂学习背景考核评估模式有效实施,以此保证“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发展。在目标定位板块,高职院校应关注学习目标的执行评估状况,创建可以改进学生生活环境、表达方法、语言习惯与思维模式的课堂学习背景考核评估范式,针对性实施创造性、个性化课堂学习背景评估模式。
课堂成果评估主要从学生凝聚力、教师支持度、学生参与度、任务导向性与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等方面展开[9]。立足于此,在课程评估板块高职院校应以崇尚技能为动力,构建完善化“OBE+CIPP”课堂成果评估机制,为真实性、开放性课堂成果评估模式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第一,全方位实施“五位一体”的课堂成果评估模式。高职院校应以崇尚技能为动力,制订理论课程、学科专业、实践课程、常规工作与年度绩效“五位一体”的课堂成果评估模式实施计划,助力真实性、开放性课堂成果评估模式有效实施。从理论课程评估方面,高职院校应将理论课程、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与考试课程评估有机衔接,促使“五位一体”课堂成果评估模式有效运用,继而充分彰显课堂成果评估模式作用。从实践课程评估方面,高职院校应注意将实验教学评估与课堂成果评估有效融合,助力“五位一体”实践课堂成果评估模式有效实施。从学科专业评估方面,高职院校应以学科与专业评估视角出发,为“五位一体”课堂成果评估模式实施提供坚实基础。从常规工作评估方面,高职院校应以师资队伍建设、课堂监管与质量监督为核心,推进“五位一体”课堂成果评估模式高效运用。从年度绩效评估方面,高职院校应以当年实施的常规工作评估成绩、专项评估成绩等作为评估重点,高效实施“五位一体”课堂环境创设评估模式,以此全面评估课堂绩效成果模式运行情况。另外,高职院校应积极崇尚技能,发挥课程评估板块优势,按照自身技能型人才培育方案,实施“五位一体”课堂成果评估模式,为“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奠定基础。第二,高效实施全程自动化课堂成果评估模式。《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74.54%教师已经会使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进行信息化教学,84.83%学生经常在线学习。在此良好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以崇尚技能为评估动力,借助区块链与互联网技术开展“OBE+CIPP”课堂评估工作,从课堂教学、课堂学习、课堂成绩方面全程监测课堂成果评估模式实施状况,有效保障“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以技能培训为崇尚,大力推广“互联网+多重实践”相结合的自动化课堂评估方式,促使全程自动化课堂成果评估模式有效运行,确保“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质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以崇尚技能为核心动力,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全方位增强线上课堂应用平台优势,实施新型全线自动化课堂成果评估模式,为“OBE+CIPP”课堂成果评估模式创新提供支持。此外,要大力实施特色化课堂成果评估模式。
课程资源可划分为素材型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种类型,但二者界限不清晰,现实中诸多课程资源不仅包含素材性课程资源,还涵盖条件性课程资源[10],如图书馆与互联网。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课程资源作为课堂管理输入评估的重要构成部分,关乎课堂管理评估模式运行情况。由此,高职院校应以掌握技能为宗旨,精准融合课堂管理输入评估模式,驱动“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加快落地。
一是精确融合智慧型课程管理输入评估模式。职业院校应精准挖掘线上课程资源,促使校内外智慧型课堂模式高效融合,为“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创新提供支持。例如,高职院校有效激发智慧课程知识、智慧技能、智慧创意与智慧设施设备优势,精准挖掘智慧型课程管理评估资源,实现精确融合课堂管理输入评估模式目标。二是精准融合校本课程管理输入评估模式。高职院校应立足移动终端+SPOC高职专业实训技能课程资源开发,按照实训课程学习目标与技能要求,挖掘更多融合校本课程的资源,如课程简介、课程标准、实训文档等,精准植入课堂管理输入评估模式,进而保证“OBE+CIPP”课堂评估模式有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