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佳,罗双群,张瑞廷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河南 漯河 462300)
高职教育注重培养以技能为主,动手能力操作强的应用型人才,在2019 年由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1]。为了发挥校企双方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在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学院教师主要讲授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企业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主要讲授主干专业课和指导实习实训的方式,共同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教师还坚持互相听课,共同研讨教学内容,体验实践环节,不仅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而且双方师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着力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方面探索了一条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产教融合工作对接产业链需求,实施“专业共建”;推动“双主体”育人,实施“课程共担”;重构课程体系,实施“教材共编”;强化双向交流,实施“师资共享”;构建职称环境,实施“基地共用”。在这个大背景下,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要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模块、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及课程实施等方面构建产教融合体系。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为例,将该课程与人才培养要求紧密结合,对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进行探讨与研究。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课程专门研究食品中各种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理论,最终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该课程综合了“基础化学”“仪器分析技术”和“食品标准与法规”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具有操作性强、适应面广等特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河南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及《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对食品理化检测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引入食品检测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内容,如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等新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着力提升学生解决食品质量问题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基于产教融合的前提下,课程目标建设要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使企业与教学不脱节,能够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实现理论教学与操作技能,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双合一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对食品检测岗位进行职业分析,以任职要求、具体工作流程、国家相关检测标准及行业职业道德为依据[2],从以下3 个方面确定“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查阅使用各级各类检测标准的能力,样品的采集过程、样品制备和前处理等基本知识,熟悉食品中各种组分分析的方法原理及基本理论,了解理化检验的前沿技术,新资源食品的应用与开发等相关知识。
能运用食品理化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对食品的物理常数、一般性成分及主要营养成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为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服务。掌握样品的采集过程、样品制备和前处理的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掌握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分析检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一体化课堂学习,让学生锻炼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具备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初步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还具有较强的制定实施,以及完善工作计划和持续学习的能力。经过在校内生产实践型企业检验检测实践,实现检测成果转化,为企业开发新配方、发展新工艺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勇于承担社会和岗位的责任,对服务对象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如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对检测过程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对检验结果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能力。了解食品行业的新产品、新方法、新标准,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分为课堂学习模块和实践转化创新创业两大模块。课堂学习模块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验室完成。主要学习内容包括8 个项目,分别为项目一:食品物理常数测定;项目二:食品一般理化指标测定;项目三:食品营养成分测定;项目四:食品添加剂测定;项目五:食品污染物测定;项目六: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测定;项目七:食品中真菌毒素测定;项目八:食品中违禁物质测定。实践转化创新创业模块主要是在校内合作企业完成,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功能性食品中功能性成分检测对新型食品开发的影响研究。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检测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发挥专业课的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作用[3],“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包含食品营养成分检验分析、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分析等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课程中融入公平公正、诚信、团队意识等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实验态度,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通过学习“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对食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同时还要讲授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重金属及致癌物和非法添加物的性质、测定方法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知识,让学生重视食品从源头种植到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为保证人民的身心健康,作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维护食品安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掺杂掺假及违法在食品中添加违禁物等行为作斗争[4]。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内容要与企业岗位相契合,根据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食品检验岗位对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将“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内容按照项目化教学进行设计。项目化教学选取企业的现实案例,结合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典型工作任务,让工作任务更加贴近生活和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际的操作过程,重点使用“任务描述→任务分析→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任务实现→能力拓展”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将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整合,形成“项目引领,岗证赛课创融合,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核心素养。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MW”教学模式,罗双群等人[5]研究表明,“MW”教学模式具有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在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让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专业教师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职教云平台的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在线课程资源丰富,包括实训视频、教学课件、仿真动画、随堂测验及试题库等多种教学资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相应项目任务学习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线发布学习任务,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利用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进行视频会议,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疑答惑。线下利用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技能点和知识架构明确,对关键知识和关键器件的呈现方式直观,吸引力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
教材编写过程中积极打破学科体系,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特色,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主动与企业合作,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共同编写课程教材,校企合作共同提炼农产品、食品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开发校企合作教材,重点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将教材设计与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力等教学模式积极应用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过程中。
加强教材改革与创新,学院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教材工作由学院党委负总责的要求,成立由院党委书记任主任委员的教材建设委员会,全面负责教材建设工作。全面审定目前使用教材,从教学内容上是否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耕读教育、弘扬职业精神、爱农情怀,是否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从教学单元设计上是否适应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上对现使用教材进行全面审查。
形成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的运行和培育机制,以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改项目和企业技改、生产项目为抓手,增强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明显提高且结构合理。立足食品行业,形成分类培养教师和激励评价机制,优化教师能力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取得突破,教师结构明显改善,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大力支持专业课教师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让课程教学过程更加契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
逐步完善校内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优化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学院教师双向交流。实施兼职教师特聘岗计划,聘请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学校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以事业吸引人、以待遇留住人”的机制,加快培育和引进专业群建设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企业领军人才,组建出项目式及模块化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
对学生的合理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紧密结合的方式,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过程性评价旨在全面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实操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评价其相关国家标准的查阅能力、设计试验的能力,计算结果及分析结果的能力,增强构筑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能力,评价过程中要凸显出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成果性评价要针对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必须具备的信息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将符合职业情境的项目案例融入教学过程,重点考查学生对理化检测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勇于创新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根据岗位需求和学情校企合作整合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评价机制,按照“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的原则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目标的实现与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紧密相连,双向评价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达到教学相长[6]。“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评价,教师每次完成教学任务后,在平台上发布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学生可对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突出教学重难点、是否注重技能训练、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否体现立德树人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学教双向评价,不仅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联系,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基于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扩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在专业人才共育、师资队伍共培、实训基地共建、社会服务共享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紧密合作运行机制和手段。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元素融入课程,组建项目式和模块化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案例化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健全师生技能大赛制度,“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才培养质量。以“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为载体,分析了企业岗位对高职食品检验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在校期间掌握更多技能与实践经验为重中之重,为社会和企业输送食品检测岗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