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特点与展望
——基于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数据的分析

2024-01-02 01:44:54侯佳伶
体育科学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题规划科学

杨 辉,侯佳伶

(1.重庆工商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067; 2.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体育与大健康学院,重庆 402167)

2001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科学规划的元年。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开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成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二十几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学界关于学校体育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邵伟德等人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探讨了学校体育的价值,将学校体育价值划分为主体价值和工具价值[1]。王华倬、高飞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的经验、困境与未来发展路径、学校体育思想史研究的审思与重构等进行了研究[2-3]。毛振明等从立德树人、课程一体化、体教融合、体育考试等热点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解析,同时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几年学校体育的成就以及新时代发展走向[4-5]。当然,也有些研究者对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类立项课题的特点、分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6-8]。本文在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二十几年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发展变化,探索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动态变迁,发现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新时代中国体育和教育发展理念,为中国学校体育研究和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1 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现状与特点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代表了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与方向,对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引领作用。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体育学课题视角对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体育的研究现状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说明:(1)本研究体育学课题立项数据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官网公告的数据为主,其中2001年~2005年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统计数据中包含有单位资助类教育部规划课题(即自筹经费教育规划课题),从2006年开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的单位资助类教育部规划课题不进入统计公告序列。因此,为了分析口径的一致性,本文仅统计资助类课题。(2)在“十五”规划期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为集中申报,2002年和2004年没有实施集中申报,因此未有数据,不在统计序列。(3)2007年和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进行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专项课题申报,由于专项课题的特殊性及其类别的不对等性,因此本文未将专项课题的立项情况纳入统计分析序列。

1.1 立项课题数量与立项率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研究热度堪忧

从近二十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类立项课题的数量可以看出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整体态势。同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的立项率可以反映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立项地位,间接体现出学校体育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价值。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体育学立项课题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基本情况表

由表1可知,从2001年~2021年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共立项了328项课题, 体育学立项课题数量整体变化态势较为平稳,但略有下降趋势,而立项率整体则呈现螺旋式波动下降趋势。从表1中可以发现,200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类立项课题为49项,是迄今立项数最多的一年,其次是2003年和2009年,分别立项了29项和26项,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立项率在2001年~2021年间的变化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年~2009年期间,为立项率最高的时期,立项率大部分保持在5%以上;第二阶段是2010年~2015年期间,立项率相对于第一阶段出现下降趋势,立项率大部分保持在3%~5%之间;第三阶段是2016年~2021年期间,立项率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在这期间立项率大部分保持在2%~3%之间,只有第一阶段的一半左右。从近二十年立项的走势来看,从2001年至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类立项课题立项率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学校体育研究的热度令人堪忧。

1.2 立项课题类别分布较广,国家级立项课题数量逐步上升,学校体育研究大有可为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总体分为国家级和教育部级2个级别6个类别,不同类别立项课题数量体现了不同的研究层次,也体现了选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因体育学国家重大与重点课题立项数量极少,故将两类课题合在一起统计。不同类别立项情况见表2。

表2 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不同立项类别立项课题情况表

从表2可以看出,在5个类别的立项课题中,国家重点(重大)、国家一般、国家青年、教育部重点、教育部青年分别立项3项、79项、40项、147项、59项,其中教育部重点课题数量最多,达到147项,占了总立项课题数量的44.82%。立项数排在第二位的是国家一般课题,立项79项,占了总立项数量的24.09%。从国家级和教育部级两个级立项课题的数量来看,国家级立项课题122项,教育部级立项课题206项,教育部立项课题数量明显高于国家级立项课题数量。立项级别与研究经费配置有一定的关系,立项级别越高,配置的研究经费越高,反之越低。从全国教育科学在总体研究经费的控制与分配上来看,这是正常的。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同类课题占比中可以看出,除了国家重点和国家一般课题外,其他三类课题在同类别课题立项所占比重无明显差距,均在4.2%左右。

从表2的数据显示发现,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数量从2001年最高值35项至今,立项数量逐渐减少,到2009年虽略有回升,但是随后依然一路下降,甚至在2020年出现了未立项的情况。再看青年立项课题数量走势,国家青年立项课题从2001年到2015年期间总体趋势上升,尤其到2013年达到峰值,立了8项课题。但从2016年开始,国家青年立项课题直线下降,每年基本保持在1项,甚至在2019年为0项,下降趋势尤为明显。教育部青年立项课题,从2001年至今一直呈波浪式震荡,但总体上也是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近三年立项数量更少,基本在1~2项。但国家一般立项课题从2001年至今,立项数量却在逐步增长。尤其是在2016年~2021年期间,相较于前面“十二五”“十一五”和“十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立项课题数,国家一般立项课题增长趋势明显,平均每年保持在6.3项左右。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课题属于国家最高级别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体现的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问题,是能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价值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国家级立项课题数量逐步增长体现了学校体育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1.3 课题立项单位分布区域广,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课题立项单位分布区域可以看出我国学校体育研究在区域上的分布情况,体现区域分布的差异,这为课题管理部门在未来的课题管理以及立项均衡上提供参考。

1.3.1 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的地理区域分布情况

首先,按照地理区域的划分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进行统计,其分布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承担单位地理区域分布情况表

从表3可以看出,立项最多的区域是华北地区,共立项107项课题,占了体育学总立项课题数量的32.62%,接近总立项课题数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华东地区,共立项94项课题,占了体育学总立项课题数量的28.66%。排在第三位的是华中地区,共立项51项课题,占了体育学总立项课题数量的15.55%。华北、华东和华中3个地区立项课题的总立项率高达76.83%。其他4个地区立项率总计仅为23.17%,平均立项率不足6%,而西北地区仅有4.88%,和排名第一名的华北地区相差了近7倍,两个地区之间差异极其明显。同时,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从2001年~2021年期间,只有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立项从未断过,其他5个地区都有出现某年或者几年没有立项课题,这也充分体现了这两个地区在学校体育研究上的实力,以及相关研究的连续性和相关人才的传继性。其中,西南地区在2001年~2008年这连续6年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皆为0项,从2009年断断续续出现立项,尤其在近4年连续都有立项,立项水平在逐步提高。

1.3.2 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的省级行政区分布情况

对全国教育科学体育学立项课题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承担单位行政区分布情况表

从表4不难看出,根据各省级行政区的立项数和所占体育学立项课题百分比可以分为5个梯队,第一梯队:北京。身处华北地区的北京市共立项76项,立项百分比达23.17%,与其他省份相比领先优势明显,立项数量最多,遥遥领先,这体现了北京市在学校体育研究领域绝对的实力。第二梯队: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和广东6个省份紧随其后。6个省份共立项127项,所占比例达到38.71%,各省份平均立项百分比均在5.4%~7.7%之间,虽然与北京相比差距较大,但相比其他省份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第三梯队:天津、河南、山东、吉林和河北5个省份。这5个省份共立项59项,占了体育学立项课题总数的17.97%,各省份立项百分比介于2.7%~4.6%之间。第四梯队:辽宁、福建、四川、陕西、山西、甘肃、云南、重庆、安徽、新疆、广西11个省份。这11个省份共立项60项,所占比例为18.29%,各省份立项百分比在1.2%~2.5%之间。第五梯队:内蒙古、黑龙江、西藏、宁夏、海南、江西、贵州、青海8个省份。这8个省份共立了6项,占比仅为1.83%。

从立项分布地区的整体情况来看,立项数量多和立项率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时这些地区也是高校数量较多和质量又好的教育发达地区。从立项整体分布来看,虽然有29个省级行政区均有立项,但是立项数1项及以下的省级行政区达8个之多,尤其是处于西部地区的贵州和青海两省,近二十年来体育学立项课题为0项,与排名第一的北京地区相差巨大,在立项实力上差距悬殊。虽然立项分布较广,但同时由于立项数量上的差异显著,又体现出分布不均的特点。

1.4 课题立项单位数量与种类较多,师范类大学和体育院校为学校体育研究的主要力量

1.4.1 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类别分布情况

课题立项单位的分布情况可以反映研究机构的研究实力,显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主要力量分布情况。从表5可以看出,在对共立项的328项课题立项单位统计中,可以看出师范类高校立了113项,体育类高校立了46项,两类高校共立项课题159项,占总立项数的48.48%,基本上占据了半壁江山。由于大学主要特色不一样,所以类别较多,比如综合性高校、农业类高校、财经类高校、理工类高校等不同类别,这些高校本文将其统称为其他类高校。从表5中可以看出,其他类高校整体数量较多,立项数量也是最多的,达到132项。由于此类高校总体数量较多,因此,立项也比较分散,平均下来各类别高校立项数量依然有限,并不能体现出以上诸如综合性高校、财经类高校等大学的立项实力。参与学校体育研究的单位除了学校类外,还有一些科研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这两类单位共立项29项,占了总立项数的8.84%,具有一定的立项实力。排在立项率末尾的是高职类高校和中小学, 分别立项了5项和3项,与其他几类单位差距明显,显示出高职类高校和中小学学校体育研究立项和研究实力较弱。

表5 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类别情况统计表

1.4.2 立项课题承担单位排名前10名单位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各立项单位在学校体育研究领域的实力,对课题立项数量排名前10名的立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承担单位排前10名情况表

从表6可以看出,排在第一名的是首都体育学院,共立项15项,立项率为4.57%,排在第二名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均立项14项,立项率为4.27%。立项数排名前10名的大学共立了100项,立项率累计为30.74%,将近占了体育类立项课题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对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的统计中发现,2001年~2021年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类立项的328项课题承担单位共有160家,充分体现了排名前10 立项单位的研究实力。而立项排名前10名的单位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中三大区域,其中师范类大学有5所,体育院校有2所,综合类大学有3所,充分体现了师范类大学和体育院校的学者是学校体育研究的主要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出,排名前10名的单位均为高校,除了2所体育院校和扬州大学外,其他7所大学皆为双一流大学,同时这10所大学皆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体育学科实力强劲。

1.5 立项课题研究内容丰富,学生运动与健康仍然是学校体育研究的主体

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328项体育学课题名称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从2001年以来学校体育研究的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的词语,说明关注度越高,以此可以了解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研究内容的基本概况。本文对立项课题名称中出现排名前20名的高频词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7。

表7 2001年~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名称高频词前20名情况表

由表7可知,近二十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名称中频次出现较高的词排在前5名是健康、运动、大学生、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基本可以看出课题研究的重点还是聚焦于学校体育发展与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健康促进为主题的研究内容。而且从表7还可以明显看出,排在前两名的健康和运动两个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使研究主题的聚焦更加明确。其中健康一词共在立项的328项课题中出现了82次,占了立项课题总量的25%,成为近二十年学校体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与我国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坚持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契合,也是我国衡量学校体育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加强促进学生健康的研究自在情理之中。对于学生本身的关注与教育也是近二十年学校体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说明研究更加倾向于人性化。在立项课题中大学生、青少年、儿童和中小学生这几种学生称谓在立项课题中共出现过89次,超过立项总量的四分之一。教育的成效需要一个评价体系来评估,因此,“评价”紧随其后也是一个重要的高频词。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升运动技能与促进学生健康实施的执行者主要是体育教师,于是“培养”和“体育教师”也是研究内容的高频词。在国家不断下发的关于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文件、政策背景下,如与之对应的“健康中国”“阳光体育”也成为了学校体育研究内容中的高频词。围绕健康、教育的“体育课程”“体育教育”“运动技能”“教学模式”等词汇也相对高频出现。

2 我国学校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校体育研究总体上存在一些亟待重视的问题。

2.1 整体立项率呈逐步下降趋势,青年研究力量薄弱

在近二十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328项体育学课题中,从2001年立项35项和5.73%的立项率到2021年立项11项和2.49%的立项率来看,课题立项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令人堪忧。青年群体是研究的生力军,也应该是体育科学研究的稳定力量,但国家青年课题和教育部青年课题立项率仅为12.2%和17.99%,相比其他课题这两类课题立项率较低。同时,国家青年课题和教育部青年课题从2001年至今也是呈现波浪式震荡,尤其在“十三五”期间下降极为明显,间接显示出当前我国青年研究力量在学校体育研究领域的薄弱,从研究力量和研究事业的延续性来看,这是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高层次的学校体育研究人群可能在逐步减少。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层面的研究者需要具备优秀的研究素养、能力和前期研究基础,而来自于基层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性研究还暂时无法达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层次的研究水平,由于历年立项率的比例较低,导致很多研究者望而生畏。二是可能受到国家级层面课题申报的限制所致。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负责人当年不能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由于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每年立项数较多,而且研究的范围较广,使得更多的体育科学研究人员投入申报者行列,从而大大减少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人员的数量。

2.2 立项地域分布过于集中,学校体育研究呈现“地域边缘化”现象

从立项单位的地域分布来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中三大区域。立项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共立了147项,占了总立项数的44.8%,立项优势明显。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还有几个省近二十年来只立了1项,甚至还有2个省份为0项,间接体现出这些省区在学校体育研究实力上的薄弱。我们从表4可以看出,从排名24位的内蒙古开始以后的大部分省份均为我国“边、远、穷”地区,2020年全国GDP排名后4位的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均在此列。这些“边缘化”省份受到经济制约、人才外流和难以引进人才、发展观念、科研体质机制障碍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在学校体育研究上人才匮乏,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校体育研究的“地域边缘化”现象[9]。

2.3 立项单位种类繁多,体育学科实力优势使立项分化明显

从2001年至今,有160家各类单位立项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课题的研究任务,包括师范类大学、体育院校、财经类大学、中小学、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各种类别的立项单位,其中师范类高校和体育类高校立项数占了总立项数的48.48%。立项排名前10名的单位学科实力优势明显,学科实力是研究实力的体现,研究实力决定了立项实力。因此,学科实力上的差距使立项课题数量分化明显。但这种立项特点并不能繁荣全国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反而会使更多的研究者望而却步,甚至较少关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从而导致学校体育研究人员数量上的不足,也会导致成果产出数量、质量上的短缺,这势必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质量。

2.4 学校体育研究主题“陈旧”,缺乏亮点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10]自此,“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基本上得以正式确立,这个思想的确立是中国学校体育进入新世纪的指路灯。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11]。因此,学校体育关注学生的健康自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点课题,大学生、中小学生、青少年、健康、体育运动等研究关键词出现频次高是无可厚非的。正因为如此,近二十年学校体育研究依然还是以这类研究为主,导致重复性研究领域不断出现,而新的学校体育研究领域还深埋地下未能被挖掘,导致学校体育研究缺少了一些亮点和新意。比如当今人工智能与学校体育的研究、体育强国与学校体育的研究、四个自信与学校体育的研究、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体育的研究、德智体美劳整体化课程设计的育人体系研究、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学校体育的研究等相关研究成果尚缺乏。同时,迄今为止立项的课题大部分属于学校体育实践与应用类型的研究,学校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比较缺乏。

3 我国学校体育研究未来展望

3.1 统筹协调规划立项课题的地域和类别分布,均衡支持和发展学校体育研究

从2001年以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的地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的立项数量比较低,尤其是西南和西北地区立项最少,未来需要统筹规划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的区域分布,尤其对于近二十年立项都没有或极少的省区有所倾斜,鼓励和支持这些区域有意从事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坚持学校体育研究。2016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中西部教育置于全国教育总体格局中谋划设计,统筹中西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谋划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相互配套、相互支撑,形成合力。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12]教育现代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学校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学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创新,学校体育科研创新的繁荣是推动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立项布局上理应统筹西部教育科学研究,从立项倾斜和政策鼓励上激发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科研创新活力,促进东西部学校体育研究的均衡发展。

青年立项课题数量的严重下降趋势是需要警惕的问题,在关于青年课题立项上要关注青年群体研究者的努力,要从立项数量的提升上鼓励和支持青年研究人员的研究兴趣,让他们在不断的努力中看到成功的希望,激发他们对于学校体育研究的热情。唯有如此,才可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产出更多的学校体育研究成果,繁荣学校体育的学术创新,从而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3.2 搭建全国学校体育研究学术共同体,鼓励和支持跨单位、跨地域合作申报研究

区域协同发展是国家均衡和共同发展重要的路径,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的差距明显,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推动东部和西部教育的协同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建立学校体育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以东部带动西部的学校体育研究,提升西部学校体育研究的质量。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教育、文化、人才、信息等资源的聚集地,资源充足,[13]而西部地区由于受到资源贫乏的影响,在学校体育的学科发展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可以从顶层设计的制度上搭建全国学校体育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来实现东部带动西部的措施,比如通过学校体育学术平台、资源共享、人才交流、成果分享、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合作研究等形式和途径带动西部地区学校体育的研究与发展。从近二十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体育学课题来看,没有一项立项课题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单位联合申报的,也就是说,学校体育研究还是处于“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境况。国家层面应该鼓励和支持跨单位、跨地域合作研究,尤其要鼓励当前在全国学校体育专业实力强劲的双一流师范大学和体育院校来牵头推进跨区域和跨单位的合作研究,从政策上有计划地支持东、西部跨地域和跨单位联合申报,以此促进东、西部学校体育研究的协同发展。[14]

3.3 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研究更加科学化

“一门学科的权威性是基于普遍接受的方法或真理。”[15]即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与价值要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受,是因为这门学科所揭示的规律、方法、原理体现出来的价值真正被社会所认可。学校体育虽然不是体育学科体系层面的学科,但它在学校教育场域中不可否认是一门课程形式的学科,而它的基础是体育学科。从已经立项的328项课题中发现,开展学校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学校体育实践与应用类课题占了大部分。基础理论研究相对于实践与应用类课题研究来说更加费时费力,成果产出的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实现“短、平、快”的功利效果。当“科研是为职称服务”的学术功利化思想成为一种“学术主流”思想,研究者获得自己想要获得的职称后不再科研,而实践与应用类课题能快速产出成果,因此,潜心进行学校体育基础理论研究者少之又少。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没有基础的应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有必要有计划地增加学校体育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立项课题的数量,鼓励研究人员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尤其可以尝试建构学校体育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研究,推动学校体育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对学校体育研究与学校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4 建立学校自身的学校体育科研平台,尤其支持青年人才从事学校体育研究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学校体育研究的主体力量还是学校的体育教师。作为一线从事学校体育实践的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认知较深,在学校体育研究上具有自身的研究优势。但是学术创新以及科研绩效需要重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源上配备需要学校建立自身的学校体育科研平台,提供研究经费、研究场所、研究器材设备、运行机制等一系列的资源供给才能实现。在学术平台保障中让老一辈有经验的学校体育研究人员继续从事高水平的学校体育研究。同时,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进入学术平台从事学校体育研究,通过以老带新、经费支持、学术交流平台搭建、教育培训、网络学习等措施与办法,让更多的青年人才从事学校体育研究,培养更多的学校体育研究人才,为申报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课题奠定宽实的人才基础。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校体育研究的内生动力,才能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学校体育研究上的差距,才能进一步繁荣学校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课题规划科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科学
迎接“十三五”规划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