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方尧 黄 凯 雷艳萍 梁 勇 杨才誉 雷光鸿
基于甘蔗制糖产业链、校企协同建设制糖特色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宁方尧 黄 凯 雷艳萍 梁 勇 杨才誉 雷光鸿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甘蔗制糖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巨大人才需求,给制糖专业群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产业相关岗位的不断更新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校企协同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高职制糖特色实训基地建设,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新案例。
校企协同;制糖特色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随着我国蔗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甘蔗制糖产业链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产业相关岗位的不断更新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始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具备竞争优势。加强对我国蔗糖产业的高科技现代工业研究,加快数据库和资料库的建立,开发蔗糖新型压榨工艺、提取工艺、制作工艺,研究企业标准化生产,培养和培训蔗糖产业科研人员,引入数字化设计等现代技术,融入“健康”“绿色”“智能”的先进理念对于推进蔗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蔗糖企业经济效益,增强蔗糖品牌竞争力,提升我国蔗糖产业的综合实力,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亟需新型实训基地的支撑,校企协同共建制糖特色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新案例。
“十三五”期间,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13〕36号)以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制糖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结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和投入,高职院校食品加工类专业的硬件设施和内涵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正在向着社会的需求侧发展,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缺口。广西制糖产业方面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欠缺,社会对于制糖行业认知不足,招生困难情况严重,一定情况下制约了制糖产业向技术型产业转变。
(2)高技能人才缺少。广西的制糖产业大而不强,高技能人才偏少,在岗员工整体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缺少从事制糖行业的高技能人才。
(3)实训基地设备不足,且难以对接真实岗位,难以开展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制糖产业及产业链的迅猛发展,契合企业与社会对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渴求,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有所革新。
根据《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桂教职成〔2016〕1号)文精神,职业院校要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要树立学生主体、人人成才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主动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将校企合作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贴产业和职业发展需求。制糖专业在人培模式改革上树立了“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关注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创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环境[1]。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制糖专业实训基地在建设时,与国内制糖标杆企业协同合作,对国内制糖业及其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会,明确制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参照制糖加工技术及其产业链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建立了基于现代学徒制“4I(国际化International、创新化Innovation、智能化Intellectual、信息化Information)一体,旺工淡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认知、企业文化、制糖技术操作、生产技改、设备维修、设备保养、设备安装、职业道德、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项目作为实训实习项目,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递进式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并带动了制糖专业群其他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在国际大背景之下对广西糖业乃至中国糖业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调研,寻找制糖企业生产周期规律,在制糖企业生产的淡季,设置制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榨季设置制糖实训实习课程,响应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将国际化(International)、创新化(Innovation)、智能化(Intellectual)、信息化(Information)融入课程教学,形成“4I一体、旺工淡培”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
将产创赛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已成立的智慧糖业产业学院为平台,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创新“校企联动现代学徒岗位培养模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接“4I一体、旺工淡培”人才培养体系,让教师与企业一体,变为行业痛点的诊断者,与学生一体,变为企业痛点的揭榜者,让企业变成生产实操的练兵场,让教室变为迎接挑战的创意营,让作业变成作品,将作品变成产品和解决方案,形成专创融合育人新特色。
按照教育部要求,将“1+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课证融通,所选的课证融通课程对应制糖生产过程的典型工作岗位,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设置制糖工学一体生产项目,开展工学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助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体做法是:将食品检验与管理“1+X”证书考核的模块与制糖专业基础课“食品微生物”、专业核心课“制糖工业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专业实践课“食品制作与质量控制实训”等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将生产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教学项目之中,通过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之间交替,计算机仿真训练与真实生产操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单项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四级递进[2]。
在制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时建立以全面提升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的建设思路,成立“双带头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制糖专业教学团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学习和适应制糖专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捕捉技术市场前沿的能力。
3.2.1 制糖专业“双带头人”培养
制糖专业“双带头人”培养主要由校内校外专业带头人组成。校内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主要通过到合作制糖企业培训中心进行专项培训以提高技术水平,把握糖厂技术的发展方向;到外国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以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参加教育部门的培训,或参加企业顶岗、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等方式提高专业带头人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超高的实践能力及组织能力,具备把握制糖专业发展方向及动态的敏捷思维,能在制糖专业教学与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并能组织和带领专业教学团队开展制糖专业建设。校外专业带头人是由在制糖行业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将企业元素引入学校[3]。
制糖专业“双带头人”的设置,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在“双带头人”的带领下将国家最新职业工种(食糖制造工)的考核内容融入人培方案,将糖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双带头人”引领专业教学团队开发校企合作高职特色课程标准、教材,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制糖专业教学团队参与企业科研、技改等工作,提升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在“双带头人”的领导下,制糖专业的办学理念、团队管理、科学决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2.2 制糖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骨干教师培养主要通过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的专项培训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到国内高校业务进修以提高理论水平,到国内制糖标杆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协助专业带头人开展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能主持项目化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建设,主持实训室建设及实训项目开发,参加企业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
3.2.3 青年教师培养
每年选派青年专业教师到区内制糖及其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以上的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发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校进行专业进修,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提高自身学历,使其成为制糖专业建设和发展骨干,确保制糖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2.4 企业兼职教师引进
企业兼职教师的引进主要是从制糖等相关行业中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以及能工巧匠担任专业的兼职教师。为了使制糖专业教学更贴近制糖企业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制糖实践环节的教学,让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习教学任务,参与共同开发制糖相关课程,编写实训讲义,参与顶岗学生的指导和管理等。同时,聘请两名制糖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每年参与制糖专业人培方案的修订。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在制糖专业的课程建设过程中,专业积极与签约制糖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食糖制造工国家职业工种考核要求、制糖在单元操作标准以及7S管理等内容融入课程。“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特点,做到根据制糖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根据岗位群要求校企合作共编能力本位教材。使学生以学习制糖生产岗位能力为核心,基于专业基础课程场景化、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专业拓展课程数字化三条主线来重构制糖专业课程体系,秉承“满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原则,逐步进行课程的替换和升级。专业基础课场景化,深入对接制糖工作岗位的任务背景,为职业能力养成打下坚实基础;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紧密对接制糖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校企合作,构建专业课程的项目;专业拓展课程数字化,重点对接新技术、新业态等,打造学生软实力,开拓格局与视野[4]。
具体做法是:规划核心课程开发计划,建立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制糖专业课程学习平台,开发相应的“三化”课程,与“4I一体,旺工淡培”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蔗糖结晶生产技术”“糖汁加热与蒸发生产技术”“糖膏分蜜生产技术”“甘蔗提汁生产技术”“蔗汁清净生产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制糖工业分析”“糖厂设计基础”“现代制糖生产”“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单元操作技术”“工程制图”12门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课程通过设计若干个工作任务,利用制糖特色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虚实结合的实训情景,使学生围绕企业真实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过程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通过理论考试结合实验技能考核,改进结果评价。运用智慧教学平台,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工作与学习紧密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成为满足制糖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创新创业引入课堂,完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深入了解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双创”人才为目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创造思维,学习创业课程,以“制糖生产技术—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为课程主线,以古法红糖生产车间—功能糖生产车间—饮料生产车间为基本载体,以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考核目标,完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组建制糖创新创业工作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有效地结合和升华,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
制糖特色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制糖行业全链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糖业一体化发展,拓展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新领域。探索开发5~10个实训项目及配套实训资源,满足制糖专业群学生实训及社会培训需要,并兼顾食品类、药品类、物流类、电子商务类、自动化类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把实训基地打造成为集教学实践、生产实训、技术研究、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技能鉴定六位一体示范实训基地。
特色实训基地的建设,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基于现代学徒制“4I一体,旺工淡培”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的保障。
从制糖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成效看,只有紧跟时代脉搏,响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需求,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构建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优质就业铺平道路。
制糖专业特色实训基地成立以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企业真实任务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项目任务,真实体验工作角色,强化职业意识,践行“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通过成立“双带头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制糖专业教学团队,使得专业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及人才培养水平取得了较高的成效。建成教学实践、生产实训、技术研究、创新创业、社会服务、技能鉴定制糖专业六位一体示范特色实训基地,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对校内其它专业起到了标杆引领作用,带动了专业群及其它专业加快建设和发展。
在专业建设中,要加强高水平师资梯队建设,校企双方充分发掘利用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合作办学,互补双赢,使特色实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曹澍,郑丽梅,张利华,等. 服务产业人才需求新发展的先进制造新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2022(12): 7-11.
[2] 杨莉.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新商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22): 182-185.
[3] 王赟,茹新宇,咸屹.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技能人才培养[J]. 国际公关,2022(18): 47-49.
[4] 陈彦霖. 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4): 32-35.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a Sugar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 Training Base Based on the Sugarcane Sugar Industry Chai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aking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sugarcane sugar industry chain has brought huge demand for talents, posing new challen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ugar manufacturing professional groups. The continuous updating of industry related position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al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sugar specialty training ba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build on-campus and off-campus training bases,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teacher" teaching team,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ore courses combining work and stud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and provides a new cas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 training ba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gar production training bas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2023-03-28
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工业院科研2020001KY025);2018年广西职业教育第二批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桂教职成〔2018〕65号)。
宁方尧(1977-),女,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制糖生产过程强化、制糖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雷光鸿(1969-),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从事制糖新工艺研发、制糖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A
1008-1151(2023)09-0141-04
G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