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五育”并举理念的实践研究

2024-01-02 08:27:03
关键词:五育美育法治

王 佳

(长春新区北湖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立足学生发展需要,精准把握学生现实情况,积极创新和变革育人理念,全面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小学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增进学生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五育”并举的内涵及目的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学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领和指导学生健康高效成长,不断增进和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及发展能力。“五育”并举是一种科学的育人理念,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应注重深入把握“五育”并举的科学内涵,充分理清“五育”并举的科学目的,有效推动“五育”并举的实施与发展,真正促进小学生高质量发展。“五育”是指五个方面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德育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学生智力以外的内容,关系着学生健康发展。智育的目的在于增进和优化学生智力水平,引领学生掌握翔实的课程基础内容,并积极将这部分内容运用到实践中。体育能增进和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引领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形成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美的探究素养,整体强化提升学生审美认识能力与品鉴能力。劳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观念,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在小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深刻内涵,教师要系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把握好“五育”并举的正确理念,充分发挥“五育”并举的关键作用。“五育”并举的目的与作用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全面贯彻“五育”并举理念,能整体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受传统育人理念影响和制约,教师在传统育人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明显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与认识。实践中,教师深入贯彻“五育”并举,可以整体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其次,全面贯彻“五育”并举理念,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还应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劳动能力、创造能力等。教师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全面坚持“五育”并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融合“五育”并举理念的路径

(一)德育为首强化价值引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深入推动“五育”并举,应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德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更好地提升德育成效,必须把握好切入点,以精细化的教育内容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快速消化吸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具体德育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以生活化的任务或问题作为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快速建构起自身的德育思维,积极领会德育与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比如在具体的德育中,教师为引领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和帮助父母或长辈,可以从学生日常熟悉的场景或生活等入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回忆父母或长辈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身边的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适时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与互动。在这样多元且具象化的教学中,学生对德育的认识会更加深刻,也更加具体。当然,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实践属性,积极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通过前面的德育引导,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身边的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尝试为父母做一件事,如清楚记得父母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送上礼物和祝福,为长辈捶捶腿、捏捏肩等。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精准地认识德育,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开展智育激发学习热情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五育”并举理念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为整体提升和增进学生素养,在实施德育的同时,还应科学地实施智育。科学且长效的智育,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全面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智育是“五育”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任务,与其他几个方向不同,智育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学科、教材、方向,旨在通过系统性、规范性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具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具体内容,积极挖掘教材中充实且丰富的元素,巧妙选择恰当的内容,将课程教学与智力引导全面结合起来,真正增进和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比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趣味性的游戏内容,让学生在相对快乐的氛围中进行高效学习。教师通过设计脑筋急转弯的游戏,让学生快速开动脑筋,积极展开想象。在游戏比拼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成为游戏的主体。游戏结束后,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要对学生的思考方式等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游戏规律。再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可以创设竞赛类的情境。在学生争相学习的背景下,教师再进行整体性总结与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记忆,切实增强学生的智力。又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丰富素材,依托丰富多元的励志故事,培养学生高效化的情感养成,确保每个学生均能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并养成良好的文化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智力素质。

(三)融入体育增进学生身体素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五育”并举的全面实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整体素养,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五育”中,体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优化学生的身体机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制约,部分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明显缺乏对体育的重视。在他们看来,体育是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事实上,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体育同样具有关键作用。依托高效且科学的体育,教师能系统引领学生健康发展,也能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依托科学的体育,教师能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文化,让学生远离垃圾食品,注重饮食合理搭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创设一些健康类的体育游戏,比如踢毽子、荡秋千、捉迷藏、丢沙包等。这些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不仅能充分体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团队意识。也能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游戏中更好地进行认识与把握知识,如不能孤立甚至霸凌同学,积极融入集体,从而切实增进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在讲解“我锻炼我健康”内容时,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积极创设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夺金时刻,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直观认识,确保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把握。受网络文化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虚拟世界。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有必要借助这些现象开展科学的体育,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认识到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危害性。

(四)融入美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美育认知,要不断增进和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确保学生能自觉发现美、认识美、探究美。同体育教学类似,部分教师认为美育是美术课的主要任务。事实上,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教师要从学生长效发展的实践出发,积极融入美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科学陶冶学生的情操,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素养。教师从生活、传统文化、人际交往、处世态度等角度展开美育教学,也可以巧妙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以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美的把握与认识,确保学生能从不同视角、不同方向认识美、把握美、领会美、感受美、品鉴美。如在美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些新时代学生的美育素养以及认识,如热爱劳动、积极帮助他人、爱护自然环境、珍惜花草树木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化的内容,引领学生不断优化自身的言行举止。再如,在美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辩论。教师以具体的美育内容为引领,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辩论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通过辩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也让学生真正理解与把握美的价值与作用。另外,美育渗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展示。比如,教师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美的行为或事物等,通过讲演或再现等方式进行课堂呈现,有人扮演摔倒的老人,有人扮演路人,这样既能打造活跃、高效的课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主动性。

(五)融入劳动教育形成劳动观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为真正践行“五育”并举的科学理念,教师要注重全面融入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且积极的劳动观念,确保每个学生均能自觉主动地投身于劳动实践中。劳动是伟大的,劳动也是光荣的。但不可否认,现阶段的小学生较少或基本没有参与过劳动实践,也没有真切感受到劳动的重要价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内容,立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科学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且积极的劳动观念。如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件家务,让学生通过主动实践和积极参与,切实感受到家庭劳动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家庭成员的认可。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将理论课堂演变为实践课堂,如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劳动,让学生共同打扫、布置教室,一起擦玻璃。当学生看到窗明几净的教室环境,通过劳动获得的成果后,他们自然会珍惜劳动成果,也能感受劳动的作用与价值。与此同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丰富的实践情境,积极拓展和延伸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街头、工厂、农田等场景中认识劳动,感受劳动。如教师创设角色体验的任务,让学生体验环卫工人的艰辛与不易。教师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走上街头巷尾,主动帮助环卫工人进行文明创卫。在这样的劳动实践中,学生对于劳动的感受与认识会更加深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全面践行“五育”并举的科学理念,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充分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美育法治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