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机制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4-01-02 07:27吴建中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毕业生协同院校

吴建中

(a.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b.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1106)

一、问题提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日益受到政府重视,成为热点问题,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实现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即职教二十条,指出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里“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就是提升就业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为此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和决策,以适应新时期国家的战略与规划,保证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开创我国职业教育的新时代。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协同机制、高职院校就业质量内涵和提升机制,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其原因,阐述基于协同机制视野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为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献计献策。

二、文献研究回顾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其提升机制一直是政府和高职院校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比较多,文章主要回顾了协同机制、就业质量内涵及高就业质量提升途径等相关方面。

(一)协同机制

协同机制主要是通过沟通使各方力量相互协调,最优发挥各方力量,使毫无秩序的系统变得有序。协同是搭建起政府、企业、学校多利益主体之间协调的桥梁,通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高职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从而保持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高职毕业生更好地扩宽就业渠道。通过协同机制,根据多利益主体的要求,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根据社会市场的变化不断转变理念,促进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就业质量内涵

就业质量内涵,是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阐述其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界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内涵具有参考价值。赵明(2019)认为:“就业质量是就业者的主观感受或区域内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2],就业是好是坏,很大程度是一个人的内心体会和感受,主观性比较强。钟云华等人(2020)界定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从事工作的优劣程度及工作本身特征满足其客观物质需要与主观精神需要的度”[3],具体包括价值、层次和时间等方面,强调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彭正霞等人(2020)解释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主要从就业单位工作特征满意度、职业匹配度和就业总体满意度三个方面来测量和描述他们的就业质量”[4],进一步扩大了就业质量的外延,丰富了就业质量的内涵,把就业与大学生在校专业相关度联系起来。这些研究成果深化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研究内容,为科学界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概念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是指高职生在毕业后从事某一行业中获得的满足度和获得感,满足度高,获得感好,就是高质量就业。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的满足度和获得感是指金钱等物质财富,可以量化的,精神的满足度和获得感是指荣誉等精神财富,是一种心理体验。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高是指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和国家社会都满意,是理想化的就业质量。

(三)就业质量提升

研究就业质量提升,源于就业质量存在众多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概述其得失,对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赵明(2019)认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需要“创新教育模式,发挥不同主体功能,科学规划就业期望值,提升就业效用”[5],简单地说,要改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非一日之功。罗筑华(2019)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改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学生开阔形势研判的视野,以通识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以专业教育思想引领学生凝聚专业发展精神”[6],主张做好三观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比较重理论轻实践,明显不足。虞凯等人(2020)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Probit 模型,提出财经类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思路,“加大教学改革项目的执行力度、实践课程的开发力度、课程思政的改革力度和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7],注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有一定参考价值。陈勇(2020)研究了社会网络化下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路径,提出从人力资本视角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认知能力和个人品质,以及通过网络融合学校和学生协同能力,[8]强调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在大学生就业实践中较有实用价值。

高职院校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从理论上阐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途径和改善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使之更丰富、科学和实用,这对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体等相关利益者都非常有现实意义。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高质量就业更难”是困扰多年的社会问题。[9]总结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成果的同时,通过院校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概述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存在三大问题,亟需正视。

(一)缺乏人才培养规划,毕业生就业相关度不高

高职院校缺乏人才培养规划,导致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关度不高。根据《2021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的大学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趋势图,2020 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相关度为63%。根据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高职院校中除了医药类毕业生就业相关度比较高以外,其他专业毕业生很难达到63%。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科类高职毕业生,大概只有45%的学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工科类学生大概有75%从事与自己专业知识相关的工作。如,职业院校学广告设计的学生大约30%毕业后从事与广告有关的工作,学财务会计类的只有约40%的毕业生从事与财经相关的工作,而且这种相关度具有地域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就业相关度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毕业生相关度比较低。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相关度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缺乏人才培养规划,专业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不强,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亟待通过人才培养规划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产教研协同度薄弱,毕业生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

在就业与招聘市场上,经常看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招聘企业找不到满意的员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不相容,探讨其现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及我国高职院校产教研协同度薄弱。“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大学生能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能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并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并不易被人模仿的一种综合能力”。[10]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获取高质量就业岗位的重要条件,而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大都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就某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实地调查,得出的结果不尽人意。如财经会计类大学生,在毕业之前,还不能达到会计技能初级要求。主要原因是产教研协同度薄弱,影响了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虽然我国很早就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出台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产教研协同发展的路子,但在实现中却是两张皮,产教研总是处在纸上的合作,在实际经济活动和教育教学中,很难做到产教研三方协同育人,导致学校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素质人才,或不能及时培养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从而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极大地浪费了社会教育资源。高职院校产教研协同度薄弱,高职院校大学生没有就业核心竞争力,必然影响了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提升。

(三)片面重视就业率问题,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下降

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不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统计毕业生就业问题时,最关注的主要是就业率问题,政府部门甚至要求高职院校在某个时间点要达到某个就业率,这种只要求就业数量不要求就业质量的举措,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发布、汇报就业工作时,总是提今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多少。至于毕业生是临时就业还是长期就业,从不深入研究和调查。有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假就业或者为毕业生造假就业材料,以提升相关学校纸面上的就业率。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同时也损害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声誉,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反应强烈,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第一,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满意,就业质量差。大学生自身不满意,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累收入不高,必然觉得书白念了,从而觉得上职业院校价值不大,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第二,毕业生家长不满意。在我国,为了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大部分家庭都尽其所有,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能为家庭做贡献。但是从高职院校毕业后孩子却不能找到高质量工作,家长是不满意的,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民生与福祉。第三,企事业单位不满意。在许多高职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部分毕业生比较懒惰,在工作中不积极主动,还有部分毕业生缺乏真实的技术与技能,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与服务,导致部分企事业单位不满意。

四、基于协同机制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和大学生等齐心协力,形成协同机制,才能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解决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协同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增强毕业生就业相关性

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其培养规划必然不同。与本科院校研究型人才培养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强调实践性,职教二十条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 个月”。做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划,是打造高职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但是,在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规划与制定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更注重传授专业知识理论,其实质是根据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高职生人才培养规划,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划要以职教二十条为指南,在高职生人才培养规划制定过程中,引入社会相关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划制定。

为了做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划,高职院校教育者首先要与相关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深入、广泛交流和研究,了解相关行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技术技能与素质;其次,在相关企业的参与下,高职院校就如何在理论上培养新时代企事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与素质人才,制定出三年教育教学计划,规定了大学生在三年时间内应该掌握哪些专业知识与技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达到这个程度等;最后,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大学生在三年时间内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学校应该做到什么、学生应该做到什么、企业能做到什么。以流程为起点,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制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规划,这是高职院校做好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相关性的重要基础。

(二)协同打造产教研共同体,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要在职业市场具有优势,最关键的是要有就业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自身的资本,其主要特点在于它与人身自由联系在一起,不随产品的出卖而转移,是通过人力努力而形成综合知识与技能,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专业的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协同打造产教研共同体,提升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协同打造产教研共同体主要是创新校企共同体管理机制、产学研用融合机制和专业联合共建机制,开展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任务式培养模式。通过实训基地、工程中心、研究院所等校企联合机构,实现校企资源互助、文化融合和师资互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形成校企共同管理模式,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利益一致的共同体,使学生通过产教研共同体获取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教学中,以培养就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并鼓励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共同培养,从而在职业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三)协同高职院校、政府与企业密切协作,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从来就不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涉及大学生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等方面。因此,在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需要发挥大学生、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等的协同机制,这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在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就大学生个人而言,要积极主动寻求高质量的就业单位,并结合自身能力,积极寻求学校、政府和家庭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提高获得好工作的概率;就高职院校而言,在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求职外围条件,必要时以学校名义出面资助,如学校可以向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推荐本校学生就业,利用社会各行各业的校友资源,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出谋划策;就大学生家庭而言,在现代社会,每个家庭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家长要为孩子尽量创造一个友好的就业环境,主动联系现有资源为孩子寻找好的就业机会;就政府而言,在努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应时应地出台相关就业创业政策,从宏观上为大学生就业创造环境,尤其是贫困大学生,要积极发挥政府优势帮助他们就好业;就企事业单位而言,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条件许可范围内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给予支持,在岗位实践中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保证其岗位长期性和稳定性,既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也提升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五、结语

职教二十条提出:“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但在这一体系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是关键,没有高职生的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教育就难以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建成国家先进水平就成为一句空话。要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社会各界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人才培养力度;大学生在主观上要努力成才,主动就业;政府要发挥宏观优势,以政策指导高职生就好业;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要从自身优势出发,树立起家庭爱心和社会担当责任心,为高职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围条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提升了,建成国际先进水平职业教育目标就不难实现了。

猜你喜欢
毕业生协同院校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最“叛逆”的毕业生
协同进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