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嵌入视角下数字适老化的困境和优化路径

2024-01-01 16:58:50石双梅
传播与版权 2023年24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

石双梅

[摘要]近年来,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呈现与老年群体适应数字智能生活速度不同步的趋势,为此社会推进数字适老化的进程刻不容缓。文章基于技术嵌入的治理逻辑,认为适老化进程存在数字环境包容度不足与老年群体技术排斥心理双重叠加、适老化技术资源可及程度不足等困境。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从强化全社会积极老龄化理念、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服务供给机制和技术接入端、健全老年群体数字信息安全立法制度等方面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构建“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技术嵌入;数字适老化;老龄社会;老年群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而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适老化改造,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包容社会成为迫切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最新人口数据,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比14.9%[1]。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超过7%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即为老龄社会。这意味着我国从“老龄化社会”正式进入人口学意义上的“老龄社会”。

与人口老龄化趋势同频共振的还有数字社会和智慧社会的到来。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人类社会深度互嵌,互联网技术深入大众生活,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造了机遇。然而,在数字化进程中,老年群体由于自身素养、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心理障碍等与社会知识更新、产品设备升级、服务数字化的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2],导致其难以融入数字社会,无法平等享受数字生活和红利而被迫成为“数字弱势群体”“数字难民”或“数字遗民”。这条横亘在老年群体和数字智能技术社会之间的“鸿沟”,暴露了老年人在数字社会中的不适反应,引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此,文章从技术嵌入视角出发,基于技术嵌入的治理逻辑,分析技术嵌入适老化过程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探讨数字技术和老龄社会和谐共生的路径。

一、数字适老化:概念分析和技术嵌入逻辑

(一)适老化和数字适老化

“适老化”一词首次出现在2016年国家发布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但目前,关于适老化还没有明确的定义。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现实社会的“困老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3]。基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需要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注、关爱和理解,主动迎接银色浪潮。因此,笔者认为,适老化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社会、公众等主体从心理、环境、政策等层面做出调整,从被动改善老年人的基本生存环境到全社会主动适应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发展过程。

在数字化背景下,老龄社会相应地要求政府调整治理理念与治理结构,以更好实现社会良善治理,“数字适老化”一词由此产生。数字适老化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目标,针对数字技术应用给老年群体带来的治理问题进行必要“修正”[4],协同社会多元主体为老年群体提供公平、安全的公共服务和制度环境,普遍消除老年群体的数字生存困境,推动老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二)技术嵌入数字适老化过程的逻辑

“嵌入”概念最早由卡尔波兰尼于1944年提出,而格兰诺维特则将嵌入性研究推向新阶段,为研究经济社会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沃尔科夫等人于2007年首次提出“技术嵌入理论”,分析了技术进步引发组织制度变革的实现过程[5]。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强调技术手段和技术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组织的治理效率;第二阶段强调技术重塑治理主体的行为规则和思维方式,推动了主体互动并为解决社会治理困境提供重要资源;第三阶段强调行动者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和数据价值分析,围绕组织发展目标和社会转型需求进行组织制度和结构的自觉改造,实现技术治理和制度治理的良性互动。因此,技术嵌入治理过程是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治理理念更新、多元主体互动以及治理结构和治理制度革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看,技术嵌入数字适老化过程的逻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一是理念嵌入。数字适老化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以满足和适应老年群体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治理主体应通过建立与老年群体间的数字化联系,利用信息技术精准识别其个性化需求,并以需求引导为老年群体提供差异化、全面性、适配性服务,创造具有人性关怀的社会环境,提升老年人的数字体验感。二是结构嵌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社会的全面互联与合作为基础。数字适老化的建设需要多元力量共同参与,释放社会发展的活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社会、家庭合作推进适老化的格局。三是制度嵌入。以大数据为物质资料的数字社会快速变迁,推动了相关法制法规的完善和更新。为保障老年群体更好融入数字社会,构建普惠、和谐、公平、包容的制度环境是推进数字适老化的目标。总之,技术嵌入数字适老化的核心在于政府与技术共生,政府善用现代数字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适配的公共服务,使其能与年轻人共同享受数字时代的红利。

二、技术嵌入视角下数字适老化的困境

(一)数字环境包容度不足,弱化老年人的数字融入

数字信息时代呈现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社会形态和结构,使老年群体由于接受新知识能力和数字素养不足而被迫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融入数字环境,导致其更排斥数字信息技术而成为“边缘群体”。第一,家庭的年轻一代作为“数字原住民”能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与慢步伐融入数字社会的老年人存在沟通障碍和代际冲突,由此弱化了老年人的数字融入。第二,社会的认知体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在对老年人的认知误解以及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没有形成对老年人友好的环境氛围,极易导致老年群体远离网络。第三,由于老年群体对智能产品的消费力度低于年轻人,因此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选择性地忽略了老年群体的需求,大多数产品的开发理念偏向于年轻人。第四,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以及学习能力较强忆困难等原因使老年人对数字技术产生恐惧感,导致老年人增加对数字网络的心理排斥。

(二)适老化技术资源可及程度不足,老年数字接入端受阻

老年数字接入端指老年群体通过接触智能产品、互联网宽带等接入设施来获取技术信息资源和享受数字生活的基础条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中的公共资源配置仍不均衡,老年群体原本被视为服务需求表达者与服务方案设计者的角色逐步被异化为公共服务的被动接受者[6],使其在公共资源和机会分配等方面的选择权和享受权不断被挤压,导致老年数字接入端受阻。一方面,部分智能设备的设计和功能对老年人不够友好,技术有用性和应用性的感知缺乏使老年群体的智能设备使用率降低;并且部分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覆盖率不足,网络运行速度较慢,收费水平较高,数字技术可及程度不足,导致老年群体难以在线上获得数字资源享受便捷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老旧社区的智能化改造工程迟滞;技术融入城市生活场景的设计对老年人的特殊性考虑还不周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有待建设智慧空间。

(三)适老化制度缺失,老年群体权益保障亟待强化

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数字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与我国现有的适老化制度建立呈现不同步趋势,老年群体拥有的权利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割裂状况。一方面,人工智能防范制度缺失。人工智能的算法具有特定的逻辑,收集和掌握的数据单元越大,预测需求的能力就越强大,而这极易引起算法歧视。在现实中,年轻人比老年人接触网络的频率高、时间长,人工智能后台能够收集的数据量更大,这就可能使得老年群体的需求简单化,难以被真实描述和回应,导致老年人的信息权利被弱化。另一方面,老年群体的隐私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不完善。由于老年人信息辨别能力较弱,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增强,同时对数字设备使用不够熟悉,因此其个人隐私易遭到泄露,危害个人财产和信息安全。

三、技术嵌入视角下数字适老化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全社会积极老龄化理念,共建老年友好环境

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兼顾各类人群数字化应用的环境和数字素養差异,是建设老龄友好型数字包容社会的应有之义[7]。一是政府要不断增强回应和满足老年群体数字化需求的能力;向全社会注入积极老龄化观念,提高对老年群体的数字包容水平。二是社会要加强价值偏见治理,倡导年龄平等的理念,宣传和弘扬 “养老、爱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构建老年友好的环境。三是企业要树立“科技向善”的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对老年群体实际需求的调研和评估,推出适合不同老年群体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善于用数字产品贡献力量,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效能。四是家庭要重视对老年群体的非正式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智能设备使用技能,帮助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家庭内部要鼓励年轻一代与年老一代耐心沟通,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和新媒体,使老年人克服对新技术的恐惧。五是老年群体自身要转变观点,主动拥抱新技术,了解互联网和学习技术使用技能;同时老年群体间要相互交流和互助,从而提升数字学习成效。

(二)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服务供给机制

弥合老年数字鸿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8],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协同社会组织、市场、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

一是政府要发挥好老年服务供给的主导作用,厘清各主体间的职责;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通过财政补贴、服务购买、成本补偿等形式增加数字适老化的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创造适老化投资环境,引导更多服务提供者加入老年群体生活服务和照护服务的队伍中。

二是发展老年信息技术教育,提升老年群体在基本生活需求和更高层次需求方面的数字运用能力。这可由政府部门引导,老年教育机构、老年大学和老年服务机构等机构配合开设满足老年群体需求、适合老年群体学习的课程,并充分发挥社区基层、青年志愿者、公益组织、家庭成员等力量,宣传和鼓励更多老年群体参与数字信息与网络技能的学习培训,使其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

三是在城市智能化服务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要兼顾不会使用或不能使用互联网的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完善传统线下服务。社会服务机构、市场和社区应积极落实保留部分线下传统服务渠道,并合理配置引导人员、接待窗口和休息座位来确保老年群体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尤其在医疗、社保、金融、生活缴费等民生服务领域。

(三)完善技术接入端,增强数字适老化资源可及性

一是相关部门持续推进互联网提速降费工程和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的宽带网络服务协同普及工作,提供让每一个老年人都消费得起的数字网络设施和服务[9],尤其要将互联网基础资源下沉至农村边远地区,加快地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让数字服务广泛联通。

二是企业将科技创新融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企业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两个基本要素出发,根据老年群体的基本需求和个性化需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适老化智能产品,并配备老年群体易于看懂的使用说明书;同时,企业结合老年人不同的生活情境,探索多元化智能设备系统的适老化设计和功能,如简洁的页面设计、字体放大模式、语音对话模式等功能,提升老年人的数字体验感。

三是推进硬件基础设施适老化建构。政府要适时增加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参与老旧社区的智能化改造,扩大老年群体的活动空间并提供方便舒适的居家环境。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在将技术融入城市生活场景的同时要考虑老年群体的需求,推进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另外,政府要加强偏远地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服务的普惠水平。

(四)健全老年群体数字信息安全立法制度

一是完善老年群体的网络信息安全法规,为其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提供法律保护。这需要政府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法律政策的宣传,增强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利保护和救济意识,并不断提高其日常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同时,有关公共部门要完善日常监管制度,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管,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消除老年人参与数字生活的障碍。二是政府联合行业和企业共同制定老年人数字权益保护法,严格约束部分公私部门的数字偏见和算法歧视,并建立老年群体利益的表达渠道,及时举报违规行为,以保障老年群体的权益。另外,鉴于我国目前开始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因此数字适老化建设需要多样化人才的支持。政府要出台相对应的适老化人才激励制度,鼓励更多个人和组织在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和生活场景中服务老年群体,帮助老年人适应和操作智能终端,使其能主动融入互联网环境和数字社会。

四、结语

“银发一族”与数字交汇碰撞下的适老化领域是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推进数字适老化不仅是落实建设数字中国战略的重大举措,还是建设更高阶段文明程度和更高层次发展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为此,相关主体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社会资源服务供给与基础设施配置,完善老年群体权益保护制度,助推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创造公平、公正、包容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实现数字社会福祉共享。

[参考文献]

[1]王萍萍.人口总量略有下降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EB/OL].(2023-01-18)[2023-10-20]. http://www.stats.gov.cn/sj/sjjd/202302/t20230202_1896742.html.

[2]徐倩.老龄数字鸿沟根源剖判与数字包容社会构建方略[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94-101.

[3]闫慈.构建“适老化”社会心理环境[N].社会科学报,2023-01-04.

[4]陈德权,杜天翔.数字适老化的实践逻辑、概念阐释与实现路径[J].电子政务,2022(12):101-110.

[5]窦旺胜,秦波.技术嵌入视角下城市精细化治理逻辑框架与优化路径:基于北京市海淀区治理实践的分析[J].城市问题,2021(11):19-25.

[6]李熠煜,杨旭,孟凡坤.从“堕距”到“融合”:社会“智”理何以“适老化”?[J].学术探索,2021(08):96-103.

[7]杜鹏,韩文婷.互联网与老年生活:挑战与机遇[J].人口研究,2021(03):3-16.

[8]杨斌,金栋昌.老年数字鸿沟:表现形式、动因探寻及弥合路径[J].中州学刊,2021(12):74-80.

[9]陆杰华,韦晓丹.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J].人口研究,2021(03):17-30.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社会学视阈下的城市老年群体钢琴学习探析
戏剧之家(2017年17期)2017-10-10 22:36:58
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分析与研究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提高预防及控制慢性心血管疾病能力的意义
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医学信息(2016年37期)2017-03-20 08:34:48
农村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观察(2017年1期)2017-03-15 20:33:48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法制与社会(2017年6期)2017-03-11 06:09:32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老年群体的产品便利化设计探究
科技与创新(2016年9期)2016-05-28 16:51:53
农村养老模式建构探究
商(2016年12期)2016-05-09 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