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玉发 三明市三元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三明 36500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禽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畜牧业的发展为三明市三元区提供了就业岗位,改善了人民生活的水平,推动本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农业、食品加工业等发展。然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虽然近几年我国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 国务院也出台了许多政策, 针对畜禽养殖粪污污染和畜禽养殖水污染进行防治。但养殖场受畜禽养殖空间布局不合理、粪污处理不到位、还田(园)利用措施不规范等制约,畜禽养殖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仍很严重。
三元区积极响应国家“青山绿水”的号召,一直致力于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方面有所突破,目前来看,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高达96.95%,处理粪污的设备设施建设达到100%。
1.1 三元区种植业情况 截至2023 年, 三元区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 073 hm2, 蔬菜种植面积为5 800 hm2,园林水果种植面积为5 000 hm2,毛竹林种植面积为27 333 hm2。
1.2 三元区畜牧业情况 目前的三元区畜牧业,主要依靠生猪养殖来支撑, 畜禽养殖是三元区畜牧业的产业支柱。 全区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共62 家, 蛋鸡场3 家,2022 年生猪养殖存栏量达16.97 万头,蛋鸡养殖存栏量达11 万羽,主要集中于岩前、莘口、陈大三个乡镇。
1.3 三元区畜禽粪污利用状况 三元区畜禽粪污处理模式主要有异位发酵床与能源生态型两种模式,其中20 家养殖场采用能源生态型模式+异位发酵床模式,45 家养殖场采用能源生态型模式, 其余的牛、羊、禽等以散养为主,粪污可通过养殖户收集或自然消纳资源化利用[1]。
2.1 畜禽养殖空间布局不合理 在62 家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场中, 有37 家设计存栏1 000 头以下。一部分养殖场建在原来的低洼地区, 不利于排水和通风,与动物防疫要求相差甚远,该情况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养殖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大多数养殖户的生产区与生活区紧密相连, 既是养殖场,也是他们的家,甚至在养殖场与家之间都没有一墙之隔;畜舍之间间距很小,且舍顶过低,导致疫病频繁暴发,因此,养殖户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2.2 部分养殖粪污处理不到位 目前,畜禽粪便处理大部分是通过“堆积发酵-还田”简单处理利用,其中氮、磷等元素损耗大,造成资源浪费。 有的中小型养殖场(户)随便堆放几天就施用到农田,一是造成农田污染,如粪便中药物残留等;二是病原微生物没有被完全杀死,会造成疫病传播[2]。
2.3 还田(园)利用措施不规范 部分养殖场未能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施肥。中小型养殖场将管道布置在消纳地, 未采取再由多条管道向各方向施用,管道没有设置开关控制,未定期调整施用地块等。
3.1 全面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 在开展养殖之前, 养殖人员应该参照养殖业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养殖防疫管理办法,进行合理选址,提前做好规划和布局。可以请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建造圈舍时,要考虑通风、环境污染、清洁工作便利性等问题,还要配置各种功能区间,如办公室、医疗室、宿舍、粪便池等。 同时,需要特别设置消毒池和隔离区,以防止疫病传播和患病动物伤害。 生产区、隔离区、生活区应分别独立,以确保养殖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养殖人员应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3.2 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服务, 指导养殖场严格按照粪污处理设施标准进行建设,粪场、污水处理池必须做到“三防”,工作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工艺,指导养殖场(户)与种植户种养结合衔接,促进农业循环发展[3]。
3.3 规范还田利用措施 鼓励配套建设田间(林间)贮存池、输送管道、自动化喷灌等还田利用设施,促进畜禽粪污高效利用。 养殖场要根据实际土壤承载力、作物吸收度、气候变化规范使用粪肥。 中小型养殖场将管道布置在消纳地, 采取再由多条管道向各方向施用, 管道设置开关控制, 定期调整施用地块等。
总而言之, 三元区畜牧业发展虽然有较为广阔的前景,但仍旧存在着众多问题,例如牲畜粪污处理不到位、养殖空间布局不合理等。 因此,还需要做好技术指导服务,规划还田利用措施,并聘请专家对牲畜屋舍的建造进行指导, 以改善三元区畜牧业的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