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德仁
在第二届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长杨德仁作了“光伏硅材料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在光伏产业及技术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严重依赖化石能源。2022年,我国煤炭产量45亿吨,居世界第一,我国57%的电力来源于煤炭,相对应的欧盟只有21%。此外,我国去年石油进口5.08亿吨,对外依赖度为73%,天然气进口1.09亿吨,对外依赖度为45%。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不仅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而且严重威胁到我国的能源安全。
关于如何实现“双碳”目标,杨德仁认为,利用太阳能将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他指出,在过去的15年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全球光伏电池年安装量从2007年的2.9GW增长到2022年的230GW,增长了80倍,而太阳能组件的价格却下降到原来的二十分之一以下,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已经具有足够的成本优势。相应的,我国光伏产业也迎来爆发式增长,从2007年的0.5GW增长到2022年的87.4GW,年安装量增加170余倍。
杨德仁表示,我国太阳能电池原材料高纯多晶硅的产能持续增长,约15年前仅占全世界1%的产能,增长至现在的近80%,并且连续12年居于世界首位。技术方面,我国的单晶硅最长可达6米,从而可大幅度降低成本。光伏单晶硅和产业技术也成为我国卡住欧洲及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脖子”的技术。
杨德仁指出,世界各国对光伏产业规划长远,欧盟预计到205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比将达到30%,2100年将达到70%;美国预计从2020年至2035年,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从76GW将上升至1600GW;德国预计到2050年,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在目前50GW的基础上增长6到8倍,达到400GW左右。而我国也预计2030年,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00GW。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未来依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最后,杨德仁总结指出,太阳能光伏技术及产业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在该领域领先世界,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产业界及科学界共同努力,推动该领域技术的原始创新和产业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国的“双碳”战略贡献光伏产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