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忠 刘张童 史官清 赵倚林
(1.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48;2.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126)
纺织业包含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针织、印染等细分产业,劳动密集程度大,对贸易依存度较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纺织业发展经历了艰难起步、飞速发展、纺织强国、高质量发展等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成功均受到精准的行业政策扶持。
新时期,我国纺织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需要面对国际环境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限制、新兴纺织国家竞争等问题,面临“两头挤压”的发展压力,亟待新一轮的精准施策。笔者通过我国纺织业政策的分析,客观地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纺织业政策的演进过程,总结不同时期在解决纺织业发展困境时的政策供给经验,提出新时期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扶持方向,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文教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但各行业普遍面临“短缺经济”制约。具体到纺织业,由于工业基础薄弱,主要面临纺织品生产总量不足、机器设备落后与原材料不能自给的问题,所需的机器设备及原料均需要从国外进口。首先,纺织业产品总量不足。1949 年,在当时全国的5 亿人口中,城市里每人棉布平均消费只有2.33 m,而农村仅有1.67 m 左右[1]341,纺织品的生产无法满足当时国人的穿衣需求,面临短缺经济制约。其次,机器设备落后,新中国成立前全国纺织工业仅有500 万锭棉纺设备和几万台织机,尚未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生产效率不高,劳动密集程度过高。最后,原材料集中于棉、毛、麻等土地密集型材料,且总量不足,化纤等现代原材料的化学工业尚未建立。
2013年,白鑫用阿语出版了《中国道路:奇迹和秘诀》一书,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为阿拉伯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渠道与视角。2015年9月,阿拉伯国家出版商协会驻中国办事处正式落地银川,授权智慧宫对接阿拉伯图书版权和翻译业务。
为解决上述问题,精准政策措施如下:
(1)纺织工业机械化政策。首先,对纺织业官僚资本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解决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属问题,提升企业的发展效能。其次,国务院下设纺织工业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批建立的工业部门,对全国的纺织业进行管理。再次,决定在纺织系统内部自己发展纺织机械工业,自己制造纺织机器[2]93。这一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纺织机械工业影响深远,我国纺织机械不再依赖国外进口,为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此,我国纺织业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步入了动力机器纺织大发展的阶段。
(2)原材料自给政策。首先,从推动棉花增产入手,提出并实施了加大国家投资、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推动农民搞互助合作、改良棉种并推广等措施[3]63,这些措施对当时棉花产量的增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我国面临耕地面积少而人口较多的人地矛盾,增加棉花种植势必会以牺牲粮食种植面积为代价,不论是扩大种植面积还是调动农民种棉积极性等都不是长久之计,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建设一系列大型化学纤维工厂的战略部署[3]66,从根本上解决了纺织原料供应不足问题。1973 年,中共中央投资73亿元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建设上海(金山)、辽阳、天津、四川等4 个大型石油化纤生产基地,工业基地的建成创造了纺织工业史上的规模之最[1]462。纺织工业部继而提出建设10 个大化纤厂的计划,并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落地完工[4],为我国化纤工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为解决我国纺织原料短缺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在精准政策供给的驱动下,我国纺织工业艰难起步,解决了纺织机器制造、纺织原料依赖进口的问题,扭转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穿不暖”的窘迫局面,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 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党中央越来越将高效、高质量摆在了发展的核心位置,纺织行业也不例外。
(4)纺织业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纺织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6 年开始,纺织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黯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亏损额达到全国工业的首位,1997 年,全国国有纺织企业的亏损额已经上升至54%,资产负债率达到82%。归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市场机制在我国运行的时间还太短,有很多漏洞需要逐步完善。如: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纺织企业人员过多,生产能力已趋于饱和、低质量管理现象严重、产品创新跟不上发展、整个行业结构不合理等。面对这样的发展局面,1997 年召开的纺织业专题会议明确了改革纺织业、重振经济的目标,提出了“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方针,中央紧接着便实行了压锭补贴、贴息贷款、下岗职工安置、控制纺机源头等八项政策[7]。经过了短暂的调整,到了2000 年,全行业终于实现扭亏为盈,行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以压锭为切口的国有纺织企业改革改善了国有纺织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市场缺口被更有活力的民营纺织企业填补。
(1)取消布票制度。首要的政策在于1983 年起取消布票制度,纺织品开始向市场敞开供应,纺织业市场全面开放[5]。改革开放政策激发了市场活力,老百姓的穿衣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逐步解决了人民“不够穿”问题。
(2)制定纺织业三大终端产品发展战略。在宣布取消布票制度不久后,服装、家用纺织产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这三大纺织终端产品被当时纺织工业部定为纺织行业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以此来开拓纺织生产附加值,推动纺织深加工领域的发展[6]。此战略提出后,三大终端产品的生产规模有了巨大突破,1997 年,全国服饰衣帽产量达到了136.9 亿件,相较于1987 年增长了5 倍,每年增幅达到11 万件左右[2]96。
(4)提出建设纺织强国目标。2011 年,国内纺织业步入“十二五”的全新征程。行业发展整体向好,产业模式改革和消费水平逐步提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结合当时国内外形势发布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 年)》,成为我国纺织工业首个10 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围绕科学技术、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才队伍培养4 个方面,阐述了建设纺织强国的基本要求,为深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指导[11]。
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纺织业面临着产业快速恢复与发展的压力。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方针,给经济建设发展开了一剂良方,我国纺织行业借此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机遇,不断推动着纺织工业加速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我国面临严重的“短缺经济”局面,计划经济虽可以保证老百姓穿衣的最基本需求,但人们的生活中依然存在诸多不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逐步推动纺织业做大做强。
在经历了历史动荡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纺织工业成功抓住历史机遇,快速壮大纺织工业集群。到20 世纪末,纺织行业已经帮助我国成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拔得头筹,一跃成为纺织品生产、消费、出口大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深化发展做足了准备。
2001 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其带来的影响足以载入我国纺织业史册。入世后,纺织行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机构调整步伐,纺织业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业自此正式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并宣布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
(1)行业协会管理替代政府管理。2001 年2月,国家纺织工业局被撤销继而成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后更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这对纺织工业的独立发展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纺织行业将不再受制于政府直接管理[8],进入了由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服务、协调的行业自律新阶段。
(2)对接世贸规则的政策调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正式投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这也使我国因此享受了多项贸易自由化背景下的权利。其一,纺织、服装出口配额的增长。加入世贸组织以前,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一直深受出口配额限制。如今,《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了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一方面享有前阶段出口配额取消的权利,另一方面,对出口设限国的配额额度也享有25% 的增长,到了2002 年还增加至27%。这项政策改变了我国市场准入制度,拓展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生存空间。其二,关税下调。此前,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诸多贸易关税壁垒,而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合成化纤纱和面料均由于进口关税的下调而降低了出口制成品的成本[9]。关税的下调,降低了我国相关技术、机械设备以及纺织原料的成本,进而降低了整个行业的产品出口成本,这对我国纺织行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重新定义纺织行业地位。受20 世纪末纺织业产能过剩、发展停滞的影响,这一时期社会上逐渐出现了纺织业沦为“夕阳产业”的声音,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2009 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新界定了纺织工业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指出纺织工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10]。重新界定纺织业的支柱地位,重振了我国纺织业发展的信心。
(3)制定中国纺织业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我国纺织产品在国内供应充分的情况下开始走向世界,我国纺织业要实现“国际大循环”,把握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此项战略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据统计,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从1980 年的42.5 亿美元逐步发展到1990 年的168.9 亿美元、2000 年的530.4 亿美元、2010 年的2 120 亿美元、2015年的2 911.5 亿美元[2]96。至此,世界上还没有像我国这样拥有如此快速发展纺织产业的先例,其所形成的生产贸易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成人与继续教育必将大有作为。这就需要成人与继续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征程上有新担当和突破。为了探讨新时代我国成人与继续教育研究发展趋势,11月10日,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会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成人教育博士论坛”在南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多家研究单位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研讨成人教育研究新趋向。通过梳理会议代表的学术观点,可以管窥新时期成人与继续研究的部分发展取向。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工业经历了从独立发展到不断改进变强的过程,期间虽遇到过瓶颈,但经过党中央的政策引导最终向好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纺织工业在世界舞台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标志着我国从纺织大国一举跃升为纺织强国,为此后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李小树在“啧巴”嘴的时候,我一下子又想起许春花。许春花在洋娃娃不吃东西的时候,也会把嘴弄得“巴啧、巴啧”响,只不过她在“巴啧”时,通常都会皱着眉头。
我国纺织品出口一直以来对国外依赖程度较高,出口额在世界上也占据绝对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抬头,我国纺织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首先,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使纺织业中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被牢牢掌握,并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我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已大不如前,一些东南亚国家因其劳动力成本低的特点已经吸引了欧美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供应链、产业链加速向这些国家转移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带来冲击,纺织工业将在未来很长时期面临出口贸易的严峻考验[15]。再次,新冠疫情增加了贸易的大幅度波动,许多纺织品进口国失业率暴增、美元走跌等都间接造成了国际需求与订单的下降,进而导致了出口贸易难度的增加[16]。
(2)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的战略方向。2022 年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国纺织业未来一段时间提供了更具体的战略方向。纺织业一直以来对稳定我国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以及促进民生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未来将继续深入推进我国纺织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工业互联网引领纺织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实现纺织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建设;通过科技研发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此外,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纺织业绿色转型升级,帮助纺织工业实现“双碳”目标。
现阶段,我国正经历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纺织业更要在此时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高质量发展战略摆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助力我国建成新时代现代化的新型产业体系。
新时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对外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对内则需要持续的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具体到纺织业,主要挑战包括:纺织工业亟待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仍需创新突破,缺乏巨头企业支撑国际市场,纺织业出口贸易面临压力等。
语文课堂不仅仅只局限于在教室里,只要是能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地方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课上课后、教室家里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课堂,所以老师也可以把课后的作业当成是整体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老师可以改变一下课后作业的形式。传统的课后作业就是让小学生不停重复抄写的工作,这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根本毫无帮助,并且会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老师不如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这样学生既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又可以真正有效的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计算温度条件下各水样的矿物饱和指数(表3)发现,方解石、文石、白云石的饱和指数均大于0,处于过饱和状态,而ZGJ04方解石及文石饱和指数近似于0,接近平衡状态,说明碳酸盐及硅酸盐类矿物出现有沉淀的现象;石英、玉髓饱和指数均小于0,ZGQ08玉髓接近饱和状态。萤石能否达到平衡状态,主要取决于热水中的电导率,研究区萤石饱和指数处于-1.06~0.1之间,极有可能与冷水的混合有关。
我国纺织工业目前面临的转型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在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纺织工业信息化进程仍然有较大进步空间。这主要表现在整个行业数字智能化覆盖面窄、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其次,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足,我国纺织类企业整体研发创新能力较弱,很多还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这就导致了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弱[13]。因此,纺织工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将加快数字化建设以及提高研发创新能力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Post System in Yili Reg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纺织行业一直是我国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行业之一,长久以来对我国的环境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推动行业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纺织行业的绿色发展需要整个行业产业链同时发力,我国纺织企业目前从原材料到生产制造到纺织品销售以及最后的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绿色技术应用程度均不高,同时不少企业的绿色生产体系、绿色管理水平以及循环利用体系还处在较低水平。
我国纺织类企业的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还需加强。目前,世界服装品牌几乎被欧美国家起步早、设计理念先进的品牌垄断了话语权,这些老牌企业通过打造自身品牌价值,营销品牌理念,将其商品赋予个性标签从而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占据了大量的高端市场。此外,我国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想要依靠廉价劳动力,通过大量低价销售实现盈利也已经不现实。如何创立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服装品牌,便是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从业者需要面临的挑战[14]。
(5)推动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建设。为应对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格局变化,2015 年,国务院发布重要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2010 年以来,我国虽取代了美国纺织品销售量市场第一的地位,然而我国纺织品销售量的增加是以牺牲环境换来的。《中国制造2025》引导行业转变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制造模式,转向高度智能化、高度自动化的工业生产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这也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该文件对我国纺织制造业发展方向提出新的要求,它是纺织业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重要转折点。
(1)科技、时尚、绿色的行业定位。2021 年,我国迎来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了《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此纲要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纺织行业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标志性文件,明确了未来纺织行业发展的定位,即“科技,时尚,绿色”。其中,“科技”是要推动纺织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时尚”是要强化与凝聚消费者本土意识与文化认同,打造中国式的品牌内核;而绿色是强调绿色制造、再生循环与需求端绿色消费的有机衔接,加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融合统一[12]。这六字“行业定位”为纺织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具体抓手,纺织业未来将在具体的政策引导下实现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是实现行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力量之一,纺织行业细分领域包括纺丝、纺纱、织造、染色以及后期缝制等,加快推进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对提升纺织业资源配置效率与价值创造具有重要意义。纺织企业要继续强化对数字化的连续投入,加快工业互联网对于纺织业的变革,包括运用数字化迭代工具、研发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APP 等。但企业数字化投入高、见效慢,企业管理者对数字化认知较浅,企业自发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