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模式探究

2023-12-30 07:50顾诺金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家国日军抗战

顾诺金

家国情怀是一种博大且深沉的情感。《礼记》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有德君子便将其作为自身的成长目标,先修身,再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这个“家”,既是个人的小家,也是千千万万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便是现阶段家国情怀的现实定义。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过快,以及多元化文化的冲击,有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对未来也比较迷茫,家国情怀意识相对薄弱,对“家”与“国”的概念也不甚清晰。基于此,以史为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热情,明晰“家”“国”概念,树立文化自信,通过历史教学的厚重性与实效性,探索家国情怀培养的新模式。

一、体悟家国情怀,树立正确价值观

历史是一门承载着厚重过往的人文社会性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挖掘历史,学生能够收获大量的有益人文经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秉承育人目标,使学生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与意义。本文以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为例,对初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培养模式进行说明。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史料分析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产生共鸣。

教师借助一定的历史资料对本次课程做大致展示,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基调与情感倾向。

教师展示教学材料:

1.1937年12月18日,日军将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5.7万多人,全部用铅丝捆绑,驱赶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的挣扎者,均被刺刀刺死。最后,日军将尸体全部焚化。

2.同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道谁先杀到100人,两人胜负难分,重新再赌看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提出问题: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同学们对我们同胞的惨痛遭遇有什么感受?对日军的暴行有什么看法?

教师搜集学生答案并进行主题升华:同学们的看法都是正确的,要反抗侵略,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责任感,用自己的力量与智慧,为保护祖国、守护家园贡献力量。

二、知识传授,树立家国情怀意识

在确定课程主题基调后,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先为学生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并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动向,再提出教学问题,根据图片说一说对卢沟桥地理位置的看法。最后,展示赵登禹、佟麟阁等在北平保卫战中殉国的英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梳理出七七事变的相关历史信息,进一步引入在面对日寇入侵的危亡时期,国共两党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救亡动作,带领学生回顾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知识内容,并整理板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历史时间线与重要事件结点及影响。

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展示此前自行搜集的抗战乡土题材,如“苏嘉铁路75号桥日军炮楼遗址”“侵华日军芦莘厍周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有自身特色的描述形式讲解本地区抗战史实和国共合作的经过。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共合作的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的层面分析问题,并以抗战中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做主题升华。

三、拓展教学外延,凸顯家国情怀的当代意义

教师就教学主题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底蕴,深化家国情怀对学生的触动。先为学生展示“日本如何掩盖南京大屠杀事实”和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的相关内容,引发学生强烈的家国意识与民族责任感,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壮举。再为学生介绍抗战初期,国民党内流传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以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利用史实表现家国情怀的意义。

课程最后,教师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设计作业,鼓励学生结合民族复兴的伟业,为抗战阵亡先烈写一篇悼文,深化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中国历史是最好的阳光与雨露,在历史课堂这一沃土上,家国情怀会成为内嵌于每位学生心中的理想信念与行动导向。

猜你喜欢
家国日军抗战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我们家的抗战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忆·抗战
抗战音画
略谈“家国情怀”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