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陆文夫曾说过:“简单的猪肉随着时令变化,烧法不一,有老苏州戏称,一年四季就是要吃好四块肉,春季吃酱汁肉,夏季吃荷叶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吃的是与酱汁肉很容易混淆的酱方肉。”在上蒸下煮的酷暑,若不吃上一回荷叶粉蒸肉,可真有点辜负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盛境。
记得那一年高考前夕,天气溽热加上心理压力过大,我连着十几天只吃清粥小菜,最多喝一点冬瓜咸肉汤。父亲看在眼里,急上心头。他忽地想起,自己小时候,每逢夏日,祖父经常吃的荷叶粉蒸肉。灵机一动,父亲便有了主意,打算为他的宝贝女儿做一回荷叶粉蒸肉。
这道菜,荷叶贵在新鲜,最好是现摘的荷叶,这样做成的粉蒸肉才会有深入骨髓的清香。彼时,老宅早已拆迁,我家搬入楼房,已经没有开辟荷塘种植荷花的条件。没荷池也不要紧,父亲去菜场找卖莲藕的摊位,那些乡弄的扁担头上通常挂着一把新鲜荷叶。父亲不好意思白讨要,买了两只莲蓬,摊主顺带送了三张荷叶,颇有“买椟还珠”的意味。父亲用刀将荷叶裁切得大小合适,确保每张荷叶能包一块粉蒸肉。我则饶有兴致地旁观,紧绷的弦暂时松弛下来,不一会儿便将升学压力抛诸脑后。
选新鲜带皮猪肋条,将肋条切成焖肉大小块状,用茴香、生抽、黄酒、盐、糖……调制的调料汁腌制入味。炒制一碗黄灿灿的米粉是粉蒸肉的点睛之笔。先将粳米浸泡、晾干,炒至金黄即可出锅,趁热研磨成粗粉,将米粉倒入备好的调味汁中拌和,在切好的五花肉身均匀涂抹米粉。最后用荷叶把粉蒸肉包裹好,上笼屉蒸。所谓“火到猪头烂”,吃粉蒸肉性急不得,待到厨房热气蒸腾,荷叶清香隐隐约约在空气中飘散开来,才能小心翼翼掀开竹笼盖。那米粉的焦香、五花肉的肥香、荷叶的清香扑鼻而至,沉睡的味蕾渐渐被唤醒。
迫不及待扒开荷叶、掰开粉蒸肉,外面那一层米粉已完全被肉的油香浸润,在荷叶的映衬下,尤显清爽宜人,令人不由得食指大动。夹起一块五花肉放入口,轻轻一咬,肥肉温润不腻,瘦肉嫩而不柴,再夹一筷柔糯滋润的米粉放进嘴,滋味绵长,健脾开胃。父亲看着我吃完一整块粉蒸肉,一颗悬起的心终于落下来。我吃了粉蒸肉,一如当年秀才赶考吃了“定胜糕”,不论高考结局如何,做父亲的总算尽心尽意了。
忽而今夏,屋内溽热,我踱步至郊外荷塘公园,此时的“荷事”已然胜极到了难管难收的地步。暑热沸腾,一阵阵清香从鼻端渗透至肺腑,荷风习习,荷叶肥硕碧绿,高高擎出水面。我摘下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惬意无比,脑海里想起英国女作家扶霞·邓洛普笔下的一段文字:“夏日湖塘上铺满荷叶,用这叶子包裹腌过之后滚了米粉的肉块,荷叶粉蒸肉柔软黏糯……”
心血来潮,再摘两片完整荷叶,顺道去菜场买了个带有自然清香的竹制蒸笼。由于新鲜荷叶比较硬,不大好折叠,于是先将荷叶放热水中烫一下,再放冰水中冷却。如此这般,既使得荷叶变柔软,还能保持色泽碧绿,观之“弹眼落睛”。五花肉用生抽、老抽、茴香、料酒等腌制入味,将裹满米粉的五花肉用荷叶包裹好,上笼开蒸。待水蒸气缭绕氤氲,荷叶清香渐渐渗入肉中,一盘耳目清凉的荷叶粉蒸肉便算做好了。打开荷叶,里面的粉蒸肉白白糯糯,一如张爱玲《第一炉香》所述“如果湘粤一带深目削颊的美人是糖醋排骨,上海女人就是粉蒸肉”,夹起一块,入口酥烂香醇,肥而不腻,吃拌面的时候,当作浇头盖在面山,也是最好不过了。
很多时候,吃的不是美食,而是一种回忆。
编辑|龙轲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