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韩雷:从一方灶台走向三尺讲台

2023-12-29 00:00:00徐燕
家庭百事通 2023年8期

近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韩雷老师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他娓娓讲述了自己17年的求学经历,从只有初中学历的厨师,到自考专科本科,再到考取南开大学博士,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烟火小厨与高校教师,一方灶台与三尺讲台……他充满反差的人生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学习烹饪,可以慢但不能不努力

1981年,韩雷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16岁那年,他中考落榜,随后听从父亲的建议,到天津市烹饪技术学校学厨艺。韩雷想着有门手艺,至少能养家糊口。

一入校,韩雷就发现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之前都学过烹饪,而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小白”。在他心中,文化课没学好,是件挺遗憾的事,但手艺要是也没学好,就太没面子了。

因此,在学习时,韩雷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为了掌握菜品的口味,去吃客户剩下的菜,回去慢慢试验揣摩;为了练习拔丝技法,每天做1个拔丝山芋;为了刻好土豆花,每天刻1盆土豆……做不好感到沮丧的时候,父亲就安慰他:“你可以比别人慢,但不能不努力。”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韩雷,他学习时更刻苦了。

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韩雷参加学校的萝卜刻花比赛时,从上百位同学中脱颖而出:在5分钟内刻出3朵萝卜花,而且和老师刻的一样好。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努力的力量,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

从烹饪学校毕业后,韩雷来到饭店工作。工作期间,他发现服务员和厨师长的英语都非常好,有的甚至能用英语与客人交流。那时候,韩雷经常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学好英语,以后的就业之路也会更广阔。求学的萌芽就这样悄悄种下了。

巧的是,不久后韩雷就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天津商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免试入学招生简章,这使他心中的那团学习的小火苗燃得更旺。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亲听时,父亲鼓励他:不要为没有尝试过而留下遗憾,想做就去做吧。

自学高等教育虽然免试入学,但入学后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取得毕业证。2002年9月末的一天,韩雷决定辞去厨师工作,全力以赴学习自考英语。如他预料的那样,同事听后都劝道:“你现在的收入也还可以,万一没考上……这样做不值得。”

面对同事的挽留,韩雷坚决地回答:“我就想去试试……和你们共事,是我心中很珍贵的一段回忆,教会了我要诚诚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之后,他偷偷流下了眼泪,当厨师6年,付出了很多,就这样放弃心里着实有些舍不得。顿时,伤感的气氛弥漫开来,他安慰自己人生有舍才有得,既然做出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以勤补拙,越努力越幸运

2002年11月,21岁的韩雷怀揣梦想,来到天津商业大学,开始自考英语。一开始,他十分自卑,因为他不仅是班里年龄最大的,而且学历也是最低的。通常一个知识点,别人在课堂上就能消化掉,他却长时间捉摸不透。每次上课他都悄悄去最后一排入座。

后来,韩雷转念一想,工作辞了,学费交了,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必须全力以赴。从第二周起,他主动坐到第一排,由于基础差,只能靠耐心和毅力去消化每一个知识点。

学厨艺的经历,让韩雷坚信勤能补拙。他给自己制定了满满的学习计划:每天五点半起床,六点骑车到校练习口语半小时,七点左右吃完早点背单词,八点开始上课,午饭过后练习一小时听力,下午两点上课,五点半吃晚饭,六点上自习,直到自习室关门。

学校三号教学楼五楼518室,是韩雷长久的自习室。在这里,他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新概念英语》四册,不断重复,强化记忆,直到完全掌握。为了练发音,他把电影《阿甘正传》反复听了72遍,直到能倒背如流。短短6个月,他用坏了5个随身听。

这种方法虽然有点“笨”,但韩雷的英语成绩得到了很大提升,他的口语也变成了正宗的美式发音。他说:“我发现,烹饪和学习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慢慢地积累,不断地重复,多用点心。”

2004年,韩雷以优异成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这份成功的喜悦,使他内心变得更加坚定。于是,他再接再厉,又用3年学完了英语自考专科和本科的全部课程,提前一年拿到了毕业证书,渐渐找回了失去的自信。

书读得越多,韩雷越觉得自己知道得少。2006年下半年,他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学业目标——报考研究生。这一次,他选择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一如既往地把“重复”这一心得,贯穿到学习的每一阶段:六点开始晨读、上课、看书,每天在河北工业大学的教室里学习14小时以上。

对基础比较薄弱的韩雷来说,考研并不容易,第一次考研他以一分之差落榜了,他又锲而不舍地准备二次考研。吃饭时甚至舍弃了自己最爱吃的鱼,因为挑鱼刺比较费时间,他必须争分夺秒地学习。埋头读书一年,2008年3月,韩雷如愿考上了天津商业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二年级时有教学实践,韩雷给本科生讲辩证法。为了完成任务,他从寒假开始,每天在操场上练一个小时的课程讲述。由于准备充分,他的授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韩雷受到莫大的鼓舞,喜欢上了三尺讲台,心中滋生出考上博士、当大学教师的梦想。

从2011年到2014年,韩雷考博接连落榜,虽备受打击,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他说:“每次考试,看似又回到原点,但是它的方向是向上的,是螺旋式上升的。”

2015年,韩雷终于考博成功。这一天,他等得太久了,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独自走到一个角落里,哭了起来,尽情发泄这些年受过的委屈和不甘。面试那天,他拿出4年前就准备好的西装,双手做出喇叭状,仰天大喊:“这套尘封多年的衣服,我终于有机会穿上了!”

2016年5月,已过而立之年的韩雷正式拿到了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进入一个新阶段,他依然是班里最大龄的那个。读博3年,他阅读了600本书籍,发表了25篇论文,不是在上课,就是在看书、写论文、学英语,他还积极参加博士生讲师团,锻炼讲课能力,每一刻都不虚度。

圆梦教师,努力到无能为力

2019年,梦想照进现实,已经39岁的韩雷博士毕业,成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一名教师。从2002年到2019年,17年寒窗苦读,韩雷饱受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和别人异样的眼光,是父母始终默默在背后支持着,让他坚定而充满力量。美梦成真的这一刻,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感激涕零地说:“你们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

圆梦不易,韩雷十分珍惜,他保持惜时如金的习惯:五点起床练字,六点坐第一班地铁去学校,从家到学校的一个多小时车程,他先是读背15分钟的《唐诗三百首》,然后看资料、写论文……哪怕上课路上,他都在构思讲课框架,每次都提前半小时进教室,写好板书,等待学生上课。

韩雷的课格外受学生欢迎。有学生说:“您的课,我母亲比我还爱听,我妈总是泡壶茶,一边品一边听,像听评书一样。”有学生评价:“老师都是教书,可您还教我做人。”有时,学生也会开玩笑:“韩老师,您够‘亮’的呀!”韩雷明白,学生是在说他的发际线越来越高了。他也不气恼,兴致盎然地和大家分享起为什么这么“亮”,讲述他如何通过努力一步步实现梦想。学生听完,对他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说自己也要为梦想而努力。

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让韩雷很欣慰。他说:“我现在的目标就是上好每节课,培养好我带的学生,让他们上完这节课之后,对未来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有所收获。”

教学日程满满当当,但韩雷一直没有丢掉烹饪这门手艺。他喜欢在做饭时思考一些人生哲理,享受用心做菜的过程。在众多拿手菜中,他偏爱的是一味“鱼香”。在韩雷看来,鱼香味集咸、甜、辣、酸于一体,可谓是人生之味。因此,开心时,他会吃这道菜,提醒自己不忘过去,珍惜当下;郁闷时,他也会吃这道菜,安慰自己人生起伏,淡然处之。

从教4年,韩雷是学生的倾听者、开导者。2023年5月,有学生问韩雷,怎么看待网上流传的一些“内卷”“躺平”的言论。韩雷深有感触,耐心回答了问题,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从厨师到南开博士到高校教师的短视频,希望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激励大家不要把“摆烂”“躺平”当成司空见惯,更不能把它当成口头禅,在做了选择之后,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韩雷“开了挂”的求学之路,使不少考研失利的网友深受鼓舞,纷纷留言:“如果别人是从零起跑,那韩老师就是从负开始。可那又怎样,只要一路向前,都有属于自己的下一站。我要向他学习!”“不想考博士的厨子,不是好老师。”还有网友找到韩雷的微信,只为告诉他,看了他的经历,自己重新鼓起了考研的勇气……从课堂上的学生到网络上的粉丝,韩雷都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梦,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一定要努力,努力到无能为力。”年过不惑,韩雷把这句格言奉为圭臬。人生前半场,他用脚踏实地的奋斗为它作了注解,人生后半场,他打算继续践行它!

编辑|饶春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