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经济向好基础加固

2023-12-29 00:00:00钟言
债券 2023年11期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将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预算调整后,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在国际货币政策分化、我国经济回升基础尚需巩固的宏观形势下,本次预算调整更加彰显功能财政的重要性。

审时度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财政赤字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存在国际统一强制的警戒线。长期以来,我国赤字率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此次动态调整适应形势所需,也充分利用了我国较大的中央财政空间。调整后,我国政府债务率仍处于合理空间。

及时巩固经济向好态势。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持续恢复,但市场需求和信心仍有不足,向好的基础仍然需要巩固提高。增发1万亿元国债,资金用于支持薄弱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带动总体需求,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巩固完成今年经济目标和稳定明年经济运行的基础。

促进政府债务结构优化调整。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可调整优化我国政府债务结构。

助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自2023年9月下旬以来,全国20多个地区披露了特殊再融资债券文件,拟发行和已发行金额约1万亿元,用于偿还地方存量债务。通过适度扩大中央债务来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协调配合,合理控制地方债务。此次增发国债资金直达地方,为地方债务风险化解释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

2023年以来,财政政策连续发力,在数量规模上充分体现了积极特征。1—9月,国债累计发行7.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累计发行7.1万亿元。第四季度,再增发1万亿元国债,且提前下达了2024年地方债务预算。

下一步,在规模上加力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增强宏观政策协调性,促进数量规模形成效率、效果。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空间,优化政府债务结构,合理控制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推动建立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增强投资动能。除带动投资外,探索财政资金直达居民部门,拉动消费,扩大需求。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预期管理,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