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政策下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购买意向的研究

2023-12-29 00:00:00张岩黄苡张伊婷王英姿
时代汽车 2023年21期

摘 要:近年来,全球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呼声愈发强烈,氢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由于其无污染、高能量、利用形式多样化等性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面对环境保护和能源紧缺的双重制约,利用氢能替代传统能源将成为一种趋势。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江苏常熟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新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氢走廊”建设。氢燃料电池是氢能应用的主要形式,也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重点。但是目前整个汽车行业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还比较小,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通过对常熟市消费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意向的现状展开调研,从多种视角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对策。

关键词:氢燃料电池汽车 购买意向 影响因素

随着石油资源的殆尽和全球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呼吁,近来,各大汽车厂商开始将资金投入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中。目前各种电动汽车的品牌日渐让人印象深刻,但是,比电动汽车换电效率更高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仍然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氢燃料电池具有可再生性,比化石燃料更节能,转换效率更高。基于此,本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地区消费者为调研对象,累计发放调查问卷255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购买意向的现状进行问卷调研,分析目前影响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购买意向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

1 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认知情况

1.1 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了解较少

调查发现,在所有被调查者中,42.91%不了解氢能源电池汽车,42.91%一般了解,11.74%基本了解,只有2.43%非常了解,由此可见,当前消费者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了解甚少甚至于不了解。

1.2 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持谨慎态度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普及方面,21.05%消费者认为三年内能普及,33.2%消费者认为三到五年可以普及,32.79%消费者认为五到十年氢能源电池汽车可以实现普及。消费者担心的问题中,配套设施不完善、续航里程问题、充电时间问题占比50%以上,“不安全”占比46.15%,“动力性能不够”占比41.7%,价格以及车型问题也占比20%左右。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还需要时间且与技术问题密切相关。

1.3 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购买意愿有待提高

尽管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还有所担心,但也有59.8%的消费者愿意在未来购车时考虑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而言,大多数消费者还在观望中,抑或更青睐传统燃油车或者电动汽车。

2 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

在“双碳”政策下,从国家政策到消费者需求,各个因素都对消费者购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意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消费者自身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期望(安全舒适、功能齐全、国家补贴)、氢燃料电池汽车自身存在的问题(价格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续航里程问题、充电时间问题等)、市场推销(广告等)、售后服务对消费者购车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 消费者自身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期望

2.1.1 质量期望

无论是尚未购车还是早已购买过,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都持有较高的期望。被调查者希望能够拥有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享受功能齐全、动力十足、续航持久的质量保证。调查显示,高达73.53%的受访者认为氢能源电池汽车必须拥有安全舒适的环境,其次57.84%的人认为氢能源电池汽车必须功能齐全。目前影响质量期望的因素有:

(1)消费者缺少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了解。调查显示,仅2.94%的人对氢能源电池汽车有清晰的了解。当新车发售时,大多数人都因为担心质量、性能问题对氢燃料电池汽车望而却步。

(2)我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尚在起步阶段,技术发展不成熟。调查显示,高达66.18%的人认为氢能源电池汽车技术发展不成熟,55.88%的人怀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此外,核心零件需要进口,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较晚,且相对落后,因此消费者了解度也较低。

2.1.2 价格期望

由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制造成本较高,其售价也高于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36.76%的受访者对氢能源电池汽车的理想价位在5万到10万之间,仅有3.43%的人期望氢能源电池汽车的价格在40万及以上。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优惠的价格会增加其购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欲望。

2.1.3 补贴期望

消费者期望国家推出购置氢燃料电池汽车补贴的政策,53.43%的受访者希望提高氢能源电池汽车的国家补贴,从而降低购置成本。

2.2 氢燃料电池汽车自身存在的问题

氢燃料电池汽车自身存在的问题包括技术应用不成熟、安全保障不够高、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

对于氢能源的充能问题,一是已有充电桩分布非常不合理,一些分布在氢能源汽车使用较低的地区,致使使用率的低下,预估使用率不到15%,闲置的充电桩高达70%。这类充电桩大多安装在位置偏僻之处,使用不便,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二是许多运营服务商只顾数量而忽略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大打价格战。使得充电桩的质量良莠不齐,大大拉低了消费者体验。现在已经布局的充电桩给续航里程300km的电动车充满电需要90分钟。而欧美国家的充电桩只需9分钟。也就是说,消费者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汽车的充电上。

所以,如果能让消费者认识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方便性,配套设施完善性,那么他们也会提高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购买意愿。

2.3 供应商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广告宣传

由于年轻人的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因此,他们才是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受众主体。59.8%的受访者在购买汽车时会考虑氢能源电池汽车,并且在全部受访者中,51.96%的人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而目前,年轻群体主要通过网络来了解外部信息。网络上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评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消费意愿。

2.4 售后服务

对于任何行业而言,售后服务都掌控着其发展命脉。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汽车,完善的售后服务尤其重要。然而从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和社会上所得到的反馈来看,售后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在高速增加。相比之下,氢燃料电池汽车售后维修和保障的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速度仍相对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购买意向,不利于整个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

2.4.1 技术不成熟,售后处理周期长

我国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绝大多数售后问题由电池问题所引发,但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都在盲目追求销售业绩,市场提供的电池替换服务十分稀少 ,这导致有部分质保期内的车辆更换一颗健康的电池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如果电池售后服务再不加以完善,消费者或将饱受更换电池之苦。

2.4.2 售后网点不多未形成售后供应链

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售后服务体系正处于发展初期。从消费者将损坏的电池送到销售服务店,店家在拿到电池维修厂里进行维修,再到厂家给消费者更换,整个过程可达到十天以上。这不仅给消费者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耗了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好感。另一方面,各车厂设立的4S店或售后服务站数量过少。因此,消费者在其汽车时出现的问题的时候很难得到及时的妥善的处理。

2.4.3 技术人才缺乏

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目前面临的严重问题,包括技术人才缺失,而这些技术人才的培养恰恰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但目前,高学历的人群往往不会选择汽车维修行业。因此技术人才的来源也相对局限。除此之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迅速,目前其已经成为不少人出行代步工具,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人才稀缺,且培养周期较长,代价较高。以至于厂家很难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

2.4.4 国家规范氢燃料电池汽车售后服务体系

在售后服务体系中, 电池回收问题倍受关注。市面上的商家对废旧电池是否,如何回收回收还存在异议。大部分商家只想对尚在保修期的电池进行回收,而那些超出保修期的电池还没有合理的应对措施。

因此,售后服务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氢燃料电池汽车意愿的重要因素。

3 提高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购买意愿的对策

目前,车用氢能产业链的建设尚未成熟,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绿色能源汽车能否被大众接受,难免会受到使用成本、性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用氢成本是关键。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能够实现可持续的供应价格低廉、高纯度的氢气。通过分析我国氢能产业包括常熟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产业现状,因地制宜,综合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促进地方协同和差异化发展,从氢气的制备、储运、加注各环节全面降低车用氢终端成本,具体建议如下:

3.1 多元化制氢供给、降低制备成本

把工业副产氢和化石能源制氢作为主要供氢方式。工业副产氢以及化石能源制氢作为比较成熟的制氢技术 ,是当前主流的制氢技术。考虑到工业副产氢的原料易获取、生产成本低,规模大的优点,从其优势出发,整合现有工业副产氢和化石能源制氢产能,与重点企业和高校以及研究院展开深度合作,完善提纯技术,实现精准提纯,减少碳排放,扩大优化产能,打通制氢全产业链,打造新型绿色商业化新模式。同时积极推进氢能生产源头的低碳转变,依据当地环境、资源等优势,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激发制氢潜力,实现零污染、可持续制氢。常熟地区依山傍水,应依托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发生物制氢技术,环保节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加强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研究。结合变电站调峰需求,合理利用盈余电能,并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减少电能浪费的同时,进行光电制氢,降低制氢成本,加大规模,稳定经济。

3.2 革新储运技术,降低储运成本

加快创新氢气储运技术和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氢气储运效率,从而降低储运成本,.对加氢站的规划布局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确保大部分车辆可随时在附近进行氢能充电,强化运输综合协调,构建高效储运网络。通过合理利用单层钢质储氢高压容器和多层钢质储氢高压容器,为提升存储容器压力,实现两种容器的交替使用,达到效用最大化。此外,我国已有较成熟的储运容器设计制造和使用经验,有利于更高压力等级气态氢气长管拖车运输的研发,保证更高压力运输的同时,加大单车氢气运输量,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发展经济性产业。目前我国拥有西气东输管道等技术,充分利用可实现成本最低化。常熟地区以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为基础,向外延伸培养液氢、固态金属储氢和有机溶剂储氢等技术,为未来降低储运成本做好准备。鼓励就近供应,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将氢气运输之间的枢纽联系起来,建立信息互通的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氢能产源和供给点之间的灵活调度。

3.3 合理规划氢能补给站,提高创新技术,降低成本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加氢站布局。以氢能产源、市场加氢需求为基础,综合考虑车辆、环境、成本等因素,采用合建站、附属站、单建站等多种建设方式的规划,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加氢站的建设实施,科学规划加氢站数量、类型及选址,优化氢能调度时间、调度数量,提高整体氢能经济性。此外,将现有加油站、制氢厂等资源最大化利用,鼓励传统能源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共同加入加氢站的建设,建设加氢、加气、加油、充电等四合一型站点,以减少初期氢能产业运行成本的投入。目前,我国的压缩机、仪表、阀门等精密核心仪器仍依赖国外进口。为扭转此局面,应大力推进“加氢站关键设备国产化”和“车载储氢关键材料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引入、合作重点发展“车-站-源"联动,有效利用互联网,引入现代综合管理平台,开设设备实时安全监控和告警服务,加氢枪加注状态和流量统计查询服务等,满足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加氢需求,提升加氢站综合利用水平,降低加注成本。

4 结语

消费者在对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上的不满意,正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之一,氢燃料汽车不仅避免了纯电车的部分短板,也比传统燃油车更加节能减排。综上所述,提高消费者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购买意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整车制造和整个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各个环节,因此厂商需要提高车辆制造技术和汽车的安全性,同时需要在“上游制氢-中游储氢-下游加氢-燃料电池”这整个框架下进行。通过多元化制氢、规模化生产降低制氢成本。应加快氢气储运技术和模式的创新,降低储运环节成本。此外还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加氢站布局。在整个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中,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来监督、协调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

项目: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常熟市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现状调查研究”(编号:XJDC2022074)。

参考文献:

[1]储鑫,周劲松,刘东华,周康宁.国内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汽车实用技术,2019,04(3):08-10.

[2]李季.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现状与前景展望[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1,19(2):183-184.

[3]冯成,周宇轩,刘洪涛.氢气存储及运输技术现状及分析[J].科技资讯,2021(3):44-46.

[4]丁瑶瑶.氢燃料电池汽车降成本之困 [J]. 环境经济,2021,16(4):24-27.

[5]胥巍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化探究[J].汽车博览,2020,1(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