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探讨

2023-12-29 00:00:00陈碧雯
时代汽车 2023年21期

摘 要:随着全球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低碳、高效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研发和制造方向之一。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的关键,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车辆的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文章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现状、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应用现状 发展前景

1 引言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关键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存储和释放能量的主要设备,直接决定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和充电时间等重要指标。因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类型和性能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同类型电池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动力电池将不断涌现,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概述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型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电机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电池系统,可以将储存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电动汽车行驶[1]。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技术,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重量轻等优势,已成为目前最为成熟的电池技术之一,同时,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多种材料的电池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以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动力电池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除了应用于传统的电动汽车之外,还广泛应用于电动公交、物流车、电动摩托车等领域,同时,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应用现状

3.1 铅酸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成熟的电池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铅酸蓄电池是由铅和铅氧化物电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的,其中电极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铅酸蓄电池具有成本低、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是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容易受到高温和过充等因素的影响。

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低成本、成熟稳定的技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和一些低速电动车型中仍然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铅酸蓄电池逐渐被更先进的电池技术所替代。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铅酸蓄电池一般被用作混合动力汽车的辅助电源,而不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因为纯电动汽车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来提供足够的续航里程,而铅酸蓄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纯电动汽车的要求[2]。

3.2 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是一种由镍氢化物作为负极、氢氧化物作为正极的充电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环保、高效率的电池技术,是目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较为成熟的电池技术之一。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使用寿命、较快的充电速度和较低的自放电率,与铅酸蓄电池相比,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近两倍,使用寿命也比铅酸蓄电池长,此外,镍氢电池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和较低的污染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镍氢电池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一些纯电动汽车中。混合动力汽车通常采用电池和发动机混合的方式,镍氢电池可以为混合动力汽车提供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快的充电速度,可以满足汽车在起步加速和短途行驶时的需求,而一些小型纯电动汽车也采用镍氢电池作为动力电源,如美国的Tesla Roadster。然而,镍氢电池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价格较高等,这些因素限制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范围,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镍氢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充电速度较慢,使用寿命也较短,因此,在一些高端纯电动汽车中,已经逐渐被锂离子电池所替代。

3.3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轻量化的充电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等组成,其中正极和负极都是由锂化合物制成,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比镍氢电池高,使用寿命更长,充电时间更短,因此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最广泛应用的电池技术之一。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其他电池技术高,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更远的行驶里程;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以在多次充放电循环后仍然保持较高的能量存储能力;相比其他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速度更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充满电;锂离子电池相比其他电池技术更加轻量化,可以减轻整车的重量[3];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率较低,可以减少电池在未使用时的电能损失。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例如,特斯拉公司的Model S、Model X、Model 3等车型均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源,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寿命,可以为纯电动汽车提供足够的续航里程,同时也可以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供高效的动力支持。尽管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锂离子电池的价格相对较高,存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隐患,如过充、过放、高温等,因此,锂离子电池需要精细的管理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使用。

3.4 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快速充电和放电速度的电池储能技术,与传统的化学储能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更高的充电速度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可以快速地释放电能,适用于瞬时大功率的需求场景[4]。超级电容器的结构类似于普通电容器,但其电极材料采用了新型的活性材料,活性炭或活性氧化物等,通过将电荷储存在电极表面的电介质上,以快速的电荷转移实现高速充放电。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超级电容器主要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中,作为辅助储能设备,用于快速提供瞬时高功率需求,如加速、超车和启动等。与传统的化学储能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可以减少对传统电池的依赖性,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然而,超级电容器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其能量密度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续航里程,因此无法完全取代化学储能电池,同时,由于超级电容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也限制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规模。

3.5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氢气或烃类燃料与氧气在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电能的电池,具有高效能、零排放、低噪音、可持续性等特点,是一种非常环保和节能的储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燃料电池主要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中,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使用氢气作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的新型车型,与传统的化学储能电池的纯电动汽车相比,具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短的加油时间,同时也避免了电池的充电时间和寿命问题。

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进行反应,产生电能和水,将电能通过电机驱动汽车行驶。燃料电池具有高效能的特点,可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得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燃料电池汽车只排放水蒸气,没有污染物排放,具有非常好的环保性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数百公里以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便利性;燃料电池汽车加氢时间比充电时间更短,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加氢。尽管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发展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氢气的储存和输送问题,氢气的体积较大,需要特殊的储存和输送设备,成本较高,同时,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普及度较低,相关的加氢站等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

4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前景

4.1 探索应用新型电池

4.1.1 钠硫蓄电池

钠硫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将钠离子和硫化物在高温下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电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寿命等优点,相比于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理论上可以达到比锂离子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并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钠硫电池可以用于储存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能,同时,由于钠硫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特点,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正在进行钠硫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工作,有望在未来推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钠硫电池产品。钠硫电池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钠硫电池需要在高温下工作,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战,此外,钠硫电池的制造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专业技术,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钠硫电池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和研究。

4.1.2 空气电池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空气电池可以作为一种可充电电池,用于替代锂离子电池等传统电池,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和提高其性能,但是,空气电池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空气电池在运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需要空气的通风和流通,另外,空气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寿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改进,因此,空气电池的实际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4.1.3 飞轮储能器

飞轮储能器是一种利用旋转惯性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储能装置,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旋转惯性,再将旋转惯性转化为电能,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具有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储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飞轮储能器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装置,用于存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电能,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使用效率,同时,飞轮储能器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飞轮储能器在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热量问题,需要通过散热或液态氮等方法进行解决,另外,飞轮储能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机械摩擦和振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和解决。

4.2 市场需求量大

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和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例如,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以鼓励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在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政策、免费停车政策等,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4.3 产业政策支持到位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例如,欧盟推出了“欧洲电池联盟”计划,以促进欧洲的电池产业发展;美国推出了“制造美国”计划,旨在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并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2016年推出了“双积分”政策,要求汽车制造商在销售额中将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提高到一定程度,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普及,此外,政府还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以降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4.4 专利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目前,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推进,许多企业在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宁德时代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在钛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领域的专利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例如,能源存储技术、光伏技术等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相关的产业,也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

5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未来趋势

5.1 规模化引发的成本降低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扩大,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使动力电池价格更具竞争力。在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投入,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和创新,以促进产业规模化生产,同时,一些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生产规模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动力电池的成本将逐渐降低。这将使得新能源汽车价格更加实惠,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

5.2 制造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需求的不断增加,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提高。随着动力电池工艺的精细化,将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5];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动力电池生产的自动化和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动力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未来,将实现动力电池生产的绿色化和环保化;新型材料和工艺的引入和创新,将大大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5.3 商业共赢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各大汽车厂商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商业共赢已经成为了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汽车厂商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密切,汽车厂商将加强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非常重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将加强和汽车厂商、电动机生产企业、电控系统生产企业等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享也将越来越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将加强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同时,政府也在鼓励和推动动力电池产业的商业共赢发展,例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汽车厂商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享能力,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6 结语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动力电池的类型和性能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从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到燃料电池等多种电池技术的应用,动力电池产业正在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安全的方向不断发展。未来,动力电池产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商业共赢、成本降低、技术创新等趋势将成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政府和相关企业需要在制定更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成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J].时代汽车,2022,No.393(21):102-104.

[2]陈治庆,游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时代汽车,2021,No.357(09):107-108+111.

[3]赵岩岩,刘定宏,李召阳等.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分析[J].汽车与新动力,2023,6(01):43-45.

[4]季张林,徐永华.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1):224.

[5]曾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时代汽车,2021,No.365(1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