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研究

2023-12-29 00:00:00王克文
时代汽车 2023年21期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和出行方式越来越重视,这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与应用,传统燃油汽车由于环境污染大,能源消耗较高等问题不利于绿色发展理论普及,因此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利用电能作为推动力的清洁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领域发展的主流方向,既能够推动环保节能技术创新,改善传统燃油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能维持汽车领域革新发展,丰富汽车产业内容。本文旨在研究新时代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化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新时代 产业融合 新能源汽车 技术发展 研究方向

1 引言

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是基于全球资源短缺,石油资源不能有效满足各国发展的前提下,这就使得新能源领域应用具备广泛性与专业性,可以对不同行业发展带来全新发展路径。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是汽车行业发展必然趋势,依托电能作为驱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是传统汽车的有力补充,可以保证汽车技术优化创新,推动汽车领域进步。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还能迎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节能环保目的,缓解汽车尾气对环境污染。所以要依托新时代融合背景发挥产业融合优势,确保相关产业属性能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有效引领,全力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汽车行业转型。

2 相关基础概念研究

2.1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传统燃油动力的类型的汽车体系,主要以电力作为进行动力。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以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结合车辆控制系统和驱动形式技术的新结构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类型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类型,是现代化汽车领域发展的主流方向,可以弥补传统燃油汽车发展不足与短板,迎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节能环保目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电池管理系统和驱动技术系统中,良好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维持新能源汽车续航,保证新能源汽车使用效果,确保电池稳定。完善的驱动技术系统可以提高电能转换效率,保证电动汽车的行驶正常。

2.2 技术发展内涵

新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需要车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与研发精力,确保新能源汽车技术良性发展。汽车企业的经营本质是实现盈利,因此相关车企需要利用技术创新来实现经营目的,保证经营绩效符合预期制定标准,这也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在推动技术优化创新时要保证资源调配合理性,以资源使用推动技术调整,保证技术创新战略的优越性与严谨性。由于传统汽车行业发展产生瓶颈,不仅导致相关产业发展陷入迟滞,还影响汽车领域技术更新,所以深化新能源汽车技术可以保证推动汽车相关产业二度发展,还能保障国家能源领域安全。技术发展可以依托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等方法,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优化,为后续整体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3 技术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在“十三五”规划之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保证新能源汽车技术正向进步。随着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得新能源汽车技术理论与应用实现明显加强,为新能源汽车功能与属性进行全方位优化。不仅延长整体续航时间,也实现驱动系统创新,保持新能源汽车稳定。新能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其本质对石油能源应用的补充与完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就可以有效降低对石油能源依赖性。基于国内汽车市场规模巨大,新能源汽车领域还处于一片蓝海,为相关车企提供足够的市场份额,保证汽车企业良性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3 新时代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意义

3.1 有利于促进技术升级

技术升级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趋势,是保证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容先进性与完整性的重点方法。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全新行业发展趋势,可以利用融合属性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创新优化。汽车相关概念已经随着产业变革发现全新发展路径,从传统代步工具演变为移动终端和智能化空间,这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一定引领动力。结合新时代融合背景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有利于实现相关技术升级换代,保证汽车平台全面创新。随着相关技术深化应用,汽车硬件系统实现“智能+服务”转变,不仅提高整体硬件设备先进性,还为汽车软件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条件。技术升级代表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功能增强,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保证技术属性多样化转变,实现更多汽车增值服务,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完整技术服务体系。

3.2 有利于拓展产业生态

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一种全新产业,应结合产业融合体系与背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产业生态建立提供基础条件。基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因此以技术作为基础条件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步,有利于拓展产业生态环境,保证产业生态圈发展趋势符合预期目标。新能源汽车商业发展是一种创新性行为,需要依托正确服务理念,结合汽车企业发展需求构建完整生态圈,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指明方向。由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领域存在本质不同,所以行业发展内核需要利用新能源技术实现,以新能源技术推动相关汽车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服务效果。同时也能完成度大数据技术与新能源汽车的结合,塑造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全新产业链条,让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补足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化补足的缺点。

3.3 有利于实现智能化发展

智能化与共享化是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是保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优化的引领观点。在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过程中,不仅展现汽车行业全新发展路径,还能推动数字经济领域进步与创新,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实现智能化与共享化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态势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需要结合技术内涵与新业态,形成全新技术发展模式,带动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支持,在全新技术手段引领下已经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体系健全建设,推动单点数据应用向多元化产业内容跨越。依托数字虚拟技术、仿真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以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价值内涵,保证新能源汽车向智能化和共享化转变,提高整体行业数字化水准,也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保证相关技术应用落到实处。

4 新时代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策略

4.1 优化协同创新机制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需要深化创新能力,保证汽车企业具备完善创新体系,以此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提升,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因此要全面优化协同创新机制,保证新能源技术发展正向性与稳定性。第一,搭建技术平台,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需要更多沟通交流,可以将政府、合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遵循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规划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应通过技术平台实现集思广益,利用不同角度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研发,保证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符合预期目标。利用技术平台实现市场数据收集,结合实际用户需求进行新能源汽车更新,保证其智能化、数据化体系应用,完善整体产业布局。第二,加强外部资源联合,汽车企业应依托新能源技术领域推行汽车研发合作,与不同技术应用的汽车企业进行合作探索,制定符合国情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为后续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基础条件。利用协同创新机制建立车路协同、智能交通体系,保证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性与严谨性。同时加强与各高校和科研所的合作力度,建立以技术加强为目的的人才培养形式,确保汽车企业相关人才储备充足。可以创建技术同盟进行核心技术研发,保证新能源汽车行业整合与技术优化,拓展价值产业链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也为产业提高产能提供充足动力。

4.2 完善人才保障体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专业性较强,需要汽车企业具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可以为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因此要保证人才保障体系完善,以高质量人才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与更新,满足现代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需求。第一,组建核心人才队伍,保证人才培养专业性,应利用智能化、数字化和共享化为基点推行人才培养制度,保证技术人才能力提高。要重视实践创新、专业交差等内容体现,确保相关人才综合素质达标,可以满足不同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需要。积极组建核心人才队伍,招聘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转型升级,保证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同时要加强技术人才培训力度,保证技术人才的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相结合,为后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第二,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推动人才激励制度建设,以技术发挥在那提示为基础实施科学合理薪酬体系,保证技术员工福利水平和薪资待遇达到标准以上,以高薪资待遇激发技术人才工作积极性,确保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有序进行。同时可以抽调部分研发资金组建奖励基金,根据员工贡献进行资金建立,确保技术人才积极投身技术研发中。将员工研发项目与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相挂钩,确保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为成果转化率提高奠定坚实基础。还可以引导员工进行技术入股,参与企业股份分红,保证技术人才工作动力。

4.3 规范管理制度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需要良好的研发环境,应全面深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保证汽车市场前景与规模,为技术迭代提供坚定基础条件。因此应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与企业发展一致性,保证管理制度完整。第一,规范市场管理制度,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良好氛围,要保证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正规性与严谨性,避免出现恶意竞争、管理制度模糊等情况,从而影响技术进步与更新。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根据实际行业发展状况制定完整管理体系,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向发展。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监管力度,以监管促技术,确保新能源汽车行业状态良好。基于新能源汽车领域范围较为广泛,所使用技术专业性较强,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对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汽车企业予以重罚,净化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风气。第二,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技术性企业,应优化管理制度体系,保证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合理性。企业应通过优化管理制度推动技术升级,保证技术创新效果得到有力保障。同时依托完整管理体系试下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应用目标优先性,实现先进技术手段综合应用。企业还应成立专职监管部门,对技术研发工作进行日常监督,保证技术发展符合企业预期目标。组建完善预警机制,确保监管人员能第一时间发展安全隐患,避免造成企业损失。

4.4 提高科研创新力度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本质是科研创新力度的提升,可以有效实现技术领域的更新迭代,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现代化转变,结合市场发展态势实现技术优化。第一,加大科研力度,保证技术突破有序性,技术突破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方法,需要各个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加强对前沿技术理论应用,确保实现技术创新,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需求。在市场保有量中,纯电汽车数量要少于混动汽车数量,归根结底是市场对相关技术手段信任度不足,再加上社会新闻报道,导致人们对纯电汽车缺乏信心。因此企业应深化技术手段,全力投入科研研发领域,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实现整体进步,加强纯电汽车整体质量,提高人们信任度。应充分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完成自主技术研发,实现降低成本投入目的。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无论何种技术都需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保证企业相关利益,也为塑造良好行业发展氛围,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政府部门应出台新能源汽车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保证技术创新稳定,让相关企业有法可依;企业内部应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为技术研发提供坚定后盾,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横向应用,利用互联网共享性与传输性加强科研创新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作为具备广阔发展前景与市场的新兴行业,不仅能够带的国内经济增长,还能保证汽车行业实现现代化改革。在实际技术发展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融合背景,加强对协同创新机制、人才保障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加大科研力度等内容应用,确保新能源汽车体系完善发展,为相关技术创新优化提供基础条件,维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赵怡军.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挑战与前景[J].时代汽车,2023(03):122-124.

[2]宋朋.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2(10):175-177.

[3]郑锡伟.新时代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J].汽车维修与保养,2022(09):84-86.

[4]罗志华.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03):52-54.

[5]刘欣,李春.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汽车零部件,2021(08):108-111.

[6]胡晓晓.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机遇与发展趋向探寻[J].汽车实用技术,2019(1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