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联合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23-12-29 00:00:00白文涛王雪琦崔志军詹凌峰韦勇兵
时代汽车 2023年21期

摘 要: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南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实施“2+1”联合培养已经有3年时间。本文就南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机务段和铁道机车专业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发掘和分析,主要包括:第一方面,机务段、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人员问题;第二方面,培养内容设置的问题;第三方面,最终考核评价的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找出一些合理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改善“2+1”人才培养机制,加强“2+1”人才培养成效,同时为其他专业和其他学校的联合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2+1” 联合培养 铁道机车 职业院校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2+1” Joint Training Model - Taking the Railway Locomotive Major of 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Bai Wentao,Wang Xueqi,Cui Zhijun,Zhan Lingfeng,Wei Yongbing

Abstract:Liuzhou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s been collaborating with Nanning Railway Group Co., Ltd. for three years to implement the “2+1” joint train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and analyzes some issues that arise dur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locomotive depot and the railway locomotive profession of Nanning Railway Group Co., Ltd., mainly including: firstly, personnel issues in the locomotive depot, schools, and students; The second aspect is the issue of setting up training content; The third aspect is the issue of fina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The article conduct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se three issues, identifies some reasonabl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and hopes to improve the “2+1”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2+1” talent training,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joint training mode of other majors and other schools.

Key words:“2+1”, joint cultivation, railway locomotives, vocational colleges

1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在变化和提升。为此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对铁路职业教育进行改革。2019年2月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2022年12月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引导职业学校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铁道类职业院校为铁路行业直接输送超过95%的一线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铁路行业整体生产水平。自2020年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展开“2+1”人才联合培养,而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直接对接的就是南宁机务段和柳州机务段。

2 “2+1”联合培养的实施过程和意义

2.1 “2+1”联合培养的实施过程

“2+1”联合培养主体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称“柳铁职院”)和南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称“南宁局”),“2+1”培养对象为与南宁局签有两方协议的在校生。培养过程包含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在校学习阶段(2年),实施主体为柳铁职院,全部由本校老师进行授课,学校铁路行业所需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以及相关实训操作。第二时期包含两个过程,实施主体为南宁局。第一个过程在企业实习(半年),全部由企业导师和车间师傅进行培训,主要熟悉各工种操作流程,学习铁路行业现场操作手法。第二个过程为在校联合培养(半年),由50%的本校教师和50%的南宁局职教科人员联合进行培训。

2.2 “2+1”联合培养的意义

(1)在整个“2+1”联合培养过程,学生、南宁局、柳铁职院三方均受益匪浅。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最为重视的。“2+1”联合培养融合南宁局和柳铁职院各自的优势,给学生创造学习现场流程和操作技能可能,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现场,教学实用性更强,缩小了课堂与现场的差距,成功地激励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学为所用,以用带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训能力,学生只要成功学完规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可以继续在原来实习岗位上工作,缩短了学生转变为铁路职工这一过程中的适应时间,让学生实现无缝衔接,促进学生在职业生涯的发展。

(2)南宁局且在具体的实习过程当中可以根据南宁局铁路发展规划的需求来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缓和南宁局需求专业人员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减小南宁局进行人才培养的投入,跳过南宁局到其他地方进行人事招聘的步骤,降低人才招聘的盲目性。并且也保障了南宁局新进职工和人才储备的质量,优化南宁局人力资源结构。

(3)柳铁职院的收获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2+1”人定向联合培养模式,是南宁局和柳铁职院全过程参加人才建设。柳铁职院在进行专业建设时,能够时刻根据专业应用情况调整专业发展方向,使得专业更具实用性。此外能够接触南宁局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多吸收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进行课程改革,学生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以此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整改革工作;另一个方面,学校教师队伍,和南宁局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强强联合,也更加理解南宁局的一线的生产过程,以及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背景,知道铁路一线职位对课程知识结构的应用,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改革方向和项目提炼,提高铁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客观上促进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 “2+1”定向联合培养中显露的问题

南宁局与柳铁职院实行“2+1”联合培养已有3年,培养出2届毕业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培养出的学生对该模式满意度较高,但是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南宁局、柳铁职院和学生这三个层次的问题,下面就以铁道机车专业与南宁局机务段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例。

3.1 培养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1)铁道机车专业参加“2+1”定向培养的学生主要对应的岗位为机车乘务员岗和机车检修岗,在整个学生构成中铁道机车专业学生只占约33.3%,如果算上与机车相关专业的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铁道车辆、动车组检修技术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占比大约为67%,这就表明整个“2+1”培养的机务段岗位的学生构成为,1/3的学生为铁道机车本专业学生基本掌握机车的构造、原理、驾驶技能和驾驶规章。1/3的学生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只是相对熟悉机车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接触驾驶和检修。剩下最后1/3的学生为其他不相关专业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机车相关知识,可以说是“零基础”。学生的知识情况基本分为熟练掌握、具有相关基础以及零基础三个层次的学生。而在“2+1”培养过程中,分班是根据工种来分,所以对于同一班级授课难度增加。

(2)“2+1”定向培养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听课、不学习”的态度,他们存在既然签订了协议,那就不存在辞退的风险的心态,整个课堂氛围十分散漫,课堂纪律差等问题,这也就导致了老师讲课难,学生学习效果差。

3.2 培养过程中南宁局出现的问题

3.2.1 “2+1”定向联合培养中考核标准制定不合理

“2+1”定向联合培养中考核标准制定不合理,最终的考核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的,出卷方为南宁局。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既包含了基础知识,如力学和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又包含了专业知识,如制动系统基本构造与原理、直流电力传动机车常见故障处理、机车柴油机系统等,如此多的科目杂糅在一起,最终的考核也是以两张题量较小的卷子进行考核,这样根本达到督促和考核学生的目的,也就导致了学习科目多、难度大等问题,基础较差的学生普遍出现畏难情绪,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2 校内培养时间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南宁局规定的校内培养时间与要求学习的课程内容不匹配,具体表现在,校内培养时间较短,无法满足他们所有要求的课程内容的学习。既要学生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又要所有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对于基础较好的铁道机车专业学生这是能够做到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较难实现。如此短的时间学习大量课程,同时也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这就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有些课程设置没有一个明确的难度梯度变化,如学生先学习《电力机车传动常见故障》课程,后学习《电力机车构造与原理》课程,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基本如同“听天书”,无法实现良好的培训效果

3.2.3 南宁局专业技术培训人员授课质量参差不齐

南宁局派遣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的专业人员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知识和现场经验,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完美的将知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出来确不是他们的强项,有些专业技术培训人员讲解生硬,剖析不到位,同时也没有简洁的课件,有些还是凭借word文档进行授课。这也就导致了授课质量较差的,学生学习不透彻等问题。

3.3 培养过程中学校出现的问题

(1)“2+1”定向培养的实施与正常班级人才培养方案契合度不够,铁道机车专业的常班教学的培养课程主要实施在“2+1”培养的“2”中,而剩下一年的培养方案主要由南宁局制定,这就导致两者契合度不够。

(2)本校内教师授课内容与普通班级教学未加以区分,普通班级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是内容的广泛,而“2+1”班级更加注重专而精,不能够做到点到为止,要结合现场经验更加深入的剖析原理和故障处理。

(3)学校缺少成套的“2+1”培训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场使用的设备普遍是已经淘汰或者落后现场的机车,如SS3B电力机车,DF4内燃机车,并且由于设备未得到良好的保养与维护,车内许多机械设备和电器设备已经老旧,甚至损坏,这就导致许多“2+1”实训技能无法全部展开。

(4)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铁道机车专业拥有将近一半数量的青年教师,而青年教师都是从各自的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柳铁职院,虽然通过挂职得以补充一些现场知识,由于从未从事铁路一线工作,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4 提升“2+1”定向联合培养效果的建议

虽然“2+1”定向联合培养出现问题,但是办法总比问题多,同时该教学模式也明显提升了铁路行业毕业生的质量,是值得肯定和持续坚持下去的。为此针对柳铁职院与南宁局施行“2+1”定向联合培养暴露出的以上问题,本人提出一些建议。

4.1 对“2+1”定向联合培养的学生的建议

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好老师所教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特别是对于零基础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讲,通过联合培养的这一年时间里面,可以缩短与铁道机车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差距,提前了解铁路一线岗位的生产知识和工作氛围,为适应全新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被南宁局最终考核淘汰的悲惨局面。

4.2 对2+1”定向联合培养中南宁局的建议

(1)顺应国家各项政策的要求,与柳铁职院建立更加长期、可靠、深厚的校企合作关系,依据教育部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指导文件及人社部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精神要求,南宁局机务段可以和铁道机车专业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打造出一套既符合铁道机车在校生培养,又符合“2+1”培训的人才培养方案。

(2)在进行分班学习过程,不只是需要按照岗位、工种进行分班,还需要将铁道机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分开授课,铁道机车专业学生所在班级着重进行原理和故障类的难度较大的培训,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构造和简单原理的介绍,以此实现差异化教学,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有最大的进步。

(3)最终考核需要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最终评价,即没门课程在学习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评考核作为一个过程性评价。在最终考核中需要加入所学科目的部分知识,增加相应的题量。最后将过程性评价考核和最终评价考核进行加权平均,作为一个最终成绩。以此来督促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4)最后一年中,重新调整在校培训和南宁局内部实习的时间,实行“先理论培训,后现场实习”的顺序,同时增加在校培训的时间来消化足够的课程内容,合理设置课程难度的梯度变化,实行先易后难原则。精心挑选来学习参与“2+1”学生培训的职工,要求既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授课能力,从而保证授课质量。

4.3 对2+1”定向联合培养中学校的建议

(1)在南宁局内部挑选一些已经未服役的设备进行有偿售卖给学校,充分利用南宁局内部资源,携手打造既符合“2+1”联合培养,又能够带动铁路局职工技能培训和职工学历提升的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群。以此为契机,在南宁局选择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场问题和一些现场专家与学校共建共享大师工作室,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基地。

(2)结合南宁局提出的“2+1”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主动的调整相应的在校生人才培养方案,提炼出南宁局在“2+1”培养内容中的重点内容,针对相对应的科目进行课程改革,同时与南宁局过来参与培训的技能型人才进行专业方向的交流会,积极主动的调整专业方向与铁路发展方向相适应。

(3)建设一批符合“2+1”培训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必须深入接触相关铁路一线行业,了解一线生产和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够在学校闭门造车,派遣老师区南宁局长期、深入的挂职。同时允许通过南宁局的技能考核,考取相应的铁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保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操作上,真正的融入相应岗位中。

5 结语

南宁局与柳铁职院已经施行的3年的“2+1”定向联合培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每个铁路部分都对应学校的具体专业。本文结合作者本身的感受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其他兄弟铁路院校和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甚至其他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起一个借鉴作用。

基金项目:2022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一般课题:南宁局“2+1”校企联合培养和“1+X”证书模式下铁道机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LZJ2022C027)。

参考文献:

[1]张博,马晓元,杨维,耿放.铁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OL].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3[2023-04-13].

[2]肖霞,王海松.校企合作育人视角下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改革实践探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3,40(02):112-116.

[3]白文涛,陈文轩,王雪琦,胡士华,崔志军.高职院校应用“工学结合”模式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时代汽车,2023(01):94-96.

[4]王雪琦,何雷,崔志军,白文涛.VR技术在铁道车辆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时代汽车,2022(0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