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养成负责任、能受挫的心理素养。车辆工程专业从思政角度出发,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重构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打造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多种渠道,多维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车辆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收稿日期:2023-04-1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10.034
1 前言
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企业都呼唤新工科转变思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以迎接瞬息万变的国际竞争环境。加大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创业热情,在专业课程中唤醒创新意识,将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写进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已成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可持续发展保持专业优势的路径之一。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应用型本科院中课程设置单一,理论较多,实践较少,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契合度不高。讲授多是以“理论讲授、分组讨论、演练”等形式开展,学生参与度不高,创新创业潜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匆匆收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部分兴致不高,更倾向于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环节,期待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2.2 学生创新创业主动性不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生源素质一般,眼界有限,认识不到创新创业能力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只有在学院强制要求下才接受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其他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性不高,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
2.3 教师创新创业经验不足
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老师大部分是辅导员和其他兼职教师,年轻教师居多,他们没有企业的实践经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缺乏创新创业的经历。大多通过模拟演练方式来代替实践,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实践的指导与参与,创新创业能力难以提高。
2.4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短缺
工程训练中心多是用于专业基础课程实训;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容纳能力有限,每年仅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工程技术中心教师使用率高,本科生较少涉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覆盖面有限,难以为大多数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提供施展的平台[1]。
3 多维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黄河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黄河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毕业生,迄今已毕业5届学生,共计840人。近年来,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多维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打造了创新创业教育新高地。
3.1 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特色,从思政角度出发,突出新工科背景,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合到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开阔视野、高尚职业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爱国主义情怀;将创新意识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培养开拓创新、认真严谨、具有工匠精神的科学意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实验教学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整合为“通识教育-专业融合教育-创新教育”的实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除此之外,学院2021年引进与专业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14门,占专业课程总门数5.07%,面向全院师生组织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活动10场。
3.1.1 通识教育阶段
在通识教育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责任有担当的爱国主义情怀,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小组团队合作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3.1.2 专业融合阶段
将专业课与创新创业理念糅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计算机三维设计培养学生的绘图设计、三维建模能力;金工实习和认知实习建立初步的工程概念;电工电子实习学习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组装、焊接及调试,为智能汽车、智能网联车、无人驾驶汽车等相关比赛奠定实践基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提出创新设计方案,为后期的项目落地奠定基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一步细化具体零件的设计,为做出成品奠定基础。
汽车拆装实习和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完成常见的局部结构改进型设计,比如汽车测速系统设计、汽车雨刮设计、汽车多功能座椅设计、自动倒库设计、避障设计等。
通过生产实习及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学生基本可以完成汽车上某个零部件的设计改进。毕业实习进一步了解汽车生产的整个流程,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3.1.3 创新教育阶段
经过前期专业课扎实的学习,结合创新创业理念及毕业实习近距离接触工厂,学生针对汽车的某个领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提出设计方案,结合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创新设计。
3.2 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
在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多次派专业骨干教师去浙江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北理工珠海学院、中汽研重庆研究所、宇通客车、农业机械研究所等高校和大型企业考察学习。
3.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车辆工程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8名为省内知名企业返聘人员,60%具有企业3年以上工作经历。80%的教师取得了汽车维修工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从2018年至今,车辆工程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先后为河南特可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优化工艺研发设备,先后完成了外洗机、内洗机、内外洗一体机等桶装水灌装设备系列。同时为华鑫挂车有限公司设计拖挂式野营帐篷车,为河南亿拖挂车设计小型焊接辅助装置,为商丘房之旅有限公司完善轻量化车架图纸及加工工艺。
3.2.2 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近年来,车辆工程专业对内非常注重专任教师各项能力提升,对外注重引进高水平兼职教师,比如聘请河南工业大学的博士做为兼职教师讲授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河南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讲授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河南工程学院的博士讲授发动机原理等,并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
3.2.3 校内校外相结合
引进校外企业专家开展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创新创业提供思路和素材,比如,引进中汽研专业技术人员讲授新能源汽车检测相关知识,引进宇通公司技术骨干讲授特种汽车制造相关规定。在毕业生毕业设计和答辩时,聘请校外企业家作为专家评委把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理论与实践、专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逐渐打造一支既能走进企业解决问题,又能登上讲台传授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为专业课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3.3 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3.3.1 创新实验平台
在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会设置一些创新型实验,比如机构创新实验、液压回路创新设计实验等,通过开放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出设计方案,激发创新灵感。
3.3.2 学科竞赛平台
学院出台《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保障和激励办法》《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鼓励学生开展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在校期间自主创业。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支持、配备导师进行政策引导、制定学科竞赛奖励办法,每年资助20余项的学科竞赛,参加院级比赛-校级比赛、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3.3.3 大创项目平台
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学院出台了《汽车工程学院关于创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通知》文件,每年在各团队积极申报的基础上,择优推选成为大学生创新团队进行重点扶持。给予项目配套相应的资金、场地、服务支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论文写作、专利申报等科研创新能力,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文书撰写能力。
3.3.4 社团平台
通过开展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年组建的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在短短几年内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100多人。通过社团内部举行绘图软件、电子焊接等培训,每年举行相应的比赛,推选有潜力的项目参加各级比赛。
成立于2020年10月的风之影车队,以汽车为基础,实现了机、电、信号控制和营销等多学科交叉。车队队员通过半年多的努力,设计出U11赛车并在2021年参加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
3.3.5 双创基地服务平台
依托黄河交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创新创业培训、资金资助、政策引领、指导帮扶等措施,邀请专家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就业创业政策讲解、典型案例分析等系列活动。
通过搭建“创新实验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大创项目平台-社团平台-双创基地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递进式服务,多渠道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2]。
4 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建设,车辆工程专业双创教育覆盖面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活动成果显著。近年来先后在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校园科技创意大赛等活动中获奖。2021赛季巴哈大赛襄阳站,风之影车队获团体优秀奖的好成绩。2023年U18获得本科组一等奖,E11获得电动组二等奖。
5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从思政角度出发,通过创新型实验、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社团活动、双创基地等多维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带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但由于车辆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也刚刚起步,尚属于摸索学习阶段。
下一步的研究重点:a.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案;b.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和实施;c.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切入点和融合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清耀.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1):29-31.
[2]吴媛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开发职业学院学报,2021(20):3-4.
作者简介:
王瑞红,女,1975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