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海燕
立足深度学习视角开展多样化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提高深度学习的能力,还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与感悟,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强化阅读学习效果。为了让深度学习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优化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从引发质疑、以情境为基础开展阅读活动、拓宽阅读范围、写作与阅读相结合等方面提高学生深度阅读的质量。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究。学生要运用高阶思维,结合拓展资料,对知识的内涵展开理性思考和质疑,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语言应用、审美创造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阅读教学的特征
1.主体活动特征
主体活动特征是指以学生为主的深度学习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阅读,主动探索,使他们能够自觉运用多种思维和能力深入探究课文,从而提升深度阅读的质量。
2.经验唤醒特征
经验唤醒特征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生活元素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历探索文章的思想情感和深层内涵。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三、基于深度学习开展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1.引发质疑,深入探究
为了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度思考,提升深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对文章的情境进行深入探究。通过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探究文章的观点和表达的情感,学生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提高深度学习的质量。
開展质疑的阅读活动是深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路径。教师通过开展质疑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对课文语句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疑惑。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实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深度感悟文章的能力。
以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文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有的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父亲能够通过望一望和闻一闻确定树林中有鸟感到疑惑。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后文,了解文中的父亲“望了又望”望到的是什么景象,“闻了又闻”闻到的是什么气味,从而找到正确答案。与此同时,学生需要结合问题分析所找到答案的深层含义,思考父亲这些行为能够从侧面突出他对鸟有着怎样的情感。再如,有的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感到质疑:为什么文章最后一句说的是“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而不是与文章第一句相互呼应的“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全文,从父亲对鸟类习性的了解出发进行思考。学生可以假设,如果了解鸟类习性的人成为猎人,会不会对很多鸟类造成伤害,而爱鸟之人会不会因为了解鸟类而伤害它们。因此,这句话从侧面说明父亲不仅了解和喜爱鸟,还爱护鸟。通过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还能提高深度阅读的能力。
2.以情境为基础,开展阅读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古诗词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古诗词的质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学生需要根据情境来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并通过深入研究情境要素来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以四年级上册《雪梅》一诗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直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赏雪中梅花的画面,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和高尚品质。首先,教师可以将美丽的梅花与雪景视频投映到大屏幕上,营造沉浸式的阅读学习情境。学生可以近距离观赏梅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并通过观赏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教师可以结合诗句提出思考问题,如:“梅和雪真的在争春吗?‘争春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品质?”对此,学生需要深入研究“梅”和“雪”两个意象。另外,梅花盛开在寒冷的冬季,本身并不与百花争艳,更不会与春天相争。而雪被古人称为“琼花”“玉絮”,具有通透晶莹之美,与春天的美有所不同,因此并不存在相争之理。由此可以推断出诗人所说的“争春”并非两个景物在争,而是诗人自己在心中比较梅和雪的美,最终发现它们各有所长,并被人们所喜爱。同时,诗人也借用梅花自喻,表达自身坚韧不拔的品质。
3.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将所学知识拓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悟自然、社会以及生活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个人经历,找出与课文相关的片段,通过思维和情感的转移,将真实生活中的感悟运用到课文中,以实现对课文内涵的深层理解与感悟。
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利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展开读写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文学创作中,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写作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以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为例,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梦境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叙述与父亲相处的场景,展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对此,在深度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篇阅读课文,让他们初步了解文章叙述了哪些作者与父亲相处的生活场景。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相处的各种场景,如父亲送“我”上学、给“我”做饭、陪“我”去游乐场、陪“我”学书法、在雨天接“我”放学等。与此同时,学生需要回忆在上述场景中产生的情感,如对父亲的依赖之情、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等。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课文内容中,深入体会作者在不同场景中对父亲的情感以及父亲对作者浓厚而深沉的爱。教师以此为基础开展文章仿写活动,鼓励学生结合真实生活经历,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思路进行创作。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生活片段进行仿写练习,同时要在文中展现父亲对自己的爱意,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情感。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语言组织和情感表达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并达到更深层次的阅读与写作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提升阅读教学的深度和有效性,需要合理开展深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强化深度阅读的效果。
(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袁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