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优化与完善路径分析

2023-12-29 11:33沈晓云
理财·收藏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财务人员事业单位

沈晓云

会计监督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闭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伴随和贯穿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在维护单位财经安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单位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短板,如内控机制建设尚未健全、人才专业素养尚待提升等。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事项和财务收支进行全面监督、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对于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是指为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规定和程序。它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其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促进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一、优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背景意义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是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的。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并列,共同组成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会计监督作为财会监督的核心环节,也成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是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经济活动的重要抓手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的监督检查。优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有利于推动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在单位经济活动运行时得到严格执行,能切实维护财经制度的权威性,发挥财经法规的震慑力,对防范财务风险,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二)是提高信息质量、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举措

事业单位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其财务活动直接关系社会公众的利益。优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审计检查,有助于规范单位的财务核算和报告程序,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障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从而更好地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服务。

(三)是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决策效果的内在要求

会计监督可以通过及时反馈财务信息和财务风险,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使决策更加科学准确。此外,优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声誉。通过加强会计监督,能促进事业单位充分披露财务信息、保障财务安全、优化服务举措,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可信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伙伴。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问题表现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专业素养有欠缺

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实际情况却往往存在着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财务工作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有些财务人员难以准确把握财务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导致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加之事业单位在财务人员的配备上并不充足,财务人员常常缺乏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与时间,无法及时跟进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变化,导致他们无法掌握最新的会计监督方法和技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监督需求。此外,财务人员的不专业行为还表现在缺乏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约束上,一些不遵守职业道德、违背专业规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会直接损害事业单位的利益和声誉。

(二)监督职能界定不全面,监督效果不明显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同时也是本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服从主要领导的意志。因此,工作中财务人员会将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基础核算和报告方面,会计监督往往停留在对财务数据和报表的审核上,对会计监督的角色和职责理解不充分,忽略了对财务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导致会计监督工作变得机械化、形式化。再加上有的会计监督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面对复杂的会计监督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的监督措施,对会计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强,无法全面发挥其在会计监督中的作用。

(三)业绩评价信息不对称,考核机制形式化

现行的考核机制主要关注业绩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定量指标为依据,忽视了对会计监督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这种形式化的考核机制使真正的专业会计人才的效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过度强调结果指标的完成情况,往往容易忽视监督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法全面把握和评估会计监督的质量和效果,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监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这限制了会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使得会计监督工作没有很好发挥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作用,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确定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优化路径

(一)厘清监督职能,优化会计监督制度环境

正确认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厘清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一是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步伐,强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和责任规范,为会计监督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财务岗位职能划分,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提高内控制度的制定质量和执行效率。三是建立会计监督评价机制。将会计监督与绩效评价相结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会计监督的评价结果缺乏效益性和宏观性的问题,同时,弥补绩效评价缺乏全局性和整体性的弱点,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升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能。

(二)落实三项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

财务人员作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主要执行者,其专业能力的提高对于优化会计监督机制至关重要。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判断,增强他们对会计监督工作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他们把会计监督融入财务工作的日常,使之在提高监督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形成对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有效监督的良好局面。一是加强财务人员准入机制。财务人员短缺的事业单位应通过公考招聘、人才引进、公开遴选等方式加强会计专业人员力量的配备,合理设置财务岗位条件,注重招录人员的专业素养。二是优化财务人员学习机制。事业单位要创造条件,组织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学习研讨,了解最新的监督要求和方法,提高其在会计监督中的专业能力。鼓励财务人员通过自主学习、职称考试、继续教育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加大对财经法律法规和政府会计准则的学习与应用。三是完善财务人员激励机制。重视财务人员的工作考核,引导他们正确履行职责,对优秀财务人员要给职业激励,加大选拔任用的力度,不断拓宽财务人员的职业发展渠道。

(三)优化监督手段,完善会计监督责任体系

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责任体系,将会计监督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换,拓宽监督责任链条。一是突出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将分散在各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岗位进行整合,明细流程步骤、业务处理、控制措施、监督复核的职责划分,强化不相容岗位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牵制和过程管控,提高会计监督的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会计监督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借助先進的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电子会计核算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实时监督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转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提高会计监督的效率和精确度。三是实现会计监督的融合化和多元化。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推动会计监督的优化与完善。通过沟通与协调,分享监督经验和最佳实践,更好地应对会计监督中的挑战和问题。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优化与完善是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和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会计监督的效力、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优化与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但相信只要我们不断优化会计监督制度环境、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完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一定能提高现有的会计监管水平,为单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财务人员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