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光 高倩倩 张家瑞 孙万挺 闻竞
[摘 要]文章从李保国精神进大学农林专业课堂的必要性入手,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产品营销学这两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方式、方法以及涉及的教学内容,并提出可在宣传引导、教研课题、案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予以重视,推进李保国精神更广泛地融入高等农林院校各专业教学环节。
[关键词]李保国精神;农林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岗底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7-0071-04
李保国老师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师,认真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如一头老黄牛扎根太行山区,全心全意对农民进行技术服务和帮扶,让一个个山村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使当地的产业水平和百姓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得以实现。然而,李保国老师却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他深爱的教育事业,离开了他为之服务的农民兄弟。李保国老师去世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并倡导高校师生向李保国老师学习,传承李保国精神,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一、李保国精神进大学农林专业课堂的必要性
(一)李保国精神进大学农林专业课堂是培养学生“三农”情怀的需要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培养农业人才,但学农即离农的现象仍十分普遍[1],大部分农村呈现出“386199部队”现象。近年来,甚至连年轻妇女和儿童也走出了农村,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2]。乡村振兴,人才必须振兴,要有大量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人才走进乡村发展队伍中。李保国老师拥有百姓情怀,积极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灵活应用到农村产业发展中,激励和感染着大学生自愿到农村中去,为农服务、为农奉献。李保国精神进课堂对新时代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培养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二)李保国精神进大学农林专业课堂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需要
習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谈到:“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要有理想、有担当,要常怀国之大者。李保国同志是心怀国之大者的鲜活案例,他将自己与贫困山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为国家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倾注了大量心血。将李保国精神引入大学农林专业课堂,是“五育”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3],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具有典型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李保国精神进大学农林专业课堂是让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需要
李保国老师之所以能为太行山区百姓服务,一是基于他甘于奉献的爱农情怀,二是基于他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是否过硬,要以实践来衡量,大学生要具有承担重任、干事创业的才能,知行合一,求真务实。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青年学子们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将李保国精神所包含的奋发有为的内涵引入大学农林专业课堂,对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启发和带动作用,有利于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
二、李保国精神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堂的做法
李保国老师将原邢台县前南峪村(现属邢台市信都区)、内丘县岗底村以及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等作为自己长期帮扶服务基地,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经营模式,从技术方面着手提升农产品品质,从公司创建和品牌化建设等方面提升经营能力和影响力,让这些地区的板栗、核桃、苹果等优质特色产品走出了大山。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中,这些内容都是有价值的案例。
(一)将岗底村“五统一分”模式引入农业政策与法规课程
农业政策与法规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农村基本生产经营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长期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一般而言,学生理解“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内涵不难,但理解“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所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就是村社集体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家庭承包土地进行生产经营。一些不适合农户承包经营或农户不愿承包经营的项目,则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如农田基本建设活动、大型农机具的管理使用、防疫、制种、配种、植保,以及各种产前、产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等[6],即村社集体对所有的单个家庭或企业提供公共物品。由于这种经营体制有两种不同的经营层次,所以称之为双层经营体制。在介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内涵的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惯常做法,为此,案例选择尤为重要。
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在李保国老师的科技帮扶和支持下,形成了“五统一分”的经营模式[7]。“五统”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销售,“一分”即家庭分散进行果树管理。岗底村“统一规划设计”的做法是,在李保国老师的指导和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等人的带领下,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在村民一致同意后,将山场进行重新划片和承包,减少户均承包土地的地块数,提高户均单位承包地块面积,便于农户集约化管理。与此同时,将苹果产业确定为该村主导产业,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将山场划分为苹果、核桃和板栗等片区,实现适度规模化种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是,由村集体统一配套水利、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解决村民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统一优良品种”是因为农民各家各户在品种认知上存在缺陷,对品种性状以及品质和市场缺乏了解,而李保国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帮助农民进行优良品种的选择,能够实现产品适销对路的目标。“统一技术标准”是体现李保国老师果品指导技术最核心的部分,是在科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岗底村高品质苹果生产的128道工序,保障果品生产的绿色、无农残,让果品具有较高的内在价值。“统一品牌销售”是在统一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注册“富岗”商标以及分等分级和宣传推广措施,扩大“富岗”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岗底村“五统一分”的经营模式,能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二)将富岗集团品牌化建设引入农产品营销学课程
品牌化建设是农产品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品牌化建设的方式、方法。李保国老师帮扶的内丘县岗底村,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创建富岗集团,将以果品为主导产业的系列农产品打造成“富岗”品牌,是河北省乃至全国进行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典型代表。为此,在农产品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可引入此案例。
对富岗集团品牌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通过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李保国老师指导富岗集团精心编制了《富岗绿色优质苹果生产基地选择标准》《富岗绿色优质苹果生产综合管理标准》《富岗绿色优质苹果质量检验检测标准》这三个富岗苹果的企业标准[8],并将这些标准转化成了果农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苹果生产128道工序。在果品栽植、施肥、植保、剪枝、疏花疏果、转果、套袋、拆袋、铺反光膜等多个环节,果农均严格按照生产程序操作,使果品大小、着色、形状、口感、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农残等方面都更为符合消费者需求。第二,注册“富岗”商标,推出“515”苹果价格战略。早在1995年,富岗集团就积极进行商标注册,开创了国内苹果注册商标的先河,让岗底苹果有了“名分”。在1997年,富岗集团创新性推出苹果按个卖的“515”苹果价格战略,即极品果50元一个,特级果10元一个,普通果5元一个,被大众称为“天价”苹果,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第三,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满足消费者对安全绿色果品的需求,在2007年,富岗集团开发出了国内苹果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苹果从“果园”到“果盘”的全程绿色监控,保障果品质量安全,并通过媒体发布扩大社会影响力。第四,产品多样化策略。富岗集团在主打“富岗”苹果的同时,还创新性推出“富岗”牌苹果脆片、苹果醋、核桃、板栗仁、小杂粮、山野菜、柴鸡蛋、食用油、营养粥等6大類50余个品种,丰富了“富岗”品牌的产品类别。第五,巧用分级包装策略。将果品分为极品果、特级果和普通果,不同级别的果品定价不同、包装不同,定期进行包装优化,在包装内部及外部充分体现产品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在包装箱内部放置一个产品信息的小册子,对岗底村系列产品及生产方式进行充分展示,在包装箱体上将产品生长的优良环境、“农大教授种苹果”、“奥运专供果品”、果品营养成分含量、绿色食品标识等信息充分予以体现,以此体现“富岗”品牌注重创新和产品细节的经营理念。第六,开设专卖店,并利用各种展会进行营业推广。一方面,在北京、石家庄、邢台等地开设专卖店售卖“富岗”产品[9],采用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和品牌仿冒现象;另一方面,多方进行营业推广。“富岗”产品先后获得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奥运会推荐果品一等奖、奥运专供果品、中华名果、中国(上海)国际食品博览会创新奖等奖项及荣誉称号。
(三)将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产业化经营引入农业政策与法规课程
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到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成为农业政策与法规课程中需让学生掌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是在李保国老师的技术指导和悉心扶持下成长起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获得“河北省扶贫开发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为此,可在农业政策与法规课堂中选取这一案例进行讲述。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位于邢台市临城县,是集优质薄皮核桃品种繁育、种植、研发、深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企业,该公司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采用“公司+农户”方式,带领农户进行核桃种植[10]。1999年,李保国老师带课题组来到临城,在最难开发的太行山干旱丘陵岗地,选取当地的凤凰岭,确立了“聚土集水”的开发策略[11],选育种植“绿岭”和“绿早”两个薄皮核桃品种,将种植技术手把手传授给果农,并指导当地采用“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帮助农民找到了一条发展产业的致富路。第二,进行核桃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产出高品质核桃初级产品的同时,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进一步建设了食品加工厂,建设了9个产品加工生产线,进行系列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出的产品包括多味烤核桃、核桃油、核桃乳、核桃奶片、核桃营养糊(粉)、核桃肽等6大类20余个产品,实现了产品加工增值。通过这一生动形象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理解“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
综上所述,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产品营销学两门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岗底村、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的典型案例,既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又能将李保国精神贯穿其中,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
三、推进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建议
(一)营造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校园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李保国老师的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12]这包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殷殷嘱托。为此,高校特别是农林高校,应自上而下营造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良好氛围,在学校网站、公众号、校办刊物等明显位置宣传李保国精神,引导高校教师重视和学习李保国精神。与此同时,高校可出台李保国精神进课堂教师激励机制,对将李保国精神进课堂落实好的教师在优秀教师认定、职称评定以及师德标兵评选等方面予以倾斜。
(二)培育李保国精神进课堂教研课题
李保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集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于一体的生动案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高校各农林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确定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方式、方法。如何将李保国精神引入课堂,值得各专业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积极引导和激励高等农林院校教师围绕李保国精神进课堂进行教研课题立项和研究,是实现李保国精神进课堂和课程思政的有效办法之一。
(三)注重李保国精神进课堂案例建设
案例教学法是课堂中最具鲜活性和生动性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李保国精神进课堂不是生硬、简单的宣讲,而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与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恰当融合,自然而然地引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自然科学中的小流域治理、果品生产管理标准、果树修剪技术、疏花疏果、套袋、铺反光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土壤改良等方面,社会科学中的产业布局与产业规划、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典型、村干部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都可以通过李保国老师在太行山区各地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系列案例予以体现。
(四)将李保国精神引入实践教学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李保国老师的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中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12]由此可以看出,李保国老师的事迹体现在他长期深入山区用科技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他帮助了诸如邢台市前南峪村、岗底村、南和区等地的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建立了多个可供学生实习实践的基地。农林高校各专业可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深入这些基地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切实体会和感受李保国精神。
四、结语
在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进程中,要培养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农林高校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帮助涉农专业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生动体现。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既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桎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范例。本文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总结出李保国精神进课堂的具体做法并提出建议,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朱以财,刘志民,张松.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路径[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35(1):41-53.
[2] 杨春华,姚逸苇.何谓“农村空心化”?:一个结构化的概念分析视角[J].农村经济,2021(7):79-86.
[3] 落全枝.“五育融合”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29):37-4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B/OL].[2023-02-16].https://flk.npc.gov.cn/xf/html/xf2.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EB/OL].[2023-02-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
[6] 陈柏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社集体:现状与未来[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3):154-163.
[7] 葛文光,宋桂芬.岗底村的发展与思考[J].林业经济,2010(12):73-77.
[8] 富岗苹果[EB/OL].(2022-10-11)[2023-02-16].http://www.xingtai.gov.cn/mlxt/qyjj/zmpp/201008/t20100817_276185.html.
[9] 王建文,李红强,苏献启.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富岗公司发展模式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4,29(4):13-16.
[10] 葛文光,李录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纵深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2007(1):40-43.
[11] 周蓉.心系农民 情洒太行:追记“太行新愚公”李保国[J].中国农村科技,2016(6):36-39.
[12] 华春雨. 习近平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EB/OL].(2016-06-12)[2023-02-1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6/12/c_1119027652.htm?ivk_sa=1024320u.
[責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