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莉 杜威 赵伟斌 王伟兵
[摘 要]在OBE理念的驱动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当前公安专业课程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以移动警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参考,明确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促进专业与思政双向深度融合;重塑教学内容,实施多维度实战化建设;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内容的高阶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挑战度,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符合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OBE理念;课程思政;实战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7-0043-05
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安机关在全面贯彻落实整体国家安全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等方面,面临许多重大挑战和重要任务。公安院校是公安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公安教育对于实战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日愈凸显。广东警官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總书记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遵循警务改革需求,聚焦职业核心能力,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命题,系统研究实践教学改革。
一、移动警务技术课程简介
移动警务是指通过无线网络利用多种智能移动终端访问公安网的警务信息来实现警务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手段。移动警务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强且与实战应用紧密结合的原创性课程,以实战化[1]为方向,以计算机专业技术为支撑,以适应智慧新警务[2]建设和未来警务发展需要为目的。2016年,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下发《全国公安移动警务建设总体技术方案(2016版)》,随后,广东省公安厅相继发布了《广东公安新一代移动警务应用管理规范》《广东公安新一代移动警务应用安全技术规范》《广东公安新一代移动警务应用用户体验设计规范》等一系列新一代移动警务建设与管理规范,将建设支撑移动业务和多网络资源共享的公安移动信息网、构建移动应用生态圈、建立安全集中管控体系作为三个主要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移动警务背景,掌握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一般应用程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移动终端、新一代移动警务平台以及相应的网络安全机制;任课教师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移动警务信息处理和移动开发的技术原理,熟悉此种安全、快速的现代化移动警务办公机制,为将来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脉络如图1所示。本文从紧贴实战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师资团队、混合模式[3]的教学策略等多个方面构建实战化的课程架构。
二、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5],以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明晰移动警务技术课程思政[6]核心元素,促进专业与思政双向深度融合,是移动警务技术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逻辑机理。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在公安政法机关及相关部门从事网络安全执法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移动警务技术课程依托网络安全与执法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进行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以思政教育贯穿全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移动警务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既要遵循课程思政的一般性规律,即要进行宏观统筹、顶层设计,建构“专业—课程—课堂”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也要基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色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核心元素,系统设计、构建分段分级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深入融合,发挥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效。
三、多维度实战化课程建设
(一)教学内容与实战紧密结合
移动警务技术课程覆盖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云计算、网络安全、公安信息网络、移动开发技术等,涉及计算机专业多个领域的知识,术语繁多。目前,没有合适的教材能够比较全面地介绍移动警务相关知识,因此本课程教学团队自编教材用于教学。自编教材内容围绕学生在特定岗位场景下知识的研习和能力的培养,拓展专业基础,扩大课程的信息量;同时填充实战教学案例,突出专业技能在提升移动警务性能方面的应用价值。
该课程是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移动警务技术综述,包括移动警务概述和移动警务关键技术、公安移动信息网、新一代移动警务平台、移动警务系统开发规范和移动警务终端等;第二部分是移动警务应用开发,讲授基于Android平台警务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移动警务技术教学内容涉及领域广、知识点繁杂、课时分配较少,因此课程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要精选移动警务运用案例,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学可适当精简基础理论的内容,确定后续课程要深入探讨的内容,增加移动开发部分四大组件等知识模块在警务应用方面的分析,例如选择移动警务App日常登录的场景,带领学生从移动开发的原理出发,完成记住账号密码实验,以加强警务安全应用、简化操作策略等。
(二)实战化实践教学环境构建
要利用移动警务技术有效打击犯罪,实战化实践环境必不可少,建设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本课程教学团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持续优化实验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并依托系部“网络安全与电子取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犯罪侦查”“网络攻防”“信息安全”“电子数据取证和大数据分析”等专业实验室和学院其他教学与科研平台,达到实践强化技术、完善教学的目标。课程教学团队尝试将课程实践建设与实战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毕业设计等多个节点系统连接起来,以培养学生实战创新的科研精神,增强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
系部与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安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锦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合作,成立了联合实验室。课程教学团队依托联合实验室的资源,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模式,发挥双方的优势,完善课程实践项目内容。系部同时与广东省内多个地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学生按需分配到网警支队实习或见习,加深学生对移动警务的理解,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战本领得到了逐步提高,促进了其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建设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移动警务技术是一门原创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要求授课教师专业知识扎实、警务素质高,能够将专业技能和公安实战密切结合,实现课程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在教师团队建设中,利用在职攻读学位、开展校局合作、公安实践、“双千”计划、“双育”计划等措施打造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本课程教学团队每年都选派1~2名骨干教师参加公安实践或“双育”计划项目,引导教师积极到实战一线的网警大队锻炼;鼓励教师根据各自的发展方向,获得相应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将他们培养成能够根据公安业务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
广东警官学院与省内多地市公安局开展协同育人,构建教师团队学习进步共同体,促进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官融合互补。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官共同备课、共同协作,促进团队成员的相互认同,实现授课内容的整合、转换和创新。一方面,依托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官建立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制订课程目标、实施教学、开发课程资源、进行项目申报等,通过任务共担、角色互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借鉴公安机关实战侦查破案思路,创新教师团队的教研活动形式,让不同领域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官共同研讨典型公安工作业务流程提炼、实战领域知识迁移、项目化教学内容开发等。系部以“培养为主、专兼结合”的建设思路,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建设了一支具备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技能和丰富公安实战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四)校局合作、协同育人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与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公安局、中山市公安局、清远市公安局、珠海市公安局等单位签订了校局合作、协同育人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同时,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与北京奇安信等科技公司联合建立实验室,将最新的安全技术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理论引领、实践牵引的人才培养格局。为进一步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还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实验班,并制定了《网络安全技术实验班暂行管理办法》,专业课程由学院、广东省公安厅网络警察总队和知名网络安全企业共同制订课程内容,实行“双导师”制。学院网络信息安全系和广东省公安厅网络警察总队共同负责为实验班学生遴选并配备“双导师”,为学生专业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具体研究项目或实践项目等提供指导和咨询。校内导师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经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校外导师遴选条件由广东省公安厅网络警察总队负责确定。课程受益于协同育人机制,突破了传统公安院校封闭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公安实战部门作为育人主体,参与了课程建设,实现了校局合作、协同练兵,构建了育人新模式。
四、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团队在日常的授课及实验中尝试改革教学模式,将基于微课、案例、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载体,建立课程和组建授课班级,对移动警务技术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实现线上线下课堂翻转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7]分为课前自主探究—课堂展示—课后归纳反馈三个阶段,课前课后利用学习通平台实施线上教学,课堂实施线下(面对面)和线上(系统上提交随堂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通过课前环节培养学生线上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及线上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课后的拓展学习促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一)课前线上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团队精心建设的移动警务技术线上数字课程资源,给予以面授为主的线下课堂教学强有力的补充,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沉默状态,焕发了课堂生机。在课前,任课教师上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列表)、教学大纲、课件、启发式预习视频、动画、练习题等相关教学资源至学习通平台。同时提供学习通平台优秀微课资源,以及网络课程、文献资源的官网地址,如中國大学MOOC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中国知网网址(https://www.cnki.net)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已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要在开课前完成学习通平台的注册、选课和进班等准备工作。每次上课前学生登录学习通平台,进行课前自主预习或巩固,主要进行视频学习、课内外项目主题讨论等,并了解过往课后作业测评情况。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借助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区”进行反馈,也可以在此分享学习体会和经验,教师以互助的方式在线上答疑解惑。
(二)课堂环节线下讲授、在线练习
由于上课之前学生已完成在线自主探究环节,教师不必依照传统课堂从头到尾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线上预习、讨论的情况,调整改进课堂讲授方案,着重于知识层次的搭建、重点难点的深度解析和工作思路的启发。随后,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在线堂上练习(包括项目案例分析或者知识点巩固题),以及时检验课堂授课成效、学生在线答题情况、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和点评。
(三)课后线上归纳、拓展、反馈
课后,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线上教学资源(包括重难点视频讲解、专题总结、课后作业、课外拓展项目等),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拓展,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学习通平台上观看课程视频、完成测试题、参加课外项目;可以针对课程或课外拓展项目相关内容在“讨论区”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对学过的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重难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过程与能力并重的考核方式
移动警务技术课程的考核分为期末考试与过程考核两个部分,各占50%。课程教学团队设计了大量实验,让学生在课余线上自学基础知识,线下完成实验任务,并且将实验结果提交到学习通平台。线上提交实验结果,不但锻炼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有效减少了实验抄袭的现象,提升了线下实验课教学的效率。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提供的统计功能设置过程考核项目占比,实现线上考核评价。学生的过程成绩由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完成的各种学习任务的分数积累获得,学生完成了多少实验工作量、参与了多少课堂互动、是否曾经缺课等,都会在平台统计中得到体现。课程教学设计将理论与实战相结合,将专业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形成性评价链接整个教学过程。期末考试包括笔试(知识点)和一个小型项目设计(略)。
五、教学改革成效
基于OBE理念的移动警务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常态化和广泛化,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引导着学生增强国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锤炼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多维度实战化建设改善了教学训练环境,提升了教师团队专业水平,增加了公安实战部门为育人主体,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公安实战应用,创造性提高了实战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课前在线学习,学生对相关技术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使得移动警务技术线下课堂教学的时间变得相对灵活和充裕,形成了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教学。通过讲授与聆听、质疑与反驳、提问与回答、点评与补充、总结与提炼,师生共同探究,完成对知识的创新,训练了学生聆听、理解、记忆、思辨、交流、表达的能力。通过课后在线学习,培养了学生体验、反省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极大地拓展了教学时空,促進了移动警务技术课程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授课模式从传统的灌输式向引导式、探究式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课堂的讨论模式由个人交流发言向小组内部讨论为主体转变,从而促进了学生认知过程从记忆、理解、应用的低阶层次认知上升为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层次认知。
形成性评价、多元评估的考核模式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呵护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结语
为了响应公安部推进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的决策部署,促进课程教学与警务实战化接轨,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移动警务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进行了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及实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坚持立德树人,将教学内容与实战紧密结合,设计了基于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此次改革使学生的知识体系适应新时代对公安工作的要求,为公安院校专业课程的实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谢海军. 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探析[J]. 公安教育, 2015 (11): 63-67.
[2] 李春生. 推进科技兴警 实施 “智慧新警务” 战略 护航广东平安建设新征程[J]. 公安研究, 2018 (2): 7-12.
[3] GRAHAM C R. Blended learning systems[J]. 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designs, 2006, 1: 3-2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3)[2023-02-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bc4ffc2f00025ba40000000364292d2e.
[5] 刘卫东,黄蕾,冯若雯.基于OBE人才培养模式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重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0):19-30.
[6] 年亚贤,王政.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4):52-54.
[7] 宁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外国语文,2018,34(2):145-15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