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背景下基于TQM理论的专业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3-12-29 05:56殷小燕谢晓芳
大学教育 2023年17期

殷小燕 谢晓芳

[摘 要]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师授课质量和效果,以及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等学习成效的重要方法,既是建设高质量课程的重要抓手,又是影响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双万”背景下,运用TQM(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进行改革与实践研究,提出贯彻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课程考核原则,建立PDCA循环的课程考核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五化三反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TQM理论;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专业课程考核;考核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7-0036-07

为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1]。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建设一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2]。当前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已在各大院校得到逐步推进,其中本科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师授课质量和效果以及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等学习成效的重要方法,既是建设高质量课程的重要抓手,又是影响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将其作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突破口,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前身为空中乘务专业,始建于2002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积淀,已成为该校亮点专业、特色专业之一,并于2021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国家和河南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优秀的航空服务与管理人才。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拟在“双万”背景下,以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对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問题进行研究,以期建立科学合理又与时俱进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推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TQM的含义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一)TQM的含义及其在国外教育界的实践

TQM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由顾客满意和忠诚驱动的管理哲学,是市场化竞争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选择。国际标准化组织将TQM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获得收益,以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为大量的实践研究。例如,尼尔·阿里(Nael Aly)和约瑟·阿克波维(Joseph Akpovi)对加利福尼亚州两大公立高等教育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广度、实施成效以及实施阻力等进行了研究[3]。还有通过对某个学校某个部门进行调研,以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的具体情况,比如沙普尔斯(Sharples)通过对得克萨斯州康罗独立校区(the Conroe 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的调查,研究了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步骤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教训[4]。

(二)TQM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储心建较早将TQM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研究,他将高等教育的TQM概括为“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和全局管理”,提出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要遵循PDCA原则,并提出了相关的质量要求[5]。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研究日渐增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外经验的总结与介绍,比如陈丽薇等对国外高校实行TQM的方法和实践进行总结[6];赵中建介绍了TQM在英、美两国高校管理实践中的实施情况[7-11]。二是论证高等教育实施TQM的可能性与必要性[12],对高等教育TQM概念的研究[13]等。三是对高等教育TQM的应用研究,比如刘俊学认为高等教育TQM应以教育需求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从需求分析、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过程评价与分析等方面进行过程管理[14]。

上述学者通过阐明TQM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效果,肯定了TQM在高教管理中的适用性,但是,也有学者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例如,黄启兵等总结梳理西方部分学者的观点之后,认为西方高等教育中的TQM已经从兴盛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将TQM概念(如消费者、产品)融入高等教育时,出现了学术自由和教授自治的文化与强调控制的TQM理念相冲突的情况,由此认为TQM 在教学与科研等高等教育核心领域的应用价值有限[15]。尽管存在不同看法,但是在当前大力提倡以提升质量与效益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探讨TQM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适用性。

(三)国内基于质量管理理论基础的课程考核相关研究

在中国知网,以“课程考核”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的相关文献有5000多篇;以“课程考核改革”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的文献有1900多篇;从研究的数量上看,2012年至2021年,年均论文数量达147篇;以“质量”为关键词缩小研究范围,相关研究仅有15篇。由此可见,质量管理视域下有关课程考核的研究有待深入。郝红军等基于质量功能展开法,对质量管理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将调查用人单位获得的人才职业需求转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总目标,将总目标细化为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分目标和为完成分目标集成多种资源方法等的考核目标,从而以考核目标为抓手,科学地规范教学过程,形成人才培养的要素支撑[16]。赵惠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基础,对市场营销课程全过程、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考核体系进行了探究[17]。罗骏等以四川大学的全过程学业评价实践为研究对象,在质量管理理念指引下,提出质量要求、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有机结合的课程全过程考核质量管理“336444模式”,并说明该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18]。上述研究为本文进一步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托,对专业课程考核体系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文献分析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有助于明确本文研究的基础,更好地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程考核的对象,课程组从课程考核的方式、考核成绩的权重、课程考核满意度及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本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本专业以航空服务学、艺术学、管理学为学科基础,培养能在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从事民航服务与管理,或在酒店、旅行社、商务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大型会展、旅游、商务接待和礼仪服务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设置的专业课主要包括航空服务类课程、管理类课程、艺术类课程三大类,这些课程从性质上又可以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过问卷星平台给本专业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689份,其中有效问卷671份,有效问卷占总问卷数量的97.4%,被调查学生人数占本专业学生总人数的61%。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有关课程考核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课程组主要对本专业课程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中采取的主要形式进行调查。从对过程性考核的调查结果(见表1)来看,过程性考核的类型较少,缺乏对高阶能力的考核。其中,课后作业、章节测试等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形式占比较大,而课堂发言与讨论、分组任务等考查学生高阶能力的考核形式占比较小。特别是将课堂考勤作为过程性考核的重要依据,这就使原本希望通过加大平时成绩占比,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考核流于形式。

另外,课程组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进行交叉(卡方)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分析不同性别学生对考核方式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时,通过交叉(卡方)分析可知,女生选择比较满意的比例为39.29%,明显高于男生的选择比例。不同年级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二)关于考核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课程组针对考核内容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情況如图1所示。学生对“目前考核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排在首位的是“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其次是“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再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则排在最后。以知识型内容考核为主,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记忆的层面,缺乏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深度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此外,当被问及“考试的范围是否会超出教材”时,42%的学生回答“偶尔”,56%的学生回答“不会”,由此可以看出,考核内容基本源自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关于课程考核功能的调查与分析

课程考核除了具备检测、诊断、评价和反馈的功能外,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功能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等方面。在问及“考核是否有助于促进学习”的问题时(见图2),参与调查的学生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有21.31%,表示比较同意的有32.25%,表示不确定的有25.48%,表示比较不同意的有14.15%,表示完全不同意的有6.81%。在对“考核能否激发学习欲望”的调查中(见图3),48.14%的学生认为能够激发学习的欲望,但有25.19%的学生认为一般。另外,课程组分别针对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对考核功能的认知做了方差分析(见表4、表5),结果显示,在“课程考核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课程考核对学习欲望的激发作用”方面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两个方面均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

(四)关于教师对课程考核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教师在课程考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针对教师对课程考核的影响的分析中,课程组主要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开课前是否会对考核方式进行说明、是否会征求学生关于考核形式与内容的意见、考核后是否会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从调查结果看,教师在开课前均能对考核方式进行说明,大部分教师会就考核的形式与内容适当征求学生的意见。对于考试结束后教师是否对试卷进行分析反馈的问题,64.5%的学生表示教师没有反馈分析,26.7%学生表示个别教师会解答,综合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考试结束后是缺乏相应的反馈分析的,这不利于学生查漏补缺。

四、以TQM理论为指导的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

(一)建立“三全”课程考核原则

实施TQM为基础的课程考核改革,必须贯彻“三全”要求,即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课程考核原则。

1.全过程考核

TQM强调产品质量不是最后检验出来的,而是要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把控。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贯彻全过程考核的原则,即考核并非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考核,而是要贯穿课程授课的始终。具体做法是开课前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而明确考核目标;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并将其贯穿课程教学始终。目前,可以通过学习通、大学慕课等线上教学平台更好地开展全过程考核。以学习通为例,可以通过课前检测、课上讨论、课后作业、章节测试等方式,更好地将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全方位考核

全方位考核主要体现在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的全方位上。一是确立三层次的课程考核质量目标。在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都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层次,因此,在设置考核方式时,要对标培养目标中的三个层次,确定考核质量目标。知识质量目标为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包括对基础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能力质量目标为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素养质量目标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养、人文艺术素养、公民道德素养等。二是考核内容的全方位,根据考核的三大质量目标,结合教学大纲明确考核的内容,建立丰富的题库,进而实现全方位考核目标。

3.全员參与考核

传统的理念认为课程考核是教师的任务,TQM理论则强调质量管理过程的全员性。因此,学生的考核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应该设置团队成员的互评和学生的自评,每个学生都应当参与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负责。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课程考核标准的讨论,并在过程性考核的分组作业环节开展团队成员的自评与互评。这样的全员考核机制,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各项活动,有效避免以往小组作业中存在的“滥竽充数”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二)建立PDCA循环的课程考核质量管理体系

TQM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本专业以TQM理论为指导,建立PDCA循环的课程考核质量管理体系。

1.P——制订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程考核工作的开展、课程考核目标的达成都应有明确的考核计划。在制订计划阶段,课程组充分研读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制订考核双向细目表,明确考核目标,选择适当的考核方式,从而提升考核的效率和质量。

2.D——计划实施

在课程教学中,按照既定计划,做好过程性考核。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开展总结性评价。考核的具体形式应依据考核内容进行调整与完善。

3.C——检查阶段

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后,检查执行情况,查看其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效果。过程性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及时检查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反馈调整,是教师在开展课程过程性考核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

4.A——处理阶段

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将一些考核措施和经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三)建立“五化三反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评价机制

1.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在对考核方式进行多样化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方面入手。平时考核不能仅局限于考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这三个方面;期末考核要突破以开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改革方向,真正发挥考核的导向、调节和激励作用。基于此,课程组构建了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评价体系(见表6)。

2.课程考核内容科学化

减少对识记性知识的考核,着眼于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文献资料检索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3.课程考核过程规范化

有些课程对平时成绩的考核流于形式,考核项目僵化单一,不能真正起到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基于此,课程组加强了对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的规范化建设。

4.课程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组依据TQM的“全员性”要求,逐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同学之间的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考核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客观,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5.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明确化

上课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考核的方式,更应该使学生明确考核的标准。过程性考核的形式不少于5项,且课堂签到占比不宜过高,采用考查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考核形式,每一项考核内容都有明确的分数占比和评价标准。

6.建立课程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会忽视考核结果的反馈问题。本专业提出的“三反馈”指的是实时反馈、阶段反馈、期末考试反馈。实时反馈主要包括对课前和课堂测试结果的反馈、课堂思考与讨论的反馈。教师需要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制订整改计划,调整教学计划与安排。阶段反馈主要是在每一章节测试结束后的反馈。通过阶段反馈,有助于教师制订下一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五、结语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师授课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是高等院校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TQM的理念与课程考核的目的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本文通过运用TQM论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进行改革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在专业课程考核中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课程考核原则,建立PDCA循环的课程考核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五化三反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评价体系,以期给专业课程考核改革,尤其是过程性考核改革提供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EB/OL].(2019-04-09)[2023-03-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html.

[2] 李依环.教育部:将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EB/OL].(2018-06-24)[2023-03-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

n/xwfb_20180622/mtbd/201806/t20180625_340918.   html.

[3] ALY N , AKPOVI J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California public higher education[J].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2001,9(3):127-131.

[4] Sharples K A , Slusher M , Swaim M .How TQM Can Work in Education[J].Quality Progress, 1996, 29(5):75-78.

[5] 储心建.浅论学校全面质量管理[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46-51.

[6] 陳丽薇,吴敏红.高等教育中的全面质量管理(上)[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6(9):19-21.

[7] 赵中建,张敏.美国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狐狸谷技术学院个案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8,27(5):53-61.

[8] 赵中建.美国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一):康涅狄格州新镇学区成功导向学校模式[J].上海教育,1999(7):62-64.

[9] 赵中建.美国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阿拉斯加州埃齐库姆山区中学的实践之述评[J].上海教育,2000(2):60-63.

[10] 赵中建.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之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2000(4):44-49.

[11] 赵中建.英国沃弗汉普敦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1(2):71-77.

[12] 施晓光.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1(7):39-40.

[13] 赵中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框架[J].外国教育资料,1997(5):37-42.

[14] 刘俊学.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过程[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4):1-3.

[15] 黄启兵,毛亚庆.从兴盛到衰落:西方高等教育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8(3):56-60.

[16] 郝红军,綦良群.基于QFD的质量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5,17(3):44-49.

[17] 赵惠.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下市场营销课程考核探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4):11-13.

[18] 罗骏,罗引.高校课程全过程考核的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3):141-144.

[责任编辑:苏祎颖]